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傳民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十一”長假,偕孩子們驅車前往聞名遐邇的單縣浮龍湖遊覽。登上圍湖大堤,只見水天一色,煙波浩渺,雲蒸霞蔚,氣勢恢宏。襟帶四省,地連八縣。黃河故道,似黃龍昂首,橫亙湖左;浮龍崗鎮,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崛起澤北,與單父古城遙遙相望。 蘆花飛揚,荷葉飄香,灰鶴皋翔於水天,白鸛嬉戲於沙洲,這就是老子騎著青牛隱居過的夢渚古澤嗎?這就是李白曾經“駿發跨白駒,雕弓空鳴弦”,馳逐圍獵過的秋草荒原嗎?憑湖水,臨秋風,一陣思古幽情不禁油然而生。
順著沿湖公路左行,來到老君廟。但見青磚灰縫歷歷,古柏蒼松森森。它巍峨莊嚴,古色古香。背依老君十八寨,面臨浩瀚浮龍湖。廟院南邊是名列老君十八寨之首的李新集村,幾處殘垣斷壁,土坯屋舍儼然,屋頂瓦棕蒼莽,牆頭苔蘚斑駁,透出古老村莊的幾分蒼涼和深沉。拾級而上,跨過厚重的廟門,進入肅穆的殿堂,瞻仰栩栩如生的老子塑像,不禁令人慨然長嘆:道非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玄妙啊!
殿內香火冉冉,香客絡繹不絕。頂禮膜拜,精誠所致,使我不禁為之動容,從而吟詩一首曰:“老君廟裡人挨人,香客朝聖圓夢魂。白髮耄耋祈福壽,紅顏妙齡問婚姻。求子求財求富貴,拜神拜道拜老君。一從五湖平地起,何曾人間無災貧?”也不知道這位主張“無為”思想的老君能不能給虔誠的香客們消災解難,恩賜福祉。
離開老君廟,轉而沿湖的右岸緩緩前行。湖面遠處,有漁人駕一葉扁舟,時而木漿輕搖,時而撒網水面,收穫著浮龍湖的豐碩水產。在一處木欄圍繞的水榭前,幾十名身披袈裟的僧人,正面臨湖水,合掌放生。經聲佛號,木魚輕聞。幾筐活蹦亂跳的水族魚類,在即將非命於刀俎烹炸之際,僥倖被放歸於自然,引來上千名遊客的圍觀。捕撈謀食的漁夫,慈悲放生的僧侶,同在一湖水,行為各天壤。這大概就是三字經說的“性相近,習相遠”吧。人各有志,思想境界不同,處世之道也就難得千篇一律了。此乃大千世界包容性之使然也。
六萬平方米的水上會務中心,開車就能直接進入島上。樓堂館舍,富麗堂皇,娛樂餐飲,功能齊全。業內行家介紹,這是一家四星級的高擋酒店。遠處望去,如海市蜃樓,迷濛水上。八方來客,盡享水上風光。會務中心投資專家瞄準商機,經濟眼光之深遠、戰略思想之瞻前、投資定位之精準,可見一斑。
湖上游客最多的,當數三萬多平方米的生態觀景島。數百米長的木質棧橋直達湖心。島上亭臺軒榭,花木掩映。石蹬錯落,曲徑通幽。假山奇石,形態崢嶸。繁花簇簇,芳草萋萋。一座仿古式的品茗閣聳入湖天。從島上放眼望去,一輪夕陽,紅彤彤地懸在天際,湖水浮光閃躍,灑下碎金點點。我不禁吟起唐代詩人王維“長河落日圓”的美麗詩句。
在島上結識了一名環衛工人趙師傅。他說,生態觀景島是在被水淹沒的魏莊舊址上堆土打造的人工島。上世紀五十年代,三十萬民工會戰太行堤水庫,位於這裡的浮崗水庫,就是太行堤平原水庫群的一部分。由於平原地區地形高差小,蓄水深度淺,水面蒸發量大,淹沒農田和移民代價高,灌溉一畝地,就得淹掉幾畝田。也就被迫停蓄還耕。改革開放以後,在如火如荼的開發熱潮中,當地政府利用廢棄水庫,築島嶼,開航道,修公路,建景點,把荒涼的澇窪建設成為美麗的生態旅遊水上公園,功莫大焉。趙師傅六十多歲,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出國援外,支援過寮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退役後,享受國家每月二百元的生活補貼。由於村莊淹沒水下,成為庫區移民,在島上做環衛工作,一個月可以掙得千把元,心裡很知足,樂哉悠然。
離開觀景島,告別浮龍湖,已經是暮靄籠罩,華燈初上,湖光月色相輝映的傍晚時分。回顧浮龍湖旅遊的最大感受,是這裡多了幾分詳和,少了一片噪雜。能盡享自然之恬靜,可遠離商海之浮囂。觀賞空間開闊,遐想時間充裕。有的是舒適周到的人性化服務環境。人云:看景不如聽景。謬也!我看啊,觀景全在品評感悟之中。猶如飲茶,能夠品出其中的神韻,才是真正的精於茶道。一山一水,一古蹟,一廟宇,其風土人情,民風世俗,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生態環境,甚至一副楹聯,一尊雕塑,一個傳說,都值得考校解讀,賞析品味。
遊覽浮龍湖歸來,我就一連幾天開啟電腦,埋頭看地圖,翻古籍,查資料,對照浮龍湖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象回放電影鏡頭一樣,一幕幕,一遍遍,反覆回憶,深刻總結。寫下了這篇記文。
作者:李傳民,筆名雷澤風。男,1945年生,菏澤市人。菏澤市外貿糧油食品公司退休建築工程師。山東省暨菏澤市詩詞學會會員。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