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半發現我的思路和@MrToyy 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基於財務報表出發來看,那就不多説了,以下當做對他的補充吧。
中小企業很多賬都比較亂,而且也有好幾套,其中不乏亂來的,所以核查企業的利潤真實性,除了 MrToyy 的審計,我覺得其實也挺適合用税局查賬的思路來做,即預先判定利潤不真實,然後進行排查。
為了方便分析,我畫了一張分級圖,前兩級基本就是 MrToyy 講的內容。作為對他的內容的補充,前面的就不講了,我在第三級講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交流。
分級圖如下:
1. 虛增利潤
1.1 虛增收入
1.1.1 提前確認收入:查看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庫存時,如果發現有些收入已確認,但並未發貨或提供服務,或者其庫存產品對應的合同時下個會計期間發貨但收入已進行確認,則要留個心眼,企業有可能將下一期間的收入提前確認,以提高本期的收入;
1.1.2 虛假交易增收:這種方式常見於企業申請貸款或吸引投資前使用,為了滿足銀行或擔保公司的要求,臨時做高收入,簽署一些虛假合同並確認收入,待獲得貸款後又將合同撤銷,則審核時就要對合同對應的交易進行進一步的審查;
1.1.3 關聯交易增收:集團公司有時候可能為了保持某家公司的資信良好,安排其他關聯公司與這家公司簽署不符合市面情況的交易,有意拔高這家公司的收入水平,將虧損隱匿在其他關聯公司中,這樣的利潤也是不真實的,需要注意將交易與市面正常情況下的交易進行比較。
1.2 壓低成本
1.2.1 費用走現金不計入賬:最簡單明顯的就是有些企業的老闆直接用自己的現金支付員工的工資,這樣職工薪酬在報表中就被壓低了,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種方式;
1.2.2 濫用扣除項目:舉個栗子,在小地方的企業,税局本身也不是特別專業和負責,企業可能就會“失誤”將本來不能在税前抵扣的費用全都抵扣掉了,這樣應繳税費就降低了,審查時就要注意看相關的扣除項目是否合規;
1.2.3 關聯交易壓低成本:這個就和 1.1.3 其實是類似的,不多講。
2. 少計利潤
2.1 壓低收入
2.1.1 遞延確認收入:有提前確認就會有遞延確認,本應在本年度就確認的收入被“合理”安排到下一年度中,這一點應該券商在做企業的 IPO 時深有體會,為了保持公司符合證監會對持續發展的要求,如果某年度收入增長較多,就調節一下收入到下一年度;
2.1.2 虛假交易減收:例子,税局來查賬增收,有的企業想逃税,於是就虛擬或者故意安排了一些不合理的交易,然後交易賠了本或者違約交違約金,收入就下來了;
2.1.3 關聯交易減收:這個可以直接參考 1.1.3,有增收就有減收,比如由税負高的公司承擔虧損,由税負低的公司提供利潤;
2.2 虛增成本
2.2.1 提供虛假票據:這個都是很常見的手段了,我就看過很多企業平時都裝的好好的,一到税務要求自查就説查出了一堆假髮票,補税了事;
2.2.2 虛假交易增加財務費用:很多不規範的企業經常幹這種事,股東將錢投進企業,不以增資的方式,而是做成借款,於是本應在税後分配的利潤就變成了財務費用在税前就轉走;
2.2.3 關聯交易增加成本:參考 1.2.3。
上面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基於報表出發,但是如果要真正核查出來,通常都會結合審查合同、票據、庫存好幾種手段,其實就相當於做了一回審計,也就是上面各位知友提供的方式,還是需要一些專業水準的。
一寫就這麼晚了,腦子都轉不動了,先睡了。有哪些地方寫錯了,還請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