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儿也不错。古往今来,围绕在当权者身边的重臣,往往只能风光一时,风光过后,不是''了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洒脱与淡然,而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心酸和无尽的悲凉。清朝名臣,姚启圣,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为历史剧,已故知名作家二月河的作品《康熙王朝》可谓经典至极,剧中人物的塑造深入人心,姚启圣也是一个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角色。现实中的他大器晚成,劳苦功高,为康乾盛世的缔造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却是康熙最恨的人,曾被批复''永不叙用'',晚年病逝福建,丧葬费还是儿子借来的。落得凄凉的晚景,是他罪应至此?还是另有冤情?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耿直的性情遇上了污浊的大环境姚启圣是浙江会稽人(今浙江省绍兴市),三十岁时因在路上遇到清兵侮辱女子,上前假装好言相劝,随后拔剑出鞘,将清兵杀死,救下女子送其回家。虽一生中功劳无数,但康熙对他的感情却是相当复杂,有赞许,有忌恨,有信任,也有作为皇帝所特有的蔑视。而姚启圣对康熙,除去臣子对皇帝固有的敬畏,还有更有对伯乐知遇之恩的感激和钦佩,更有一丝丝汉人对满人的鄙夷。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清朝海上贸易 繁荣稍纵即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面对这样有能力、有脾气的下属,康熙定要挫一挫他的''锐气'',这才有了革职、架空等''坎坷'',也曾将他独自关进牢里三个月。即使万般孤寂,姚启圣却依然向狱卒讨要书籍,坚持读书!这是文人特有的坚持与''固执'',即使身陷囹圄,依然不会忘记思考。海禁政策虽被后世评价为''闭关锁国''的开始,但''脱离时代背景去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无异于耍流氓''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此举是保障沿海居民百姓安定生活的关键。它的确有诸多不足,但却保全了沿海地区不受海上敌人的侵扰。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显示姚启圣的胸襟与魄力。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姚启圣死后,康熙并未因他死于任上而追封谥号,这显示康熙对他的恨。朝廷追查之下,发现姚启圣私吞军费四万余两帑金,理应追缴,但康熙感念姚启圣生前功劳,下令不予追缴,这也算是康熙给自己''亦敌亦友''的伙伴一个最好的归宿,倘若姚启圣在天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他这么争强好胜的人,不至于败得很惨,皇帝还是给了他应得的荣光。既不追封谥号,也不追缴赃款,饱含了康熙对他又爱又恨的情绪,爱他的能力,恨他的骄傲。大音希声,大相无形姚启圣作为一个在正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清朝汉人官员,除了拥有不凡的谋略与功劳,还有更多的勇气与决心。在他心里,国家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统治者和其他官僚。这是一种孩童特有的纯真与包容,心怀天下,大爱无疆。康熙在某种角度和姚启圣十分相像,他们心系黎民苍生,为了家国天下鞠躬尽瘁,奏响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大音希声,大相无形,姚启圣的原则决定了他不与那个时代同流合污;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完全被康熙接纳;他的能力和胸怀决定了康熙是他最亲近的人。对于姚启圣来说,只要能够造福一方百姓,是否被同僚喜欢和认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对清朝皇帝的评价远高于明朝皇帝。即使清朝晚期,我国丧失了主权和完整的领土;即使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使''海禁''政策是闭关锁国的开始,但清朝历代皇帝勤勉为政、励精图治,敬业程度是明朝皇帝比不了的。''知人善任''是除了皇帝的勤勉以外成就康乾盛世的另一个原因。尽管康熙曾说过对姚启圣''永不叙用'',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他做出了让步。这不仅为国家的进步创造了可能,还让姚启圣对自己、对国家忠心耿耿,''清朝第一帝''这个称号,康熙当之无愧!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姚启圣墓

姚启圣是一代名将,也是一代名臣,更为难得的是,他遇到了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也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较轻的代价,因此,他是幸运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5 字。

转载请注明: 清朝名臣姚启圣:康熙对他又爱又恨,晚年病逝丧葬费都要靠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