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名字帶“GT-R”的車型都不好惹,其實帶“Evolution”的也一樣,除了著名的三菱EVO之外,奔馳也打造過非常厲害的Evolution車型,而且和三菱EVO背景非常像,都是為了賽事而生,而且外觀都是四門寬體加大尾翼,武裝到牙齒。下面回顧一下奔馳190E 2.5-16 Evolution II。
寶馬3系的誕生,在緊湊級市場如魚得水,為了打壓競爭對手的勢頭,奔馳在1982年首度推出了一款代號為W201的緊湊型四門轎車,尺寸和定位比同年W123(E級)入門版200還要低,所以命名為190,這就是奔馳C級的前身。1983年,奔馳發佈了190E 2.3-16,採用2.3升16氣門直列4缸發動機,“E”代表Einspritzung燃油直噴,相比採用化油器的190車型,擁有更強動力,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8秒,極速可達230km/h。
這時寶馬彷彿找到了緊湊型車的“春藥”,就是運動性能化,1986年為了Group A賽事,基於E30打造了首款M3,綜合實力十分強悍,後續還不斷推出M3 Evo I版, M3 Evo II版和M3 Sport Evolution。可能奔馳感受到壓力,1989年,奔馳推出了190E 2.5-16 Evolution I。當時奔馳和AMG還沒有正式官方合作,所以找到了Cosworth打造出202匹的發動機,加上全新的尾翼和加寬輪眉,還有強化的剎車和SLS可調懸掛,奔馳成功抗衡了寶馬M3 Sport Evolution。而為了滿足DTM德國房車大師賽的規定,190E 2.5-16 Evolution I總計生產了502台。
奔馳並沒有停下腳步,為了鞏固在DTM賽場上的競爭力,1990年奔馳發佈了190E 2.5-16 Evolution II,動力方面Cosworth繼續優化2.5公升16氣門引擎,馬力提升至235匹,而DTM的賽車更達到了373馬力,配備5速手動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6.3秒,極速可以達到250公里/小時。
外觀方面,奔馳更是前所未有地用力,190E 2.5-16 Evolution II擁有比Evolution I更誇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包括改進了的保險槓,造型誇張的前後寬體翼子板,後窗擾流板,尺寸巨大的可調尾翼,並配上17英寸鋁合金輪轂,讓風阻係數降低至0.29。
同樣為了符合DTM的參賽要求,和EVO I 一樣,限量生產了502 台街道版,其中500台都採用了名為"blauschwarz" blue和black metallic的藍黑漆色,最後編號為501和502的2台則是astral silver星輝銀。當然190E EVOII賽車也不負眾望,成功獲得了1992賽季的DTM年度總冠軍,成為最經典的奔馳賽車之一。
可能奔馳意識到高性能車的重要性,1990年正式與AMG簽訂協議共同開發量產的奔馳高性能轎車,1993年,基於190系列的繼任車型--第一代C-Class(W202)打造出C36 AMG,正式揭開了奔馳AMG系列的帷幕。
190系列不僅是開創了奔馳緊湊級豪華轎車的市場,更是為奔馳賽車及高性能化路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為DTM賽車,加上奔馳與Cosworth合作等種種原因,奔馳190E EVO系列成為了最獨特的奔馳高性能車,再加上產量稀少,目前二手車市場上更是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