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俯瞰老照片
“北極門”位於今北大街與桃源路交會處,此處無門而被稱為“北極門”。在這裏,“北極門”是地名的這一稱謂,是吉林有城歷史的遺留,是曾經存在北極門的證明。
説起北極門的來歷,還要上溯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修建的時候,那時候,吉林副都統安珠瑚始建吉林城,松木圍牆,三面圍合(南面為松花江),設立東、西、北各一門,這北門就是北極門的雛形。乾隆七年(1742年),吉林城擴建,城池擴建到原外圍的土牆,形成東寬、西長、南北窄,街道曲折狹窄的城區佈局。全城增設兩門成為五個城門,其中大北門就是而後的北極門。同治六年(1867年),吉林將軍富明阿為預防土匪“李半瘋”攻打吉林城,第二次擴建吉林城。將城牆向北延伸約一公里,在土牆上砌上城磚,形成女兒牆,再增設三個門,形成八門結構,北極門正式以北極門的名字與大家見面。門樓上面懸有“固若金湯”匾額,就是要告訴大家“李半瘋”打不下吉林城,吉林城固若金湯。而後,光緒九年(1883年),吉林將軍希元再次擴建吉林城,把部分城牆取直,把土牆改成城牆,吉林城牆進入最宏偉時期的時候,北極門的名字也沒有改變過。
北大街老照片
北極門是吉林城的“北極”之門,直面吉林市“守城”的四座“神山”之一的北玄武——玄天嶺。城外的開闊地不大,為玄天嶺羣峯環抱,居民稀少,大多數是回民住宅和菜園。從清康熙年間,回族同胞就開始在吉林北城門外聚居、經商,後漸成規模形成回民文化特色社區,故北極門外又稱“老北關”,是吉林由來已久的回民聚集地。吉林地方史專家周克讓説過吉林有舊民諺,城東邊的是“秧子”,即有錢的富户;城北是“箱子”,即北關一帶的回民,多是揹着箱子賣牛蹄筋、牛頭肉的小商販。越過玄天嶺,可通九站。吉林老八景中的坎卦孤懸、德碑夕照、懸樑吊柱、桃源春曉等名勝就分佈在這一帶。城裏是貫通南北的北大街,直通將軍署。北大街分為南北兩段,今德勝路與北大街交會處,曾有牌樓門一處。上世紀二十年代,北大街齊聚了吉林眾多頂級的商鋪。吉林首富牛子厚的“升”字號買賣幾乎佔了北大街生意的一大半,其中的源升慶是“升”字號買賣的總號。
吉海鐵路開工典禮老照片
關於北極門拆除時間,一些地方文史資料上認為是1927年修築吉海鐵路時候,北極門門樓臨近建設工地而被拆除。但是眾所周知,吉海鐵路是中方籌款自建,日本人橫加阻撓,拒絕與吉林站(今吉林火車站)接軌,吉海鐵路總站設在黃旗屯,東面有一個小站即黑牛圈(北山站)作為吉海鐵路的起點。可見,當時火車沒有從北山站通到吉林站(今吉林火車站),期間不需要拆除北極門門樓。而到了1931年11月1日,漢奸熙洽與滿鐵總裁內田康哉簽訂契約,出賣吉林省全部鐵路主權,滿鐵迅速將吉長、吉海兩線在吉林站接軌。此時需要建設北山站通到吉林站(今吉林火車站)的火車道,此時拆除北極門門樓比較合理,加之地方文史資料記載吉林城門、城牆拆除開始於“九·一八”事變之後,也符合北極門拆除時間。
上世紀七十年代,北極門外大多是平房,遍佈北極街兩側。西側與越山路之間,低矮的棚户區一眼望不到邊;東側玄天嶺,沿着山坡到半山腰都是房子。隨着城市改造,棚户區改造成了樓房、街路,居民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07年北極街棚户區全面動遷,次年建成北極嘉園小區。北極街同時延長建設,直上西山。沿街新建樓盤恆泰·望雲軒、西山香麓、中凱·夢之城、中東·帕薩迪納也已經建成入住。
已經修復的坎卦孤懸
2006年,玄天嶺上的玄帝觀也在復建,懸樑吊柱開始恢復,擴建。坎卦孤懸、古炮台修繕一新而且新鑄造安裝了古炮。直至今日,計劃建設項目基本都已完工。玄天嶺公園的開發建設已經進入尾聲,成為北極門外的新興景觀。2008年,在美食街南側建成老北關休閒廣場廣場,在北極街西側建有民族美食街,回民在這裏經營飲食等相關生意。不少其他地方的人開車來這裏品嚐民族小吃。
站在原來的北極門的位置上,看着當年的城裏城外,高樓大廈不再遙遠。就在這個位置上,曾經有一處老城門,雖然建築已經湮滅,但是它已經成為一個老地名,定格在吉林人的心中。(圖/文 張海川,曾發表於《江城日報》2018年5月16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