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位大廠高管接連被查 企業腐敗癥結何在?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連日來,大廠整治腐敗“重錘”接連落地,宛若石子入湖,在輿論場上激起漣漪。前有騰訊集團發佈2022年反舞弊通報,辭退100餘人,10餘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後有元氣森林營銷中心原負責人葉禮誠因涉嫌重大貪腐等經濟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企業高管貪腐亂象為何頻出?眾多大廠為何開始“扎堆”反腐?還需從企業貪腐的根源説起。

屢禁不止,貪腐問題已成企業瘟疫

大廈並非一日坍塌,貪腐也非一日生成,蔓延於內部的腐敗問題,早已如瘟疫一般,困擾着諸多企業。

時間倒退回2017年,曾無限風光的共享單車ofo內部爆出醜聞,多位員工稱公司從高層到基層都存在貪腐現象,通過“吃空響”、“吃回扣”等方式,部分員工月貪污數額過萬,甚至在某城市,ofo的供應鏈已被架空。後來,昔日創業明星被捲入債務危機,法院在立案執行過程中發現,ofo已成空殼,沒有任何可執行的財產,外界猜測,腐敗是造成禍端的根源。

“差點被掏空”的事在大廠更是屢見不鮮——大疆2018年進行內部管理改革之際,發現在供應商引入決策鏈條中,研發人員、採購人員、品控人員存在大量的貪腐行為,其他體系中,也存在銷售人員、行政人員、售後和工廠人員貪腐。官方公告顯示,2018年供應鏈貪腐保守估計造成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騰訊公佈2022年反舞弊通報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百度內部貪腐甚至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反腐的例子也是“嚇死人”。

因此,近幾年來,反腐之風頻頻颳起。一面是高喊“永不行賄”的馬雲大刀闊斧,授權十八羅漢之一的蔣芳下課7名高管,另一面是劉強東言辭激烈,不僅放出“你貪10萬,我花1000萬也要把你送進監獄”的狠話,還帶京東員工參觀監獄,屢出奇招。

同時,企業間的反腐合作也在持續推進。早在2017年,京東就倡議,美團、騰訊、百度、小米等14家企業成立了“陽光誠信聯盟”,建立共享職場黑名單機制——一個員工因為貪腐問題被開除,會被傳到黑名單,其他大廠一律封殺;2022年,華為也發佈了《華為公司合作伙伴反腐敗政策》,要求所有合作伙伴遵守所有適用的反腐敗法律法規,不實施任何形式的賄賂和腐敗行為等。否則,華為將終止該合作伙伴的合作關係,並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但從實際來看,相關反腐措施作用似乎有限。《2021互聯網反腐反舞弊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根據企業內部通報、公眾號全網曝光、公檢法税等官方機構以及媒體披露的互聯網腐敗舞弊案超過240起,同比增長153%。上述案件中共計超過300位員工被開除或移送司法機關,人數較去年翻倍。企業反腐之路仍任重道遠。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廠高調反腐背後:流量退場、尋找新路

貪腐滋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反腐專家,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喆將導致國企腐敗的原因歸結於四個層面:企業的經濟組織性質、金字塔型的權力結構形成的封建人身依附關係、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設的缺乏以及黨員幹部沒有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大廠滋生腐敗的原因也大多如此,有前大廠員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頭部互聯網企業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個平台,一個生態,每年營收上千億,生態裏無數小企業都依賴這個生態存活。因此,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幾句話可能就能決定是否與某些小企業合作,這種依附關係往往會滋生腐敗。

同時,互聯網企業的資產屬性也降低了內部腐敗的難度。有專家分析稱,傳統制造業多擁有實體資產,價值比較好確定,進入信息科技時代後,互聯網企業崛起,無形資產開始成為企業最值得投資的東西,能夠作價的載體越來越多,可以尋租的無形空間也隨之變大。“根基不深的互聯網企業,可能會在採取粗放型發展戰略,不計代價地跑馬圈地、收割流量,在廣告營銷、地推團隊、流量導入、評價管理、用户信息等領域投入過多的資本,內部管理體制又相對滯後,最終造成了企業利潤被侵蝕。”

當前頭部大廠,基本上都經歷過上述發展過程,謀得第一批紅利。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企業反腐敗與合規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法學院刑事合規研究院研究員段秋斌在《互聯網企業反腐密碼》一書中指出,2010年到2015年,腐敗多被公司認作“家醜”,會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比如説股價降低,由此,該階段的公司反腐主要為了應對披露和上市公司合規要求,是被動的,腐敗人員甚至不會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僅是內部警告或辭退,公司也沒有設立自己的反舞弊調查機構。

另有聲音指出,該階段企業都在尋找增量,希望將有限的資本投入到無限的擴張中去,留給反腐敗和內部控制方面的資金和資源少之又少。

此後的幾年裏,“存量時代”來臨,互聯網流量紅利日益消退,企業發展速度降低,必須得重新制定發展戰略、克服內部舊利益集團的阻力,完善內部治理體系、防止腐敗滋生成為其中關鍵環節。“外部大環境不好,過去的老路不能走了,在大廠舉步維艱,甚至需要靠裁員來降本增效的情況下,再任由腐敗滋生,企業被掏空是遲早的事。”某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企業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由此開始“井噴式”反腐。

愈演愈烈反腐風氣下,主動公開違規違法犯罪案例也成為了業內共識。“現代社會,一些民營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與社會公眾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一舉一動都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因此,企業內部的反腐也關乎社會公共利益。”首都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劍波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説,企業自揭“家醜”,反而能密切企業和公眾的聯繫,增進公眾對企業的信任。

未來,企業腐敗如何遏制?

要杜絕企業腐敗,關鍵是為公司量身定製一套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針對性強的反腐敗長效治理體系,同時,將“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舞弊工作理念層層傳遞,營造廉潔的企業文化。

例如,華為就在企業內部設計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業務主管把關,要求其具備內控能力,承擔風險,監督流程;第二道防線由內控及風險監管的行業部門把控,主要是管理跨流程、跨領域的高風險事項,賦能各個層級;內部審計則是第三層防線,對風險和管控結果進行獨立評估和冷威懾,抓住一個縫子不依不撓徹查到底,徹底杜絕腐敗之風。

這並非要求所有的企業“照貓畫虎”,段秋斌在曾在書中表示,反腐敗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持久戰,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應考慮到各個公司的“個性特徵”,基於自身業務特徵和企業發展階段,在廉潔文化、打擊犯罪、制定制度上有側重地用力,構建強大的反腐敗體系。

不過,歸根結底,腐敗的根源還是發展的問題,正如《環球時報》社評所言,反腐敗不完全是能夠“反”出來的,也不完全是能夠“改”出來的,它同時需要“發展”幫助解決。因此,對腐敗分子嚴厲查處,起到震懾作用之後,仍需各界共同發力,從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員工保障等多方面切入,以社會進步帶動企業發展,以企業發展促員工進步,標本兼治解決企業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