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去年家附近新开了一家书店,重庆来的,叫“新山书屋”。朋友告诉我的时候,我并不太感兴趣。成都的书店似乎已经太多了,繁荣之下,一定藏着某种危机。但是去了一次之后,就开始喜欢那里,如今已经是“超级VIP待遇”。
我在这家书店的VIP待遇,可能是所有“会员”中最寒酸的,只需要充值两三百块钱就可以,这些钱也可以用来买书和咖啡。当然,我说的“待遇”,比这个要高级一点。由于去的次数多了,而且每次都点抹茶森林和鲜蔬牛油果沙拉,店员对我印象深刻——“你还是点以前的吧?”我几乎不用开口说话。
在一楼吃完简餐,我就会到二楼。那里有我喜欢的超级大的桌子,在那里,我可以坐上几个小时,看书,或者写一篇文章。大桌子通常会坐七八个人,却能够保持一种难得的安静状态。有一次碰到好几个年轻人在这里开会,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努力压制自己的声音。
当你走进书店,就进入到一个“更文明”的空间。我习惯观察书店的读者。人们都变得彬彬有礼,中年男人似乎也没那么油腻。情侣们也收敛很多,注意力可以从对方身上撤离。不管是否真心阅读,在翻看书籍的人,至少在那一刻都超越了自己的现实生活。
来新山书屋的,年轻人占大多数,而这些年轻人中,女孩比男孩明显要多。书店的二楼靠窗的地方,有长长的一排座位,那里最终发展成了这个书店最动人的风景——它很像大学自习室。坐满人的时候,我数了一下,12个人中,只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还是陪女朋友来的。
我常使用的大桌子,经常有人像我一样使用电脑,而靠窗的“自习位”,使用电脑的人并不多。那些年轻人是真的在学习,有时候会看到那种在大学自习室常见的保温杯——书店工作人员肯定也注意到了,这大概会影响饮品销量,但是没人干预。
这让我想起在日本的时候常去的一家咖啡馆,由于人比较多,咖啡馆规定每个顾客只能享受两小时座位,小票上会有起止时间。如果到时不走,服务员可能会过来很有礼貌地提醒你。有好几次我都注意到,服务员提醒的是老年顾客,有几个拿着笔认真学习的年轻人,明显超时了,但是没人注意。或许已经注意到了,但是当你想学习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帮你。
我也曾在自习位坐过一次,巨大的窗户,映入眼帘的是对面的工地,那里大概是这个商业体的二期。书店的安静和工地的喧嚣成为鲜明的对比。它们都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工地就像是外部世界,给人希望和巨大的压力,而书店提供的则是完整的“内部性”。人们可以暂时离开格子间和竞争,面对自我。
和我习惯的大桌子相比,这排自习位明显更受年轻人欢迎。我不确定那些好看的年轻人是不是附近大学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区域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这可能是新山书屋和这个城市别的书店不同的地方,它营造的空间似乎更具“成长性”。读者不是作为“客人”而存在,而是有着某种主体性。占据一个位子,坐上几小时,就短暂地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好的书店,一定要让人买书、坐下来读书,不管那书是不是在书店买的。我包里经常带几本书到新山,有时候会感到惭愧。听说像我这样的“VIP会员”已经有好几千人。这让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尊贵,但是也更加开心了。这家书店一定有某种魔力,我在那一排自习位上发现了他们成功的秘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坐在那里自习,但是人们可以像“主人”一样来到这里。
城市的书店越来越多,很多都很“漂亮”。书店行业的评选,似乎也很看重外观。“最美书店”这样的称号,总是让人生疑。有些书店的照片,让人感到震撼,但是却看不到一个人。这样的书店更多是人们拍照的地方,它让读者变成游客。它以讨好人的方式,最终贬低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