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神策军,我想读者们或许略感陌生,不明白什么军队会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其实神策军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中可以说鼎鼎有名。
并不是因为其名称上有一个“神”字,而是因为其诞生的时代,以及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赫赫有名的一个时代,虽然其只强盛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左右,但是其在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上却依然不容忽视。
安史之乱将整个唐朝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这也是盛唐和中晚唐的重要时间点,在安史之乱以后,百废待兴且备受战争折磨和外族入侵的唐朝,风雨飘摇了一个半世纪。
不仅如此,在这一个半世纪当中,于德宗和宪宗时期唐朝,居然还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央集权得到显著恢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此前嚣张无比的吐蕃势力,也在唐军的奋勇反击之下,失去了以往的气势。
这一段时间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中兴时期,那么为何在中晚唐时期,唐朝中央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内外交困局面之时,却依然还能够有所作为出现中兴局面呢?神策军就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不错,神策军作为中晚唐时期,唐朝内角外困局面下的时代产物,其产生具有主动和被动的双重意义。
神策军的产生直至中央化是一个过程,其并不是由中央政府主动锻造出来的。神策军起初只是由安史之乱前,唐朝战将哥舒翰为了备御吐蕃在青海地区,设立的一支地方边防部队,其规模也比较有限,大概也就在数千人左右。
而当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官军节节败退,唐玄宗将所有的官军,压在了哥舒翰和潼关身上,奈何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之后,进入长安的重要门户也就不复存在了。
正是因为潼关的失守,玄宗不得不在众人的保护下出逃凤翔,由此整个长安面临着沦陷的危机。
与此同时,唐朝中央诏令天下军队,进入长安勤王抵抗安史叛军。在这样的危机情况下,时任青海地区神策军的将领卫伯玉,便率领大概不到两千人的神策军前往长安勤王,这时神策军开始进入中央,受到中央政府关注的开始。
同样也是在安史之乱期间,神策军作战神勇,忠心耿耿,这得到了新任皇帝肃宗的极大关注。
再加上当时中央所能够控制的军队几乎为零,不得不依靠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的朔方军,为了长时间的考虑,肃宗在接受谋臣的建议之后,选择将神策军作为中央禁军进行培养和提拔。
就这样,神策军开始一步步成为唐朝的心腹之军,经过肃宗和代宗两代的经营,成为关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队。
到了德宗时期,神策军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军队的领导机制、组织建制以及人数规模上,都得到了全新的整理,神策军在关中已经成为了碾压式的存在,这成为唐朝中央权力得以重新伸张的重要保障和标志。
于是就出现了笔者在上文所说的,德宗和宪宗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
在神策军诞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唐朝中央权力的发展,与其有着非常相似的轨迹。
说得直白一点,神策军实力不断提升,规模不断壮大,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和控制力,就会不断增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军队在当时所起到的特殊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唐以后出现的久违的中兴局面,实际上和神策军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总而言之,神策军的发展过程虽然艰难,但是其所起到的效果和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直属于中央的禁军角色,神策军在中晚唐时期,充当着极为重要的御外制内功能。
安史之乱唐朝依然能够维持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一方面是地方藩镇势力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这令唐朝中央得以喘息,并且有所作为和应对之策。
另一方面便是中央神策军的快速崛起,有效遏制了地方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