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机飞得更高,飞得更快,是每一个战机设计师的梦想。而如何做到这一点,让自己的作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想法。最为直线式的思维莫过于:采用强大,更加强大的发动机,只要动力够足,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无足轻重,超级战机近在眼前。有人戏称,只要动力足,板砖都可以飞上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一款可以三倍音速飞行的超级截击机是大国航空工业的梦想。美国人选的路看上去比较高端,钛合金材料,想尽一切办法打造一款能适应超高速超高空使用的发动机,甚至连航空燃料都要重新研发。俄国人的想法就是简单粗暴的:加大发动机的马力。你飞得不够快只是在证明你动力不够足而已。航空工业中的一朵“奇葩”,米格25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关于米格25的性能和其据说能“烤熟野兔的超级雷达”,这里就不多提了。我们就看看俄国人设计米格25的直线思维。整架飞机的核心在于机身内部的两台尺寸巨大的,由图曼斯基设计局倾力打造的R-15式航空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打开加力的时候,单台推力达到了11万公斤。两台推力即可达到22万公斤——这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因为动力强劲,尺寸巨大,米格25的尾喷口就如同一个恶魔的大嘴一般。一些飞行员或是地勤人员在飞机空闲时好玩,可以轻松地在尾喷口里蹲坐下来。
米格25的尾喷口可以容纳一人在里面蹲坐
不过,这种超越了时代的发动机自然不是尽善尽美。其缺点是油耗巨大,而且在满加力状态下极易损毁发动机。根据叶姆菲.戈登《米格25——冷战“狐蝠”》一书的记载,如果其开足马力,让飞机达到3.2倍音速的极速,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5分钟内,超过这个时间,发动机基本在降落后就废掉了。书中记载,只有在执行对美军高超音速侦察机的拦截和驱赶任务时,为了展示强大的性能,米格25才能加到全速。在平时训练和巡航中,其全速不能超过2.5倍音速。超过此速度的训练,必须报请航空团一级的主官批准。
很多人认为这就展现了俄国货的粗糙。不过俄国人也有自己的逻辑: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像美国人一样研发一种高大上的可以长时间3倍音速飞行的发动机,耗时太久,而且极其昂贵,可靠性还不能保证——美国人重金打造,黑科技云集的SR71黑鸟式飞机,尽管纸面性能比米格25好看,但因为运用过多的新技术,竟然有一半的黑鸟因为故障坠毁。俄国人则倾向于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并在牺牲部分局部性能的基础上换得重要指标的突破。
米格25为了应对超高速条件下的高温,为了省钱省时间,干脆采用了结构重量极大的不锈钢当做飞机的主体材料——反正我动力够足,不在乎这个重量。
60年代末米格25开始装备部队后,屡屡突破航空世界纪录。在其服役生涯中,总共突破了常规有人飞机在高度、速度、爬升率上的23项世界纪录。很多时候,米格25是在自己突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米格25制造了700余架,还出口了多个国家,其最为有名的战例则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一架米格25被以色列的F4鬼怪式战斗机锁定并发射了导弹。埃及飞行员直接把加力推到底,怒吼的米格25直接用高速把导弹甩掉了,让敌军大为惊讶。“比导弹飞得还快的飞机”的名头就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