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僧格林沁的兒子資料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僧格林沁的兒子

伯彥訥謨是鐵帽子僧格林沁的兒子,出生於道光十六年,於光緒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去世,迎娶怡親王在垣長女郡主為妻,他的長子是出生於咸豐五年的那爾蘇,長孫是生於光緒十二年的阿穆爾靈圭。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由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繼承,所以稱為伯王府,後由其孫阿穆爾靈圭所襲,又被稱為阿王府。

伯彥訥謨劇照

自從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裏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一般王府正院都會掛着很多鳥籠子,還會養一些貓狗等小動物,每到冬季都會到各處鬥蛐蛐,以此打發時間。有次那爾蘇隨伯彥訥謨進宮面見慈禧,慈禧一眼看中了那爾蘇並把他留在身邊,但皇宮人多眼雜謠言漸起,那爾蘇與慈禧太后感情逐漸升温,伯彥訥謨非常擔心此事暴露,家族會遭到滅頂之災,便借回鄉祭祖為名,將他帶到現在的法庫公主陵,命他吞金自殺。

那爾蘇遲遲不吞金,伯彥訥謨承諾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那爾蘇方才吞進而死,慈禧不相信那爾蘇會無故暴亡甚至派人查驗屍身,並懷疑是伯彥訥謨暗地做鬼。那爾蘇死後一年,強迫他吞金而死的伯彥訥謨離奇去世,野史中説是被慈禧所殺,慈禧用這種方式為那爾蘇報了仇。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死後葬於康平縣蓮花崗,陵園建築規模宏偉,始建於光緒十七年,但在1947年毀為平地。

僧格林沁後代

僧格林沁後代中第一代是他的兒子伯彥訥謨,但自從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裏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

僧王府舊照

僧格林沁後代中的第二代是僧格林沁的孫子那爾蘇,在僧格林沁喪期已滿的同治五年,清朝皇室就將同治帝皇叔年僅6歲的女兒指嫁給了尚且年幼的那爾蘇,這也是賜予為維護清朝統治捐軀的親王及其後裔的特殊獎勵,雖然此女在被指婚後的一個月去世,但還是為僧王家族後來的子孫留下了一些便利,一直到宣統帝退位,整個家族並沒有覆滅,依然在朝廷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僧格林沁後代裏比較有建樹的是阿穆爾靈圭,他是伯彥訥謨的孫子,1891年承襲親王,清朝時便擔任要職,到新政時期更是興辦新式學堂,並創辦了以“振興蒙古”為目的的蒙古實業公司,但因武昌起義整個國家時局動盪,資金嚴重虧空,實業公司遭破產宣告停業。到清帝退位後,又擔任過民國的國會議員,後家道逐漸衰落。阿穆爾靈圭死後,子孫承襲的僧王府也被控告繼而被分割的七零八落。僧格林沁後代中有因犯事被髮配到法庫守墓的白氏家族,兩百年來十多代人一直繼承祖業堅持守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僧格林沁碑曾遭天災,馱碑的大龜及墓碑全部斷成了兩截,幸好當時的法庫縣長文物保護意識極強,堅持一定要修復還原,這才使代代守衞的僧格林沁碑得以保存下來。

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將領,世襲王爵,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曾經參與過針對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的戰役,軍功卓著,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雕塑

咸豐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參贊大臣,並率兵討伐太平天國,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與北伐軍開戰並重創北伐軍,咸豐四年又在連鎮擊敗北伐軍,被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咸豐五年生擒林鳳祥等天平天國名將,自此威名遠播,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僧格林沁主張整頓軍隊反抗英法聯軍的入侵但未被採納,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受命於大沽口整肅軍隊,並築造堅固的防禦工事,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對戰,最終以英法聯軍撤走告終。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舉兵進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戰略部署失敗,致使勝保部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無法與東路及西路騎兵進行對英法聯軍的包抄突襲,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節節敗退,蒙古騎兵雖捨生忘死、殊死搏鬥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圓明園也被燒燬。對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戰略錯誤時積極調整重新部署,面對外國侵略不畏懼不退縮,仍然帶兵勇猛搏鬥,雖然最終失敗但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將,在道光年間曾襲科爾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祠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貧寒,曾和父親為富人放牧,到12歲時被送到老城文昌宮讀書,1825年被選為君王嗣子,承襲郡王,此後曾擔任後扈大臣、衞內大臣、顧命大臣等重要官職,1853年任參贊大臣,在太平天國北伐之際,親自率軍圍剿,北伐軍損失慘重,1854到1855年連續兩次大敗太平天國北伐軍,數百戰役無一漏網,聲名遠播。

1859年英法聯軍悍然闖入大沽口,鐵帽子王僧格林沁堅決反擊入侵者,英法聯軍撤走,這場大沽口保衞戰,是列強入侵中國以來被侵略的中國首次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天津,僧格林沁兵敗撤退,英法聯軍進而進攻北京,圓明園被毀,僧格林沁被革去郡王爵。1860年恢復郡王爵,1862年親自率領蒙古騎士多次擊敗捻軍,1865年被捻軍設計陷入重圍,突圍後被捻軍誅殺,終年55歲,同年七月靈柩北上被安葬於科爾沁左翼世襲旗陵,另外修建僧王塑像祠一座,賜諡號“忠”。

僧格林沁輔佐過三朝皇帝,被稱為鷹獒之士,咸豐帝在聽説他的驍勇事蹟後,特別賜予他“湍多羅巴圖魯”的稱號,僧格林沁為官40年,多次救清朝於水火之中,用生命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

僧格林沁之死

1865年5月18日,滿清世襲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在高樓寨陷入重圍,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圍,在吳家店被捻軍誅殺,終年55歲,令朝野上下一片震驚,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咸豐帝畫像

在滿清順治期間曾有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滿清的優勢也是最後的鐵拳,但在嘉慶之後,雖然國家軍事體系沒有太大變化但呈現非常明顯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國興起,隨之而來的捻軍也異軍突起,咸豐皇帝大力號召民間組織團練,這也是促使後來湘軍興起併成為滿清武裝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國定都後進行了北伐,捻軍隨即在北方傳播開,在這期間僧格林沁掌握了對付捻軍的武裝主力八旗,隨後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大敗捻軍,但捻軍是流竄方式作戰,僧格林沁漸漸在消耗戰中輕敵,終於在率領不多兵力的情況下被捻軍設計而被誅殺,一代名將戰死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帥,戰鬥力也大不如前,湘軍成為了滿清武裝力量的主力,滿清勢力大減,漢人控制滿清軍事的結局已經註定,也為滿清最終垮台埋下伏筆。由這可見150年前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導致的歷史結果十分嚴重,太平天國被打敗之際,捻軍的覆滅已經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着,八旗仍是滿清的武裝主力,而後的歷史便沒人能猜測得到了。

僧格林沁 太平軍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將,在道光年間曾襲科爾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舊照

咸豐三年被任命為參贊大臣,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第一年,太平天國定天京為國都,並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迎頭痛擊北伐軍,北伐軍潰敗。咸豐四年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進入第二階段,由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天平天國北伐軍為佔領高唐,與清軍相互僵持了9個多月,最終僧格林沁率領的八旗騎兵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僧格林沁因此被咸豐帝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

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咸豐五年,太平軍佔領了馮官屯並以此為據守,與清軍做最後的抵抗,清軍利用馮官屯地勢高將圍牆加高,水勢抬起,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潛伏之地水深二三尺,雖然餘糧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濕,不能食用,清軍還時常向太平軍發射炸炮,太平軍死傷多人。

在條件極端不利之下,太平軍依然不肯投降並且多次設法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5月29和30兩日,僧格林沁接連率兵對太平軍發起猛烈攻勢,在加緊圍攻同時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殺,李開芳在權衡利弊後決意假投降趁機逃脱,但僧格林沁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反而使用極為殘忍的方式報復太平軍,李開芳等被押解進京後在6月11日全部遇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1 字。

轉載請註明: 名將僧格林沁的兒子資料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