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华友钴业发布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2.5亿元,用于年产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华友总部研究院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一个多月前,华友钴业刚完成另一起定增事项。公司募资16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三元动力电池硫酸镍项目,并购买华友衢州15.68%股权。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刚刚陷入低迷之际,华友钴业的业绩便出现大幅下滑,同时接连的增发计划,更让投资者疑虑增加。接二连三的融资背后,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到底如何呢?
定增完成一个月后再启融资
资金和业绩压力成关注点
为落实“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总体战略规划,华友钴业近来动作频频。根据此次定增计划,公司拟募资62.5亿元,加码镍资源、高镍电池三元前驱体并补充营运资金,继续打造涵盖“钴、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的新能源产业链。
这次定增的披露时点距上次增发落地时隔刚刚一个月。
4月23日,华友钴业上一轮定增配套融资的增发股份上市。在上轮增发中,公司募集了16亿元,用于三元动力电池硫酸镍项目,以及购买钴盐生产商华友衢州15.68%股权。
两次定增融资额合计达7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华友钴业还斥资7.7亿元现金,收购了衢州华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9.01%的股权。华海新能源主要负责建设运营新能源锂电三元材料前驱体项目,2018年的营业收入仅4.94万元,净利润725.75万元。
公司接连实施定增融资、现金收购,用于扩张电池材料产能的举措,在大幅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业务布局落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2016年至2019年,华友钴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的资本开支连续3年出现大幅增加,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不断膨胀。巨大的投入使得华友钴业对资金渴求度骤增,此次62亿元的定增融资中,公司也已经安排16亿元,直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除了资金压力外,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也同样值得关注。
2019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进入调整期,钴金属价格大降,华友钴业净利润同比下滑92%,扣非净利下滑95%,ROE仅略高于1%。
研发支出也被罕见缩减。2019年,华友钴业研发费用从2018年的3.8亿降至2.6亿,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63%降至1.42%,出现了双下滑。
在钴价和电池材料不断降价的趋势下,公司存货连续减值。而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也会带来更大的折旧额,从而侵蚀利润。未来,华友钴业或将面临资金和业绩双重压力。
“去钴化”压制钴业龙头估值
钴是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的组成元素,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带动下,需求逐年大增。叠加储量、分布和行业格局等影响,作为稀有金属,钴金属价格一度大涨。目前在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成本中占比约达三成。
由于钴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且供应不稳定,降低钴用量便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关键举措,各家材料厂商和电池厂商都在不遗余力推进“去钴化”。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被传将在国产车型上使用“无钴”电池。
5月12日,曾毓群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宁德时代有自己的无钴电池技术储备,目前研发进展顺利,正在想办法完善供应链。
比亚迪此前推出的新品“刀片电池”也能够利用不含钴金属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
不光是一线大厂,其他电池厂商也开始加入“去钴化”的大军。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近日也高调发布了两款无钴电池产品,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实际上,华友钴业自己的高镍新产品NCM8系和9系也在顺应这一趋势。再结合近期推荐目录中磷酸铁锂车型的不断增加,未来钴金属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将越发明显。
行业调整时期,华友钴业逆势大举融资激进扩张,然而未来能否扩大自身在钴领域的优势并如愿释放出业绩,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