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動行為,行為是心理的表現,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就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人的行為特徵可以反應其心理活動,多數父母表示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細緻入微地觀察孩子在吃飯、睡覺時的表現,就可能瞭解到他們的內心以及性格特徵。
為什麼可以通過行為看心理?人的任何行為都不是無理由發生的,它是一種潛藏的心理活動給予的指示,也就是説人的心理活動會在行為中得到解釋和體現,為此,行為心理學家喜歡通過對人們外部行為的觀察,來窺探其內心活動和性格特徵。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心理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是行為卻顯而易見,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支配者,它承載着人的感受、情緒、思想、意識、潛意識、慾望和信念等等,而大腦又會支配我們的身體去產生一定的行為,比如當你感到飢餓時,大腦會提示你行動起來,趕緊去覓食。
心理作用於行為,行為反過來也可以影響心理,兩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為此,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對人行為表現的特徵來判斷他們的心理活動。
當然,通過行為來判斷心理活動需要結合各種客觀因素,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説話到中途,突然開始撓頭,可能是因為尷尬、不確定、健忘、撒謊或者頭癢抓一抓而已,不能單純的憑藉一個動作或者身體反應就盲目下判斷。
吃飯睡覺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兒,如何從這兩件事上去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心理呢?如果孩子存在如下幾種習慣,可能存在心理問題。
吃飯時的習慣1、獨佔或者狼吞虎嚥自己喜歡的菜
一個人對偏愛菜品的態度能反映其性格特點,如果一個孩子碰上自己喜歡吃的菜,獨自霸佔、狼吞虎嚥,恨不得全部進入自己的肚子,説明他們絲毫不顧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和分享,有點自私,且做事性子比較急躁,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家教的好壞。
2、不敢主動夾菜
有些孩子和一羣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吃飯時,可能只會夾靠自己近的食物,不敢伸手夾遠處的菜,這從一定程度上説明孩子內心有點兒自卑,對待生活謹小慎微,可能存在社交恐懼症,他們習慣性封閉自己,這樣極其不利於身心的健康成長。
3、不敢嘗試陌生菜
如果孩子只吃熟悉的幾樣菜,對於新菜品無從下口,甚至完全不敢嘗試,説明內心焦慮、行為謹慎,缺少安全感,不敢輕易嘗試和冒險。而不挑食、樂於嘗試新鮮菜品的孩子,多數內心安全感充足、充滿自信、外向隨和,並無太多的防備意識。
不同飲食習慣、喜愛的食物類型以及挑食的程度等等都能從側面反映一個人的心理,飲食習慣很容易暴露我們的潛意識。
睡眠時的習慣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內心狀況,睡眠行為在遺傳學上的本質是模擬在母體子宮內的生存狀態,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睡眠狀態、睡姿來判斷其性格。
1、側卧縮成團睡或者抱玩偶睡
胎兒在母體內的狀態就是蜷縮着身體,感受被母體包裹帶來的温暖和安全,而睡覺縮成團的孩子可能是內心缺少安全感,需要採取這種睡姿來提高自我防禦意識,他們習慣於隱藏自身的悲傷,不輕易發泄出來,內心又渴望得到關心和在乎。
2、咬指頭睡
如果寶寶在睡覺時喜歡吮吸着手指入睡,説明內心感覺到不安全,孩子在一歲左右處在口欲期,可能是正常的表現,如果一歲後依舊如此,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寵愛,內心孤單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