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古代战争史中出现过三种步兵、骑兵和水兵,以骑兵优势最大、攻击性最强,蒙古帝国因骑兵称霸欧亚大陆一个多世纪。骑兵的前身是土生土长于中国的车兵,夏商周春秋战国,军力高低、国力强弱,全是以“车兵”数量代表,言之“乘”。秦朝之前的“乘”是量词,四匹马拉的兵车为一乘,《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这里的被特别注释到:兵车一乘,四匹马,配备三甲士在车,七十二卒走路。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称呼,千乘和万乘就是大国,他国不敢轻视、不敢轻易招惹。那时的君主喜欢赏赐臣下“乘”,最多赏数百。这些“乘”是身份的象征,是实力的象征,不仅国家以此辨别强弱盛衰,家族和个人也以它为标准。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游牧民族崛起,也就是所谓的胡人部族,他们没有各种制车的技艺,但是也会使用马匹,只使用的手段不同,这便是骑兵的起源。战国中期,赵武灵王带领着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成果斐然,开疆拓土,连战连胜,一副中原新霸主的姿态。列国见状纷纷效仿,掀起车兵改骑兵的革新。骑兵至此正式成为军队新兵种,车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西汉初年被匈奴人折腾的苦不堪言,直到汉武帝执政,卫青、霍去病掌军,开始拓展骑兵新战法和新训练法,才将这一局面逆转过来。霍去病之所以能够封狼居胥,正是因为其麾下骑兵精锐和个人指挥才能出众。

中国历史除蒙古铁骑外,还有一支骑兵战力也非常强悍,达到复兴强盛一国的威力。沙陀骑兵,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它的少数民族特色。沙陀骑兵是沙陀族的骑兵,沙陀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分布在今天的新疆一代,因地处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而得名。沙陀骑兵在唐朝强盛时期算不上什么,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唐军征伐西突厥叛乱,斩杀参与谋反的沙陀族领袖朱邪孤注及其他人,唐帝国原处月部落地置沙陀一州。之后西突厥被唐军彻底打散,沙陀族归顺唐王朝,正式成为唐朝藩属依附。

之后沙陀族随唐军征战四处,不断立功。安史之乱爆发,沙陀骑兵入中原平乱,因陇西、安西与北庭三大都护府的主力军队被调走平叛,吐蕃看著机会占领陇右与河西走廊,尽管留守的唐军和沙陀骑兵悍不畏死的反抗。沙陀骑兵只能投降吐蕃,为其效命。“沙陀劲勇冠诸胡”,吐蕃便贪婪无度的征兵役,以其做前锋攻敌。久而久之,沙陀族全体厌恶不服吐蕃,然后在当代部落首领朱邪尽忠、朱邪执宜父子的决定,全族踏上归唐旅程。吐蕃自然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这把利刃离开自己的控制,派出大军追赶。战斗打得天昏地暗,沙陀骑兵打得死伤大半,战胜数倍之敌的吐蕃,最终还是在时任灵盐节度使范希朝接应下回到唐帝国的怀抱。而沙陀骑兵的征途再次打开。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沙陀崛起的历史背景

沙陀族依附灵盐节度使兼大唐名将的范希朝,沙陀骑兵也被编入范希朝麾下的灵盐军,一同镇守大唐的边关。谁也没想到,一支胡人军队摇身一变成大唐中央政府(还有藩镇政府)的直系部队。沙陀是聪明人,表示誓死效忠唐王朝,誓死效忠自己的恩人范希朝。范希朝就任河东节度使,沙陀族全族迁徙河东。沙陀族人数少,沙陀骑兵人少,战力却异常的强,屡建功勋,后独立出成一军。

沙陀族定居河东代北,受唐王朝的管控和庇护。唐朝可不像吐蕃那般野蛮强盛,它采用较为轻松的方式调集沙陀骑兵为自己征战,并提供大量的物资和荣誉称号。沙陀族说到底是游牧民族,而河东之地有一大块草原牧场,沙陀族在没有外忧内患的情况人口不断增加,骑兵人数愈来愈多。前文说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将盛唐直接摧毁成摇摇欲坠的样子,辉煌不负当年。外有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忧患,内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宦官乱政的危机,这些危害都在慢慢侵蚀着唐帝国,而且还无法应对和抵御。大唐人才辈出,名将颇多,可因失去养马地导致骑兵稀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而沙陀骑兵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

沙陀人受够了吐蕃人的奴役和压榨,因此投靠唐朝,双方各取所需。沙陀骑兵成为唐王朝最锋利的利刃,唐王朝成为沙陀族蓬勃发展的最大靠山和支持者。后来沙陀族的蓬勃发展,让摇摇欲坠的唐帝国再度强盛,活生生用武力延长唐朝近百年国祚。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沙陀族迁徙河东之地,有着唐王朝自己的考虑:它不太相信沙陀族的投靠,怀疑它的“忠心”另有所图。不怪唐王朝,这事出在沙陀人身上,他们两次反叛三次投降,谁不出点心理阴影。当时新任河东节度使的王锷说道:“朱邪族孳炽,散居北川,恐启野心,愿析其族隶诸州,势分易弱也。”但是呢,唐王朝太需要沙陀骑兵这支生力军了。就像你明知道这谭水可能有大量蜉蝣微生物,喝下去会闹肚子甚至会死,但你不喝的话,立马就会渴死,这水能不喝吗?就是这么个道理。

唐人的防备,沙陀人心知肚明,因此如何取得唐王朝的信任是它的第一要务。如何获得唐人信任,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的——舍生忘死地为唐朝打仗便可。从此,唐朝各处都出现沙陀骑兵的身影。唐宪宗元和五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叛乱,沙陀族首领率七百沙陀骑兵为先锋,打出沙陀骑兵的风采,举世惊叹。面对数万敌军的伏击。沙陀骑兵直接凿穿敌阵,为唐军的突出重围反击提供条件,最终收获“万级斩首”和“唐廷信任”。唐廷开始重用沙陀骑兵,哪里有难啃的骨头,就派他们去哪里。回鹘内乱,沙陀骑兵斩首回鹘胡人万余,降服两万余人。总之,战功卓著是当时沙陀骑兵的代名词。

沙陀人的力量一年强过一年,其骑兵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心里藏着一颗复仇的种子,随着这一切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吐蕃人深深伤害过他们。唐宣宗大中初年,吐蕃、党项和回鹘三方联军共同进犯河西之地,沙陀骑兵奉诏出征,这一仗直接打懵了吐蕃人,杀敌无数,让吐蕃失去抗衡唐朝的资本和信心。这事让唐朝君臣乐坏了,中兴有望啊中兴有望,有沙陀骑兵在,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敌不是很简单的事吗?沙陀骑兵这算是威震天下,称霸天下了。而唐朝在沙陀骑兵的帮助下,再度强盛辉煌起来,不再是任由外敌和内敌拿捏的。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桂州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史称“庞勋起义”,沙陀骑兵助唐军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平定叛乱,立下盖世奇功。唐朝皇帝赐予沙陀族首领为李姓,李国昌、李克用两名正式来到大唐乱世。沙陀族由原先渴望唐朝庇护小游牧部落成长为唐朝藩镇之一,心思不可避免地活络起来,唐朝这么弱,凭什么做我“主人”,我要自立我要造反我要叛变,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会立刻实践起来。古语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然是我族类,也有异心的。

唐僖宗乾符五年,沙陀骑兵首领李国昌之子李克用擅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自立大同防御留,唐廷震怒,大举讨伐。因当时黄巢起义的大幕已经拉开,只得打到一半放弃,但还是密令吐谷浑和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伺机进攻。此次反叛让李国昌、李克用遭到惨重教训,先是后路大本营与退路。二人只能离开沙陀骑兵,遁走草原。虽然首领不见,沙陀骑兵并没有被唐廷解散或歼灭,因为还需要依仗他们。唐僖宗广明二年,黄巢大军进攻长安,唐廷召来五千沙陀骑兵奔赴救援,但抵达时长安已经沦陷,只得退回。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然后发生一件改变历史、改变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命运的事情。沙陀骑兵骄纵,唐人难以节制,动乱颇多。唐廷只要赦免李国昌父子二人罪过,重新启用,希望能够戴罪立功。痛定思痛的李国昌、李克用二人经过此次灾难,清楚了解到唐朝的正统性和难以灭亡性,起码沙陀人灭忘不掉。因此沙陀骑兵虽有不臣之心,但是没有叛唐之举动。李克用被加封雁门节度使职务,率四万大军奔赴前线,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收复长安。史书记载,黄巢军损失惨重,“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唐军则因得无敌之师的沙陀骑兵相助,很顺利地取得胜利,损失没那么严重,整体来说是大胜。二十八岁战功第一的李克用被皇帝授武皇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左仆射、河东节度使。至此,河东地区全在沙陀人手里,还是名正言顺的,军政大权尽在掌握。

从此,唐王朝又出现一个实力强大的藩镇,先驱狼吞虎,后引狼入室。黄巢起义的覆灭便水到渠成。农民起义军再也不能威胁唐朝,李克用受封陇西郡王,成为当时藩镇割据势力中唯一的藩王。但李克用按耐住心中野望,继续听从唐廷诏令,帮助平叛藩镇之乱。

最后唐朝不是灭亡在实力最强劲的李克用的河东藩镇手里,而是实力平平的朱温手里。朱温杀唐哀帝,李克用“南向恸哭,三军缟素”,接着用“兴复唐朝”的口号招贤纳士、聚拢人心、成为正统。唐朝已经亡了,沙陀人已经尽力了,无论沙陀骑兵怎样强悍叛乱,也不能让行将就木的帝国再次复兴。

沙陀人用不计其数的战斗和牺牲换来河东之地,换来军队声震天下,换来人心所向。朱温弑帝后,李克用带领的沙陀人已经积累够资本,可以自立称帝,但是他没有,继续等待时机。这样雄厚的基础为日后沙陀人争霸天下、建立后唐埋下显而易见的伏笔。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59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九世纪最精锐的骑兵,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的沙陀骑兵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