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为祸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组成,他们的领导者为什么是一位汉人?

由 敖学农 发布于 经典

明朝时期,倭寇之乱十分严重。从洪武到永乐的57年间,倭患次数共为94次,平均每年就有两次,嘉靖时期,倭患次数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于“亡命无赖之徒交构为乱,东南之祸大作”。(《东西洋考》)

那么,为祸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么人呢?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倭国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组成的海盗集团。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倭寇并不全部都是日本人,尤其是明朝时期的倭寇。

早期的倭寇大多是由日本下层的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海盗集团,他们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劫掠来往的商船。可是,到了明朝后,倭寇的成分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朝从立国之初就实施“海禁”政策,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到了永乐年间,明朝也只允许朝贡贸易和勘合贸易,民间海上贸易是被严厉禁止的。嘉靖年间,海禁政策进一步加强,“自后沿海军民,私与贼市,其邻舍不举者连坐”(《明世宗实录》)

朝廷企图断绝一切海上联系,但他们却没有考虑到百姓的生存问题。沿海居民无法下海,更无法经商,这就断绝了他们的生路,所以,许多沿海的百姓和内地的商人们纷纷加入倭寇,以寻求生路。

除此以外,张士诚的残余势力、元朝的残余势力,纷纷逃往海上,加入倭寇,侵扰明朝边境。所以,为祸明朝的倭寇,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汉人或元人,日本人只占小部分。其实,明朝官方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明史·日本传》里就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亦有记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而且,很长一段时期,领导倭寇的是汪直。汪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汉人,他的家乡在徽州歙县。不寻常的人出生时都会有意象,汪直也不例外。据明代万历年间《歙县县志》记载,汪直出生时,“其母汪氏梦有大星从天上陨入怀中,星旁有一峨冠者……已而,大雪纷飞,草木皆为结冰。乡人曰:‘天星入怀,非凡胎也,”

汪直确实不是凡胎,他纵横于海上,自称“徽王”,也算辉煌一时。汪直的一生也堪称传奇,他曾担任过海上走私集团的掌柜,很多日本大名与西方的贸易都是通过他牵线搭桥。种子岛大名就曾通过汪直买入葡萄牙人的火绳枪,并让手下工匠进行仿制,这便是日本铁炮的由来。

汪直是一个有大抱负的枭雄,他对于时局的把握其实比明朝当时的许多官员还要准确。汪直认为在西方商人开启全球贸易的时候,明朝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打开国门,允许海上贸易是大势所趋。所以汪直一直没有真正的与明朝作对,他曾多次联合明朝官军剿灭海盗,以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海上贸易航线。

汪直的崛起也得益于明廷的扶持。在浙江海道副使的默许下,汪直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贸易自由,而且他还和许多官员有了联系,所以他才得以把控着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确立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简而言之,汪直是当时日本、明朝和南洋海上贸易的枢纽,他的背后,有日本大名的支持,有明廷的默许,也有商人们的赞助。所以,汪直的势力迅速膨胀,成为东亚海上的主宰者,他在日本领土上建立“宋”,自称徽王。田汝成《汪直传》载:汪直“据萨摩洲之松津浦,僭号曰宋,自称曰徽王,部署官属,咸有名号。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

可是,明廷对于汪直的态度却一直很复杂。一部分官员如胡宗宪等将汪直视为一个人才,一直寻求将他招抚,以平定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另一部分官员却将汪直视为匪首,恨不得将他杀之而后快。徐光启就曾上奏“王(汪)直向居海岛未尝亲身入犯,招之使来,量与一职,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

而汪直本人的情况也很特殊,名义上他是整个海上集团的老大,倭寇中的大部分势力都是他的手下,但实际上汪直没有办法掌控所有的下属。所以,汪直的很多部众经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

百姓们深受倭寇的侵害,而汪直又是倭寇的老大,所以明人自然将他视为”大汉奸“,认为他是一个数典忘祖的无耻叛徒,对他恨之入骨。明人朱九德就在《倭变事略》里对汪直评价说:“王直始以射利之心,违明禁而下海,继忘中华之义,入番国以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动,东南绎骚。上有干乎国策,下遗毒于生灵。恶贯滔天,神人共怒。“

朝廷的态度对于汪直也不可能有根本上的转变。“海禁”是明朝的基本国策,但汪直却想“要挟官府,开港通市”,这分明是想跟明朝对着干。所以,朝廷是不可能让汪直这样的人活下来的。

倭寇里确实有很多明朝百姓,但对于明朝官方来说,这些参加倭寇的,都是汉奸,是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小人,当他们选择加入倭寇时,就已经不再是明朝的百姓了。所以,明朝对于汪直率领的海上集团,总的态度是“剿”而不是“抚”。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胡宗宪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胡宗宪认为,消除倭患的关键还在于汪直,所以他将汪直的老母妻儿放出监狱,优裕供养,并派出使者前去招抚汪直,承诺通商互市。

汪直大喜过望,率领船队来到浙江。后来胡宗宪慰劝汪直至杭州拜见巡按王本固,汪直听取建议,前往杭州。可是,汪直到了杭州后却被王本固突然逮捕。

在狱中,汪直声泪俱下,他向朝廷报告日本的情况说:“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并恳求:“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

汪直的建议与清朝的对外贸易很类似,如果明朝真的听取他的建议,开放通商口岸,设立海关收取关税,并恢复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明朝沿海地区的倭患或许真的可以解决。

只可惜,明朝没有改变自己的政策,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官巷口。汪直死前,曾说“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他死后,海上的海贼集团群龙无首,明朝的倭患果真再次严重起来。

谈迁云在《国榷》里评论道:“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王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至顿甲苦战也。”

参考资料:

《明史》

《东西洋考》

《明世宗实录》

《嘉靖实录》

《汪直传》

《倭变事略》

《国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