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英國憑藉着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説:“北美和俄國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羣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傑文斯並沒有吹牛。從16世紀末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就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擴張。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説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
(四處擴張殖民地的英國軍隊)
然而到了今天,英國早已經不復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曾經遍佈世界的領土,如今也只剩下不列顛羣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英國跌下了神壇的呢?
英國的沒落,其實是來源於兩次重大的決策失誤。
第一次失誤,是對美國的放任。
1775年,北美十三州的人民因為不滿英國的壓榨剝削,聯合起來發動了獨立戰爭。1783年,北美人民在法國的支持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英國被迫簽下《巴黎和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儘管在獨立戰爭中敗北,不過英國方面其實並沒有當回事。因為在失去北美十三州後,英國仍然控制着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大量殖民地。他們在北美的利益並沒有因為美國的獨立,受到太大的影響。
此後幾十年中,美國從法國手中買下大量土地,開始試圖擴大疆域。
1812年,美國自認為實力已足夠強大,便趁着拿破崙在歐洲征伐的時機,向英國發起了第二次英美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不過,這一次美國卻栽了一個大跟頭。在美國的侵略下,駐守加拿大的英軍部隊聯合了加拿大民兵以及原住民武裝,進行了頑強地抵抗。歐洲戰事完結後,英國向北美洲增派了大批兵力,英軍也由守轉攻向美國發起了反攻。
最終,美國首都華盛頓被英軍攻陷。為了報復美國人焚燒多倫多國會大廈的行為,英軍也在白宮點了一把火。後來美國人為了塗蓋白宮被焚燒的痕跡,在上面塗上了白油漆,這也是白宮名字的由來。
這一戰,英國打出了日不落帝國的威風,對於美國更是不屑一顧。而美國也在此戰後放棄了繼續向北侵略的念頭,轉而開始向南方推進。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最終北方先進生產力推翻奴隸主制度。美國由此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隨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飛速向前發展。
在美國高速發展時期,英國始終袖手旁觀,並沒有去壓制美國的發展。到20世紀,美國的工業產值正式超過英國。美國的崛起,也成為英國沒落的開端。
(納粹德國軍舊照)
第二次失誤,是英國的戰略方向選擇錯誤。
在一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經濟危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英國有不少人將這次危機判斷為戰爭後遺症,這讓整個國家陷入一種反戰情緒中。
1933年,納粹黨正式上台,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希特勒上台後無視《凡爾賽條約》的約束,瘋狂發展重工業和軍備力量,這讓整個歐洲蒙上了一層戰爭的陰影。
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歐洲的大戰已經一觸即發。然而在危急關頭,英國卻始終堅持綏靖政策,對於德軍的入侵視而不見。並且為了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英國更是夥同法國,一起和德國、意大利簽訂了互相之間永不投入戰爭的《慕尼黑協定》。
而在面對蘇聯展現出來的好意時,英國則是直接拒絕了結盟的請求。
這一舉動,導致蘇聯和德軍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波蘭也遭到蘇德瓜分,從而徹底引發二戰。
二戰之後,美國正式確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卻基本什麼也沒有撈到。與此同時,全世界又掀起了一場殖民地的解放運動。英國被迫放棄大量海外殖民地,經濟利益遭到嚴重損害。
從此之後,英國便陷入了所謂的“衰落期”。
不過,話説回來,這個衰落也只是相比於日不落帝國的鼎盛時期。目前英國仍是世界前五的經濟體,整體實力還是位於世界前列。只不過在美國面前,英國已經無力自稱日不落了。
(參考資料:《英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