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一段註定孤獨的旅途中,其實倒也不是害怕孤單,畢竟自己都走了這麼遠;一段情誼中,不是不會付出真心,只是在付出那麼多之後,突然被人全部否定之後,心裏還是比較難過的,畢竟我也是普通人。
似乎你做了10件好事,突然做了1件不好事之後,就可以把之前全否定掉。絕了,為什麼不能正面矛盾積極溝通呢?
要我想?哈哈哈哈哈,難喲……
有時候沉默就是被別人當做默認了,我需要做的就是離開。不要亂説話,不要沉迷,離開那個場,否則,這就是代價……
失去是常態。
接受了這句話之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講,一切都是過程,一切都在發展。
挺好。如果註定要失去,那麼我真心的希望過程稍微好一點~
為了不浪費這一杯檸檬水,硬生生的跑了三家火鍋店!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看西亞斯,和第N次看西亞斯~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的太快了……
兩個小題~
【28天】
一、簡答題
簡述操作技能學習的高原現象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論述題
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結構以及對這些結構執行的運作(即所謂的認知過程)來描述人的學習與記憶的。閲讀下圖,並按要求答題。
(1)寫出圖中各字母所代表的術語。
(2)按照圖中的字母次序,分別對所寫出的術語做出解釋。
(3)闡述這一信息加工模型對知識學習的主要啓示。
【29天】
一、【答案要點】
(1)教育作用。
梁啓超與康有為一樣,都持有“教育救國論”的觀點,故非常重視教育作用,認為國家強弱以教育為轉移。他還闡述了“民智”與“民權”的關係。認為只有首先提高了人們的文教素質,然後才能在中國實現民權政治。
梁啓超就是從這一角度論述教育作用的,他的這種認識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當時的中國,僅靠教育去“救亡圖存”顯然是行不通的。
(2)教育宗旨。
梁啓超強調教育應有明確的宗旨,即指出“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目的)。梁啓超認為,教育是人類一項極其複雜的活動,不能沒有宗旨。教育目的正確與否,至關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務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於教育目的上的錯誤。
他認為中國傳統教育最大的缺點是,培養出來的人缺乏國家觀念、公共觀念和自治觀念;只求個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發財;奴性、作偽、自私、怯懦、麻木是人們的通病。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養“特色的國民”(“新民”),要求新式的國民應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權利義務並重的思想,有知識、道德和才幹,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團體協作精神。這些主張已顯然具有反封建的色彩。
他把教育看作改造國民的工具,而不是改造官吏的工具,這對封建教育和洋務教育而言,顯然是一個進步,它代表着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要求獨立、平等、民主的利益,後世的普及教育、義務教育等,正是由此派生而來的。這種“新民”必須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質,必須具有公德、國家思想、自治、自尊、合羣、尚武等品質,這克服了中國人在專制社會中形成的品格缺陷。
他認為只有造就出這樣的“新民”,才能拯救國家的危亡,振興中華民族。事實上,梁啓超培養“新民”的教育思想,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在培養人才上的積極要求,不失為一種進步的教育思想。
二、【答案要點】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是近代以來一股特別重要、有影響力的思潮。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張是在教育兒童時遵循自然規律、遵循兒童的本性發展、遵循兒童自然的發展階段。代表人物有: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第斯多惠和福祿培爾等。
歷史意義:
(1)自然主義教育對以往扭曲兒童天性、不顧及兒童自然發展階段、人為臆斷教育而不尊重教育規律的教育形式進行了批判,強調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即法則),人作為自然界(即客觀世界)的一部分,必須服從自然界的普遍法則。
(2)強調重視兒童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遵循兒童“本性”的發展,深化了對教育對象的認識。
(3)其所提出的適應自然的教育原則、直觀教學方法、培養“自然人”、讓兒童“自然成長”“自由發育”、進行“自由教育”、使用“自然後果”教育、“以鄉村為學校,以事物為教材,拜自然為老師”等豐富了近代西方教育理論。
(4)關於兒童發展階段的劃分以及對應的學校教育、課程與教法等,一方面讓人們再次審視兒童的本性發展順序,另一方面為現實的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也為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科學化奠定了必要基礎。
(5)對後來新教育、進步教育以及杜威的教育思想都有一定的影響。
侷限性:
(1)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潮流中,不同教育家對於“自然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特別是對於自然教育的核心概念——“自然”界定不清晰,缺乏嚴謹性,有的解釋為“客觀外在的、萬物的嚴謹秩序”,有的解釋為“人(兒童)的本性或稟賦”,有時也指鄉村、野外、森林等。
(2)一些自然主義教育家的教育論述習慣採用自然現象類比來詮釋教育現象,比如,誇美紐斯認為“母育學校相當於春季;國語學校相當於夏季;拉丁語學校相當於秋季;大學相當於冬季”的論斷缺乏實證支撐,也經不起邏輯論證,過於簡單和理想化;另一些自然主義教育家運用思辨演繹、經驗推理、天才設想等論述兒童教育和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學依據。
(3)另外,過分強調兒童本性,也忽視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兒童一方面可以是自然人,但另一方面也要不斷社會化,成為一個社會人,這樣才能在一個文明社會立足,否則會無法融入文明社會。
晚安咯,祝你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