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個通常不起作用的流行心理學提示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相信每個人有時候都有感到困惑和不安的時刻。在這些時刻,我們往往希望能夠得到某些支持或者建議。大多數的人往往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諮詢心理學家,以至於他們會尋求一些來自於雜誌、書籍、互聯網中的心理學的建議,有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心靈雞湯”。但遵循這些建議往往弊大於利。

今天,安迪就將帶你弄清楚9個通常不起作用的流行心理學提示,及其它們是如何帶來傷害的。

1、“相信自己,一切都會成功”

很多人在受到這個建議的啓發後,於是內心開始充滿了信念,認為只要足夠的相信自己,成功就一定會到來。然而,當你觀察那些成功人士的話,你首先會注意到的是他們的信心,他們正朝着自己的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而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們會試圖模仿它們:我們消除顫抖的聲音,我們試圖毫不猶豫地做出決定。但是,如果第一次為了成功的嘗試就出現了失敗,信心就會隨之消失。

為什麼這一波“心靈雞湯”不起作用?因為僅僅是對自己説“我會成功”,然後又繼續躺在沙發上是根本不夠的。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人是一個已經成功的人,我們的眼前似乎已經被“成功”這個詞完全矇蔽。但是我們卻沒有去考慮那些成功的人他們走了那條路,而且他們走的路不一定適用於我們。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盲目去追求另一個人的成功結果,應當將關注更多放在自己身上,比如你的才能和興趣。其次,接受信心是一種技能,而不是天生的特質。當你做某事、經歷風險和嘗試新事物時,就會出現信心。自信心是通過經歷、經驗堆積出來的,並不是因為自我催眠。

2、“成為理想的妻子(丈夫、父母)”

在生活當中,我們可能會擁有多個角色。而人們也喜歡建立一些需要符合某些要求的特定角色。比如一個男人“必須”為他的愛人付出,所以每週得送一次花,並在週末與孩子和狗一起散步;一個女人無論在何種情緒之中、任何健康狀態下都得精心打扮和保持美麗,她不應該對孩子大喊大叫,也不應該與丈夫爭辯。似乎我們“必須”是完美的,這樣我們的另一半才不會離開我們,孩子們才會變得快樂。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因為理想的完美並不存在。我們越是追求完美,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就越多。結果,將導致我們的筋疲力盡,並讓我們開始討厭自己,因為我們無法接近所謂的理想狀態,同時也不能接近我們周圍的人。

你應當明白,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任何一個真正完美無缺的人,任何的人和事物都有缺點。為此,你可以適當的故意犯下一下小小“錯誤”,以此來改變自己這種觀點。

3、“放棄工作,這樣你的丈夫將掙得更多”

有一些女性認為自己有責任維護家庭的和諧與幸福的全部責任,並且她們打算從男人的身上打造真正的理想,教導他們變得“聰明、可靠”。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自己完全放棄工作,以此來激勵自己的丈夫掙到更多的錢。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心理學家認為,這些想法對女性和男性都有害。一個女人承受着無法承受的負擔,即激勵他人(丈夫)獲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如果對方不知道如何獲得更高的收入或根本就不想要那麼做呢?此外,她在經濟上和道德上都依賴於丈夫,從而失去了她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對於男人過高的期望,將導致對方很難去證明這一點。而且,很有可能發生的是,丈夫開始將失敗的責任轉移給了他的妻子。

即便作為一個家庭的女主人,也不應該對自己的丈夫完全負責。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且有着自己的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特定個人空間。

4、“積極思考”

積極思考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關於這個思想的支持者建議將任何情況視為命運的禮物,並在其中找到積極的方面。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現實可以通過思想的力量來控制。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積極思考的支持者過於重視思想,卻忘記了行動也是必要的。這便使得人們開始否認悲傷、憤怒、恐懼等情緒。也就是説完全的將消極情緒給禁止了,但這麼做會導致抑鬱的出現。

這類人應當清醒地看待生活,同時兼顧積極和消極的情緒。並且學會識別它們。試着瞭解什麼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以及如何解決它。

5、“改變你對形勢的態度”

對於那些發現自己處於不愉快狀況的人來説,最受歡迎的建議之一是:“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改變對待它的態度。”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當我們遇到不好的事情時,我們經常拒絕採取行動並承認它的發生。我們否認我們的痛苦情緒和抑制了我們的情緒。但情緒仍然存在於一個人體內,遲早他們會表現出來,他們可能以一種無理的憤怒、抑鬱表現出來,也可能會最終發展成疾病。

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應當糾正這種情況或通過生活來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

6、“離開你的舒適區。”

有太多太多關於個人成長的教學都能聽到關於舒適區的信息,但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舒適區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感到自由並控制他或她的環境,在此期間經歷了低水平的焦慮和壓力的心理狀態。”但事實上,“走出你的舒適區”的建議會傷害一個人。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採取並徹底改變舒適的生活方式,從而進入一個不舒服的生活方式,其實就像在洗完熱水澡後跳進了雪堆裏了一樣的性質。往往其後果就是疾病的發生。

心理學家認為,你要做的不是放棄和走出舒適區,而是將舒適區逐漸擴大。為此,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一些新鮮的體驗,比如新的路線、新的朋友、新的食物、新的運動等。

7、“想想那些更困難的人”

其實很多人在童年的時候時常會聽到類似的短語,而這些短語通常來自於父母,他們通過類似的語言來給予面對困難的我們某種支持。但這樣的建議並沒能幫助我們平靜下來。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心理學家聲稱,這些建議只會引起內疚感,並使我們的經歷變得不再那麼美好。首先,你的感覺不會很好,因為你的內心始終都覺得感到不快樂的人存在;其次,由於抑制了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導致心身疾病的出現。

8、“做你自己”

這種提議可能會在面對困難、選擇的情況下出現。但其往往不會帶來幫助。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因為這是很難理解的事情。很少有人瞭解他們是誰以及他們將去向何方。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意味着什麼。如果所謂的“做你自己”,意味着你可以做你認為合適的事情,這樣你便可以不管包括其他人、社會等任何事情。那就是一個極為糟糕的建議。這樣的心理提示對於很多人而言,似乎就像是在肯定他們的壞習慣。

9、“從童年裏,尋找問題的根源”

我們中的許多人習慣於將自己面對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消極的童年經歷,甚至將一切都推卸給父母。心理學家證實,重要的一點在於,成年人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但即使你責備父母一切,你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

為什麼這種心理提示不起作用?一項由72個國家的3萬多人蔘加的大型研究表明,對父母的指責並不會避免孩子未來經歷困難(虐待、離婚等)的後果。相反,科學家們認為,指責父母反而可能會對精神健康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不應執迷於過去,更不應該將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此,並且讓父母對你的命運負責。你應當要做的是好好的過好現在的生活,解決當下的麻煩。讓一切越變越好。

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遇到困難和煩心的事情,聽聽別人的奉勸,也有好處,俗話説,聽人勸,吃飽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化解矛盾主要靠自己。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總有屬於你的角落。要相信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着,總有一天會帶着驕傲的翅膀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