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历史上记载,冯氏,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起源于姬姓,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的后裔;一是起源于归姓,来源于东夷之中的归夷河神族;其他则为鲜卑族、蒙古族、满族改姓。

冯亭,毕公后裔,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韩国的上党郡守。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伐韩,取得野王,韩国被一分为二,上党成为远离韩国本土的飞地。韩国派亲秦的城阳君,到秦国谢罪,割上党之地求和,另一方面,派遣王族韩阳,通知上党郡守靳黈,撤离上党,靳黈不肯,韩桓惠王命冯亭接替他的位置。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上党形势

冯亭与其吏民谋划说:“秦军逼迫韩国,韩国不能应付,不如将上党送归赵国。韩、赵两国联手,则可以抵挡秦国。”于是派遗使者到赵国,对赵孝成王请求说:“我韩国不能守上党,已经决定割给秦国,但是当地百姓皆不愿接受秦国统治,而是甘愿作赵国子民,现上党有城十七座,愿意全部奉献给大王。”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七雄之中,秦赵两大国最为强大,赵国是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如果秦国得了上党,赵国将处于被动,如果赵国得了上党,则形势将对赵国很有利,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赵国别无选择,惟有挺进上党一途。

赵王派其叔、平原君赵胜,前往接受上党,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给予食邑三万户,上党官吏都提升三级。冯亭拒绝封爵,流泪说:“这本是韩国的土地,不得已割让给赵国,我不可以以国家的土地换取自己封爵啊!”

长平之战时,冯亭与赵国大将赵括一起对抗秦国军队,皆阵亡。

秦国占领上党郡,冯亭的后裔,遂分为两支,一支不愿意接受齐国统治迁往赵国,一支留在上党,接受了秦国的统治,这两支,皆有精彩故事。

先说秦国一支——

冯亭虽然全力抗秦阵亡,秦国对他倒颇为佩服,同时为了收买上党当地人心,对冯亭后裔颇为重用,从秦昭王到秦始皇,四代秦王期间,一路升迁,因此,秦王国升级为秦帝国、秦始皇在位期间,冯亭的孙子冯去疾,任秦帝国右丞相,曾孙冯劫,为御史大夫、大将军,曾孙冯无择 亦为秦将。

前211年秦始皇出外远巡时,右丞相冯去疾留在首都咸阳,主持大局。秦二世继位后,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关东各地爆发反秦起事,前208年,右丞相冯去疾,与其子大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认为戍役多、税赋重,是促使更多人加入叛乱的原因,请求秦二世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秦二世不听,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李斯贪生,后来被狱吏腰斩。

冯无择,也是冯亭的曾孙,秦将,先后封为五大夫、武信侯。前219年,冯无择随秦始皇巡游琅琊台,琅琊刻石列出当时随秦始皇东巡的的帝国官员:武城侯王离、通武侯王贲、建成侯赵亥、武信侯冯无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秦始皇出巡

秦二世在位期间,陈胜吴广起义,引起各路人马反秦,冯无择率军援助三川郡守李由,镇守雍丘(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抵抗刘邦,刘邦军击杀李由,俘虏冯无择。刘邦以当时天下大势,劝降了冯无择。

冯无择之子冯敬,原来为秦军骑将,楚汉相争期间,为魏王豹骑将。前205年,汉军灭西魏,冯敬归汉,后来在汉文帝时期,任御史大夫;汉景帝时期,任雁门太守,力抗匈奴,作战阵亡,其子继为汉将。

需要说明的是:秦汉时期,另有一位冯无择,非姬姓,乃东夷中的归夷之后,出自归姓,沛县人,从刘邦起事,攻雍丘,击项羽,颇有战功,冯无择属于刘邦妻兄吕泽军,汉帝国建立后,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当时冯无择担任郎中令,太后吕雉临朝称制,想要封诸吕为侯,先将与吕泽关系密切的冯无择封为博成侯,以压制反对声音。前184年,冯无择去世,谥为博成敬候,其长子冯代继承博成侯爵位,180年,周勃陈平发动政变,诛吕氏,冯代反抗被杀,爵位及封国均被废除。

再来看冯亭后裔的赵国一支——

冯唐,代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西汉政治人物,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人,冯唐以孝行,闻名于时,汉文帝时,为中郎署长。

《史记》记载,一次,汉文帝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进攻,冯唐直言道,即使有这样的将领,汉文帝也不会任用。汉文帝怒,但没有当面发怒,气消之后,又召见冯唐,责问为何当众羞辱自己,冯唐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应该支持边防将领,宽恕当时因为瞒报杀敌人数而被治罪的汉将魏尚,支持其继续守卫边防这样,边将才能放开手脚,抵抗匈奴。文帝听后,赞同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车骑都尉,辅佐战事。

这一段历史非常有名,后世苏轼,任密州知州,作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希望当时的宋仁宗,也能有冯唐那样的伯乐,能起用自己,去前线抗击西夏。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苏轼出猎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这一段历史也很有名,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唐时期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滕王阁

冯唐之孙冯奉世,于汉武帝末年,以良家子弟的身份擢升为郎。汉昭帝期间,冯奉世以功补为武安县长。冯奉世三十余岁时,开始学《春秋》,习兵法,被推荐升任为军司空令。后随范明友等攻打匈奴,立下战功。汉宣帝期间,冯奉世任光禄大夫,前65年,冯奉世出使大宛(YUAN,一声)王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费尔干那盆地),期间,率军击破反叛的莎车王国,被汉宣帝任命为右将军,兼任典属国,掌管西域归降的各国,因萧望之反对,没有封他为侯。汉元帝时期,前41年,又率军平定西羌,以平羌军功,为左将军,勋位为光禄勋,封关内侯。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冯奉世出使大宛

冯奉世的后裔:

长子冯谭,太常举孝廉为郎,功次补天水司马。冯奉世击西羌时,冯谭为校尉,随父从军有功;

冯野王,字君卿,大鸿胪,嗣父爵为关内侯;

冯逡,字子产,陇西太守;

冯立,字圣卿,太原太守;

冯参,字叔平,谏大夫,封宜乡侯,因被同母姐冯媛事连累自杀。

另有四子。

女儿:

长女冯媛,汉元帝的昭仪、中山王刘兴的母亲,汉平帝的祖母。汉元帝时期,因阻击猛熊袭击汉元帝,而深得敬重,因而得罪了汉元帝的另一女子傅昭仪,汉哀帝时期,被傅昭仪迫害,不屈自杀,汉平帝时期,平反。

次女冯习,因被冯媛事连累,自杀。

另有二女。

冯参的后裔,形成长乐冯氏,地望位于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这一系冯氏,在东晋时期,在辽西建立北燕王国。

北燕王族,分为两支,一支入北魏,其后裔之一的冯太后,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她一手推动了北魏的汉化改革。冯太后为政,实行官员俸禄,杜绝了贪污腐败;实行均田制度,改善了人民生活;实行三长制度,加强了国家税收。冯太后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生产方式的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以此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措施打下了基础。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冯太后

北燕的另一支,以冯业为首,渡海投奔刘宋,刘宋将他们安置在岭南,形成岭南冯氏。他们居住于现在的广东新会。当时的南越一带,非常荒凉落后,冯业用中原汉族的文化,开导南越人民,使那里的人民生产发展,安居乐业。

根据《元和姓纂》的说法,“岭南冯氏”随着岁月的发展,发展为三支,主要包括“高州冯氏”、“冈州冯氏”以及“海南冯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琼崖独立纵队的冯白驹、纵队中红色娘子军连长冯增敏,皆出自海南冯氏。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冯白驹将军像

香港崛起后,岭南冯氏的一部分,移居香港,其中,冯景禧,创立了著名的新鸿基集团。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香港新鸿基环球贸易广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48 字。

转载请注明: 话说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冯亭、及其后裔的精彩事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