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勃潺】盒马mini实现盈利了。7月6日,盒马mini项目负责人倪晓俊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盒马mini经过1年的探索,展示出较高的服务能力和营收能力,已经实现整体盈利。
而随着盒马mini实现整体盈利之后,盒马开始考虑将盒马mini的模式进行“全国复制”。7月3日,北京盒马mini黄寺店、和平里点同时开业,盒马mini正式进入北京市场,这也是盒马在上海落地7家门店后的全新市场布局。
目前,北京两家盒马mini门店,除了保留了mini模式特性外,还开设了临街档口,增加了护国寺豆汁等北京本地商品。倪晓俊表示,盒马mini以更小的颗粒度,更灵活的商品设置,能针对性地对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设计,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一日三餐的需求。
从品类来看,北京盒马mini主要包含了生鲜、餐饮以及盒马工坊和标准商品四大品类。从面积上来看,盒马mini店面没有盒马鲜生大,但从品类上来看,每一家盒马mini的商品都超过了3000种,并不逊于盒马鲜生大店。北京区域盒马mini负责人李凌表示:盒马mini想做的就是品质、新鲜和烟火气。
作为首个跑通模式、复制全国的创新业态,盒马mini诞生之初就按新零售的要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在商品结构和服务上进行了全新设计,把配送范围缩短至1.5公里。
目前,盒马mini已经在上海、北京落地9家门店。开业三个月的门店,每日销售额达20万元,线上占比超过五成,每平方米的业绩产出是普通小店的6倍以上。
倪晓俊表示,盒马mini作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创新业态,面对未来做了很多探索,已在门店规划和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4次迭代,平均2个月迭代一次。
“无论是在线下整体的设计规划,还是在商品结构,线上线下占比等方面,盒马mini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 倪晓俊说道。
2019年年初,盒马开始尝试前置仓模式的盒马小站和类似于小店模式的盒马mini,以解决盒马鲜生在店面选址、成本、发展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盒马围绕家庭消费单位打造的多场景消费模式,以适应不同社区、人群、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更好的深入布局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和三四线市场。
经过一年的尝试和调整,盒马发现,盒马mini的优势远大于盒马小店。相对于盒马鲜生来讲,盒马mini最大的优势是投资相对很低,大概是盒马鲜生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时,盒马mini对门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快速拓展;此外,盒马mini可以进入很多原来盒马鲜生进不了的郊区、城镇等三四线市场。
因此,盒马决定,盒马小站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保持自营的配送团队,降本增效,此外,在商品结构上,盒马mini将更侧重于体验性商品、半成品、餐饮品,甚至是加工品的销售,以提升流量,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在早期发展阶段,盒马mini侧重于关注商业模型的设计,包括商品品类的选择、用户场景的打造、配送范围的规定等,而在过去的半年中,盒马mini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效率的提升,优化人力结构。倪晓俊坦言:“我们在探索多家门店之后,找到了最合理的商品结构以及毛利水平。”
在实现整体盈利后,今年年初,盒马制定了全面复制的计划:在上海,今年年内盒马将完成上海核心商圈和社区的全面覆盖,在鲜生体系主要覆盖上海市区后,盒马mini业态会沿地铁覆盖郊区和城镇。而在北京,盒马mini业态已经进入了核心城市,开始进行城市差异化的运营。
“盒马进入一个城市的核心目标是快速实现对业务未覆盖区域的覆盖。” 倪晓俊对记者表示,盒马mini在北京承担的主要功能是配合盒马鲜生大店,在北京进行“填缝”:填补盒马鲜生大店没办法覆盖的空白区域。而在未来一到两年,结合整体的开店计划,盒马将从这两种模式共同推进完成北京市场的全面覆盖。
事实上,在倪晓俊看来,盒马mini进入北京,一方面,说明该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另一方面盒马也希望在北京,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场景,盒马也在寻找在不同城市中进行差异化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未来,在商品供应和人员效率上,盒马mini将与盒马鲜生相互协同,快速增加核心城市的盒区房密度。同时倪晓俊还透露,上海将迎来大批量开店,年内完成对上海轨道沿线的全覆盖。
今年3月,阿里巴巴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是便透露,今年盒马mini将加速开店,盒马的前置仓业务(即盒马小站)将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为此,盒马成立了3R事业部(3R=Readyto cook, Ready to heat,Readyto eat),专门组建团队,把“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商品持续做大做强,跟传统大卖场进一步拉开差距。
而对于盒马来说,盒马mini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个新零售模式。侯毅表示:“所以今天的mini不是简单的社区超市,是一个新零售概念,是基于线上线下完全一体化的概念,基于消费者用户数据精准运营的概念,基于我们年轻消费者对消费的方便性、安全性、品牌追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