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軾晁錯論內容分析 表達了蘇軾怎麼樣的思想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經典

蘇軾晁錯論內容分析,表達了蘇軾怎麼樣的思想?蘇軾晁錯論

咱先説説晁錯這個人,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與文學家,重農抑商這個政策就是他推動發展的,因為主張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而損害了諸侯利益,後來七國諸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變,漢景帝聽從袁盎的讒言,為平息諸侯叛亂腰斬晁錯。

蘇軾畫像

蘇軾的這篇《晁錯論》卻從另一個角度解析了晁錯之死:晁錯的死不在於他削藩激怒藩王,而在於他空有想法卻缺少預見性、堅韌的意志與衞道者的犧牲精神。

在蘇軾的觀點中,是晁錯鼓勵支持皇帝削藩的,那麼他就應該預見在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藩王政治集團的反擊,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阻力,其自身會受到的攻擊等等,結果等藩王造反矛頭指向他的時候,他卻退縮了,讓皇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大家想想看,出事了讓皇帝去頂缸,自己留下保命,這是一個臣子該做出的事嗎?皇帝心裏該怎麼想他?

即使沒有袁盎的讒言,皇帝御駕親征打贏了,削藩成功了,他的命也未必能留下。晁錯沒有展現出一個做大事人應有的破力,失敗是必然的,然而他的失敗他的死是源於自身的缺點,而不能一概推給諸藩王與小人。

這篇文章是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時的應試文章,蘇軾通過對晁錯政治措施失敗的剖析與感嘆,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情緒,自己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志願為國家效力,但卻有志難展報國無門,空有一腔才華與熱血,心中充滿抑鬱苦悶。

蘇軾的故事

蘇軾,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反襯出他的為人,可以展現出他的高風亮節,可以表現出他的機智靈敏,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品質,蘇軾取得了成功。藉此良機,接下來便摘取蘇軾眾多故事其中一個故事細細講解。

蘇軾畫像

這個故事的名字可定位《東坡拜師》。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蘇軾尚未成名前,與父親、弟弟一同赴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人歐陽修,蘇軾答題完畢後交卷,當時的考試同現在的高考幾乎是異曲同工,試卷上雖然寫上了考生的名字,但卻被遮蓋起來,主管官是看不到應試者名字,這樣以便主考官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以便為朝廷選拔出最為優秀、最為合適的人才,以免賄賂、徇私的現象發生。

當時的歐陽修在審閲蘇軾的試卷時,十分驚歎此篇文章的文采,但細看又像是出自自己學生曾鞏的手筆,歐陽修為了避嫌,便有違內心本意,將蘇軾的這篇文章評為此次考試的第二名,而將第一名評給了稍微遜色的文章。直到放榜後,歐陽修才知道那篇文章並不是自己弟子的作品,而是考生蘇軾的,歐陽修懊惱之餘又覺得十分對不起蘇軾,便登門向蘇軾道歉,蘇軾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反而藉此機會拜如歐陽修門下,而後便成為了歐陽修一生中最為得意的弟子。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展現出蘇軾那偉大的胸襟和出眾的文采。

水龍吟 蘇軾

蘇軾,作為一個偉大詞人。宋朝中那麼多傑出的詞人,為何蘇軾的地位便於眾人有所不同呢?他有何特別之處嗎?

水龍吟 蘇軾

蘇軾的獨特之處,便是他開創了豪放詞作之先河,豪邁之作品的詞風給人很不一樣的感覺,除卻題材的擴大化以外,豪邁之詞的中的語言更富於創新和大膽,全然非婉約之詞可以比較的。蘇軾,既為豪放,那麼他是不是就沒有婉約之作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蘇軾的詞中還是有不少的婉約之風的,比如説他的《水龍吟》。

水龍吟,也是一個詞牌。在上圖中的這首詞只是蘇軾眾多作品中的一個,當然也是婉約的代表之作了。這首詞與其他的不同,並非是蘇軾的單人獨作,而是關於對章質夫的回覆之作了。

這首詞的大致意思基本上可以做如下解析,楊花看上去像是花,但按照分類來説卻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花,無人憐惜他,任它隨意飛去。當它離開了家之後,隨意被灑在路旁,看上去無情,但仔細思量卻是有意之物。在夢裏我追尋着此花,卻始終不得音訊,正如那婦人尋不見丈夫那般,我不恨楊花,只恨那西園裏的落花。風來花落,再也尋不到那楊花的蹤跡了,在大雨之後,一池的浮萍,細細觀察着那哪裏是楊花呢,而是離別之人的眼淚啊。

這首詞幽怨哀婉,真是愁到深處反而不知道如何來抒寫這愁思了,真乃神作。


鷓鴣天蘇軾

蘇軾的一生,在政治上並不光明,其仕途進行的極其艱難坎坷,人生中多次被貶,甚至還曾經進了朝廷的監牢之內,可謂是現實生活十分豐富之人,當然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比一般人更多,更為曲折,所以才能有那麼多的人生感悟,才能有那麼多的創作源泉,才能寫出那麼多的好文章,才能給後世子孫們留下這麼一筆珍貴的精神財產。

鷓鴣天

蘇軾的創作高峯期是從他被貶開始的,那時候蘇軾的心情極其抑鬱幽悶,只能通過文章才能緩解和抒發他的個人情懷,將自己的懷才不遇寄託在文學上,《鷓鴣天》亦是那個時候所著之傑作。

這首詞的構造也可以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到細香為止,下半部分則是到結尾為止,既為宋詞,蘇軾在此詞當中同樣是通過上半段寫景,下半段抒情的手法來創作的,《鷓鴣天》的大體意思如下:

上片描述景色,林子的盡頭露出很多山,而竹林隱隱約約的在圍牆處出現,周圍很多蟬鳴聲,雜草已經在小小的池塘給完全長滿,天空中經常看見那不斷翻騰的鳥兒,在水下面的荷花也散發着那絲絲清新的香味。

下片抒發情感,我一個人百無聊奈,漫步徘徊在那古城旁的小村子裏,不知不覺已經從天色已從朝陽變成了夕陽,昨天半夜裏下過一陣雨,今天感覺到了夏日中的一絲清涼。下片中因作者被貶謫,所以心情十分鬱悶,但由於天性樂觀,很快便能自我開解,通過此詞抒發了自己想通的感悟。

海棠蘇軾

蘇軾,一生名作無數,大多數都被後世文人收錄珍藏,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領袖人物,其作品也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大瑰寶。《海棠》便是其中的一首名作,全篇詩文如下圖所示,接下來就這首詞的原意和寓意分別作如下説明。這可以説是一首詩,全篇共分為四句話,每句話又分別有七個字,按照其類型可歸類於七言絕句。下面進行逐句的分解:

海棠

第一句,東風代表的是從東邊吹來的風,指的是風向,整句的意思為輕柔和煦的東方緩緩向我們吹來,天邊露出了亮光。

第二句,香霧,霧本來是無色無味的,這裏作者將霧進行了誇張,讓霧有了香味,整句連起來的意思是天空中迷茫無比,霧氣散發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香,而月亮在霧氣中好像也會轉彎了,不知道像是轉過了幾個迴廊。

第三句,這裏的花就是借指的海棠花,海棠花乃是作者蘇軾的最愛,這句詩明顯表現出詩人對此花的熱愛,整句的意思可理解成深深惶恐,怕夜深了之後海棠花陷入深深的睡眠之中,無法觀賞那海棠美麗之景象。

最後一句,故,代表故此、為此之意,緊接第三句理解成為作者為了欣賞着美麗的海棠之花,在這深夜將房間裏面燃滿蠟燭,只為了能夠能讓海棠花不睡去,只為了讓海棠之美顯得更加嬌羞。

這首詩的寓意説淺了是代表作者對海棠的喜愛,説深了則代表了作者孤芳自賞之意味。


蘇軾死後諡號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享年65歲,字子瞻,又字和仲,雅號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數“東坡居士”,所以現代人多稱蘇軾為蘇東坡,漢族,現在的四川上眉州市人,是蘇洵的次子,與其弟弟蘇轍一起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父子同列為“唐宋八大家”,蘇軾的文學成就極高,堪稱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人。

蘇軾畫像

蘇軾的人生充滿了坎坷,但是蘇軾胸懷寬如大海,生性豪放,所以即使是生活不很如意也不會鬱鬱寡歡,所作出的詩詞都豪放不羈,創立了與婉約派相對應的豪放派詩詞,堪稱文學史上的天才。

蘇軾一生曾經三起三落,多次受到貶謫,但是也許正是這些坎坷才造就了蘇軾的成就。晚年的蘇軾一度被貶謫去了現在的廣東省惠州市,甚至最後被貶去了海南,被貶謫海南可以説是當時僅次於滿門抄斬的罪名的一種懲罰,由此可見蘇軾的晚年也是非常不幸的。後來宋徽宗繼位,蘇軾被召回汴梁,但是不幸在回京的途中病逝在常州,被安葬在汝州郟城縣,也就是今河南郟縣。諡號“文忠公”。

以“文”開頭的諡號後面的字根據等級可以分為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也就是説給與蘇軾的諡號是第四級,可見對其是非常推崇的。後來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又給蘇軾追加諡號“文正”。可見對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是相當認可的。

蘇軾政治

蘇軾不僅僅是北宋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其實還能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蘇軾畫像

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為為官之人,蘇軾在當時北宋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蘇軾經歷了三代,並且屢次被委以重任,屢次被貶。但是在政治發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哪怕被貶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實做人,認真做事。

從蘇軾的詩詞中來看,蘇軾生性豪放,思想衝破世俗,但是在政治上,他卻屬於保守一派,反對變法。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蘇軾感覺王安石等人的變法過於迅速,有些冒進。在他看來,改革應該要是循序漸進的。而且在那場改革中,保守派的主要人物,司馬光,歐陽修等人,是蘇軾的前輩,對蘇軾有過很大的幫助和提攜。所以很多因素導致了生性豪放的蘇軾在改革中選擇了反對變法的保守派。

其實,蘇軾的仕途坎坷,跌宕不平。但是從他的詩作中還有平日裏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他的政治觀點主要在於“以民為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改革能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又不希望冒進,引起大的變動,主張穩健。主要是考慮到人民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另外他主張“仁政治國”,希望國家能夠國泰民安,繁榮富強。

總的來説,蘇軾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貫穿在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