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家长的提问无论是外感,还是食欲不佳等等,最后都会发现与孩子的积食相关。因为家长发来的舌图,孩子多数都是舌苔厚的,有的明显是舌体中间有厚苔。我讲过,这在儿童身上,是积食的问题。此时把积食化去,孩子的身体往往自己就会调整,即使自己没有调整过来,用药调理也会非常容易。
可是,为何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01
我想,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学习不够。
很多书籍,网络资料里面都写了儿童积食的问题,比如我写过的《让孩子不咳嗽、不发烧、不积食》等两本儿童的书,里面都详细地写了孩子积食的识别和调理方法。但是我估计大家学习不够,还没有认识到积食的危害,所以这个病因,放在眼前,也不会识别,任孩子生病,也无能为力,这是很遗憾的啊。
积食的表现 ●●
舌苔变厚,尤其是舌中苔厚,口中味道变重,容易嗳气,嗳气有酸腐味道,婴儿容易吐奶瓣,肚子胀,胃口不佳,拉肚子,大便气味有酸腐味道,右侧脸颊容易有红晕红斑,右侧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右耳朵痛,右边牙龈痛等等。
而我给出的食疗方法比较简单:
积食食疗方 ●●
就是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熬水喝,1天喝3次,一般连喝2~3天。这是5岁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减量。比如3岁以下用一半的量等等。
但是,这个量是家长自己掌握的,可以根据孩子的轻重调理。
02
现在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很多家长也看过我的书了,也知道孩子积食了,就是不敢用,问:“罗博士,我可以用焦三仙吗?我分析孩子是积食了,可是我不敢用啊!”
这是家长的主要问题,我觉得一半的家长,都是这样说的。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要讲讲这四味药和食物的关系,其实,这都是食物啊。
焦三仙分别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炒鸡内金,就是炒的鸡内金。
焦山楂
我问个问题,您平时给孩子吃的零食里面,有没有山楂呢?大家说有啊,经常吃!
那么我会问,为何山楂炒一下,您就不敢吃了呢?大家会回答,感觉这是药物啊!哎,我告诉您,它就是炒过的山楂而已。
其实,在中医里,我们古人思考了大量的如何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方法,我们的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也有各种作用,古人就是用这些食物,来调理我们的身体,这是食疗,只要方向正确,这是最安全的调理方法。
焦麦芽
至于炒麦芽,我们平时都吃面吧?孩子吃各种糕点吧,这都是麦子磨的面啊,那个麦子,如果让它稍微发芽一点,然后炒一炒,就是炒麦芽啊,您说说,这是不是粮食呢?
焦神曲
然后就是神曲,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奇怪,这可是药物啊?其实,一般的神曲,就是用面和麸皮,加点杏仁粉、赤小豆粉,加上一点点青蒿等药物的汁液,然后发酵而成,但是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面和麸皮,其他的只有一点点。里面富含酵母菌、酶类、维生素B复合体等等,这和发酵的酒曲什么的很类似,我们可以理解为发酵的面团,然后炒一炒,就是这个东西了。
炒鸡内金
至于炒鸡内金,鸡内金就是鸡胗里面的一层膜,是鸡肉的一部分,鸡内金是比较神奇的东西,它具有消积化食的作用,您孩子应该喜欢吃大鸡腿吧?那么,为何对鸡内金就觉得不敢吃了呢?
所以,大家看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吃的食物,而且,我们还不是让您直接都吃了,而是熬水,喝这个水而已,您说这都平和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当我看到有的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积食,可是看到焦三仙却说,天啊!我的孩子可以吃这些东西吗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们,您的孩子只要能吃饼干,就可以吃它们的。
很多孩子的脾胃受伤,是反复积食,家长却毫不知情,最后积累而成的。所以我建议有小朋友的家庭里,都要准备这四个食物(我直接称呼它们为食物吧),一旦发现孩子舌苔变厚,出现积食的征兆了,就喝两天,一般就没有问题了。
此时,我还建议家长都上网,搜索捏脊的视频,如果学会给孩子捏脊,则孩子的脾胃会很强壮的。
//还要提示大家
///
NOCITCE
焦三仙和炒内金,虽然都是食物级别的,但是有些食物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吃的,它们都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如果自己给孩子服用,一般3天即可,不必多用,因为如果您总是用外援来帮助孩子消化,则孩子自己的消化功能就很容易放松警惕,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调节饮食来改善脾胃状态。
所以,让孩子学习吃五谷杂粮,蔬菜等,才是真正的调理之道,我所见到的积食,多是喂大鸡腿红烧排骨喂多了导致的,而罪魁祸首,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太爱孩子了,所以容易使出浑身解数,给孩子烹调美味吃,结果让孩子积食了。
有的孩子,确实因为反复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需要在化积食之后或者同时,再补脾胃,这需要在焦三仙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补脾之品,这样的方子,我以后再和大家聊,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谷物之积,酒食之积,肉食之积,您知道怎么“消”吗?》
《为何孩子反复积食?又该怎么调理呢?》
《介绍一些关于“积食”的中医知识!》
《食疗妙方|焦三仙也可以很美味——焦三仙山药猪肚汤!》
《食疗妙方|补脾、消积食的美味——消食饼!》
【来源:大伦育儿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