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又見面啦!我將為您揭開中國古代歷史秘聞、世界歷史真相,甚至是上古時期的歷史檔案揭秘,為您揭開最神秘的歷史秘聞,還原歷史真相。
李淵獻陵
與此相反,李淵對投靠的農民義軍首領和隋末建立過割據政權的領袖,只要曾經在社會上有點稱王稱帝的資本,不論功勞大小,堅決殺戮,斬草除根,不允許有人對自己的皇帝位置覬覦。
李密是隋朝末年瓦崗寨農民起義的首領,兵敗後,投降了唐高祖李淵。一般的史書都認為,李密是因為背叛唐高祖李淵,而被李淵的屬下殺死。而實際上殺死李密的真正凶手是李淵。
李密即將歸順李淵之時,“李密將至,(李)淵譴使迎勞,相望於道。”李淵是怕李密不來,所以接連派人前去迎接,用花言巧語騙李密,好讓李密放心前來。面對着李淵的盛情邀請,李密大喜,謂其徒曰:“我擁眾百萬,一朝解甲歸唐,山東連城數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當盡至;比於竇融,功亦不細,豈不以一台司見處乎!”可見,李密最初對李淵還是很信任的,想為新朝效力,根本就沒有反叛李淵的想法。
李密及其部下到達長安後,部下被分割了,行動被監視了。雖然李淵以李密為光祿卿、上柱國,賜爵邢國公。但光祿卿位在九卿之末,職掌是專門掌管酒醴膳羞送往迎來的事情。李淵對李密的封賞不但官位低,而且還帶着對李密的有意羞辱。“嘗遇大朝會,密為光祿卿,當進食,深以為恥”。
原來與李密稱兄道弟,李密的舊部屬官位卻比他高,被羞辱到這個地步,何以為堪!李密在長安的日子很不好過,抑鬱之心使他已經呆不下去了。這就使李密被迫獻策到山東收集舊部,何況李淵的羣臣多有勸諫殺掉李密。李淵卻使李密分其麾下之半留華州,這是對李密公開的不信任,又害怕李密出走不歸,馬上又下詔召李密“單騎入朝,更受節度”。密至稠桑,得敕,謂賈閏甫曰:“敕遣我去,無故復召我還,天子向雲,‘有人確執不許’,此譖行矣。吾今若還,無復生理。”結果,李密孤注一擲,反唐出關,兵敗被殺。
李密、王伯當被殺
李淵採取的策略是:李密沒有來的時候,卑詞厚禮,抬高李密,讓他與東都王世充相爭,坐收利益。李密兵敗之後,甜言蜜語遣使把李密召來;李密來了之後,有意苛待李密,睜眼閉眼讓自己的大臣私下向李密索取貢獻或公開地羞辱李密;知道李密有叛逃之心後,給李密一個叛逃的機會;當李密離開長安後,在半途上,又要召回,迫使李密孤注一擲,同時,又部署屬下將領伏兵熊耳山,把李密殺死,從而除去了自己的心頭大患。李淵逼迫李密“背叛”,可謂是處心積慮。處李密於死地,讓自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殺他,同時又不會引起瓦崗軍舊將的疑心,可説是計謀算盡。
河北農民義軍首領竇建德為人仁義,他在自己的根據地勸課農桑,發展生產;對待俘虜的唐將禮遇有加,他不同於輔公祏軍,有叛唐的行為;也不同於王世充與唐軍有激烈的正面衝突。竇建德兵敗被俘後,李淵也是毫無例外的把他們殺掉了。
江淮間反隋首領杜伏威和唐政權並沒有正面衝突,投降唐朝後留居長安,拜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書令,位在齊王李元吉之上。但武德七年(624年)二月,杜伏威卻中毒而死。他中毒的原因,史未明言,但人們心知肚明,作為一個割據一方的反隋首領,投降唐朝後他必死的下場是早就確定了的。
杜伏威劇照
王世充投降唐朝後由於李世民已經擔保其不死,李淵只好把他發配到蜀,就在王世充準備去蜀時,被仇人趁其接“旨”之際殺掉了,可以想見,此事的幕後真兇到底是誰了。
隋末,南方有很多反王,諸如蕭銑、杜伏威、輔公祏、沈法興、李子通、林士弘等等,然而卻沒有一個有真正的實力可以與唐對抗。其中蕭銑是少數幾個能集中四十萬兵力與唐朝大打一場的人。但他安於守成自保,又怕手下造反,就派諸將率兵到各地去種田,都城江陵裏只留下幾千兵馬。公元621年,唐軍從四川順長江直下江陵,蕭銑無兵無將,只好出降。到了長安,李淵責問他為什麼不早歸降,蕭銑回答:“隋失其鹿,英雄競逐,銑無天命,故至於此。亦猶田橫南面,非負漢朝。”此話雖然有理,但還是被李淵殺掉了。
李淵殺降王,這和他重用隋朝舊臣一樣,是為了鞏固統治,統一全國的政治需要。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