中國人的一天:山鄉“和事佬” 2015.11.9日

65歲的柴珠和退休前是一名鄉鎮幹部,紮根基層30多年,群眾工作經驗豐富。退休後成立“清風和事佬”工作室,以調解糾紛聞名鄉里。

柴珠和年輕時曾當過兵,退伍後回到了浙江省江山市塘源口鄉成為一名鄉鎮幹部。2010年,他從塘源口鄉政府退休後,因紮根基層30多年,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尤其是調解糾紛卓有成效而聞名鄉里,村民發生大小矛盾都喜歡找他商量,請他出面調解。圖/文 浙江日報 儲永志

 

“這兩株茶籽樹我已經連續摘了好多年了,怎麼就變成你家的了?” “那是你們趁我家人不注意偷摘的!” 在江山市塘源口鄉塘源口村蜈蚣壟自然村的路旁,村民吳某和村民柴某兩家人的爭吵聲打破了秋日大山的寧靜。矛盾的緣由是為爭奪路邊一處不到20平方米斜坡土堪的使用權。該問題由來已久,兩家人誰都沒證據證明這塊地就是自己家的,但誰也不肯放棄土地使用權。

 

“大家不要爭吵傷了和氣,坐下來好好商量”,站在兩家人中間全力調和的,是塘源口鄉“清風和事佬”工作室的柴珠和。得知兩家人的矛盾由來已久,他已數次騎著摩托車前往現場進行調查,並邀請雙方共同前往解決矛盾。

 

在調解過程中,柴珠和認真聽取雙方各自的看法,並逐一向他們講道理,然後再讓雙方到一起曉之以理。在雙方僵持不下時,老柴拔通雙方家人電話,從中尋覓解決辦法。最終經過現場調解,矛盾雙方達成了口頭協議。

 

“多虧了老柴,你看,糾纏多年的煩心事解決了!”達成口頭協議後,村民吳某臉上的疙瘩終於放開了。圖為鄉親給老柴遞煙。

 

柴珠和年輕時曾當過兵,退伍後成為一名鄉鎮幹部。2010年他退休,因群眾工作經驗豐富,村民發生大小矛盾都喜歡請他出面調解。2013年4月,塘源口鄉成立了“清風和事佬”工作室,柴珠和、柴希忠等幾位老幹部成為第一批奔波於大山間的“和事佬”。

 

自成立以來,“清風和事佬”工作室已解決糾紛矛盾90餘起,及時協調、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鄉境內的治安案件也大大下降了。圖為當過兵的老柴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每次下鄉調解糾紛,他都會衣著整潔,得體大方。

 

老柴調解村民糾紛方法靈活多變,有時,他會在頭一天,找到當事人瞭解情況,並曉之情理,深入人心,這樣,第二天的工作就能圓滿解決。

 

調解過程中,老柴經常碰到這種冷場、不待見的場面。這時,老柴依然不起心動念,滿意春風等候轉機的到來。

 

在老柴隨身攜帶的揹包裡,總是裝著筆、印泥和一本法律書籍,只要有空閒,他就將書籍拿出來翻閱。“調解糾紛要合情、合理、合法,如果自己都不懂法,怎麼能以理服人。”他說作為一名“和事佬”,只有自己懂法,調解起糾紛才能既講人情又講法理,既講原則又靈活變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碰到冷場面時,老柴就會讓叫出一方,讓他做些讓步,告訴他們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如此,事情往往就有了轉機。

 

老柴煙癮特別大,有時一天要兩包香菸。他說,抽菸已成陋習,但有時也能在抽菸過程中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在農村做工作,香菸有時是最好的敲門磚。

 

在調解現場碰到刺手問題,老柴也會及時拔打鄉領導電話,尋求更多的支援。

 

下鄉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車,他說,這樣便捷,就是自己上了年歲,剛入秋就有些怕冷,騎車時,只好多穿些。

 

就在9月上旬,該鄉塘源村村部會議室裡10多戶村民將村裡一處礦山負責人團團圍住,因礦山開採汙水流入農田對作物生產造成影響,村民們提出了賠償要求。雙方就賠償金額一時達不成協議,現場爭吵劇烈,矛盾一觸即發。“帶頭鬧事的人將承擔法律責任!”當時,嘈雜得幾乎失控的場面,被及時趕到的柴珠和一聲鎮住。態勢穩住後,在老柴的主持下,雙方停止爭吵開始坐下協商。

 

經過1個多小時談判,最終達成了賠償協議。

 

“鄰里間免不了磕磕碰碰,小矛盾如果不及時化解,就容易演化為大矛盾,釀成大糾紛,破壞和諧穩定。”柴珠和說,“和事佬”工作室給當地群眾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透過說事、辦事,消除了怨氣,樹立了正氣。一些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被消滅在萌芽狀態,鄉村更加和諧。圖為老柴騎著摩托車,所到之處,村民都願意與聊天、交心。

 

老柴說,他對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深情厚意,調解工作儘管費心費神,但他只要跑得動,都會樂此不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7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山鄉“和事佬” 2015.11.9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