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
銀行板塊是最近幾天時間市場關注度最高的焦點。回顧今年7月初的時候,A股銀行板塊曾經走出一輪快速上漲的走勢,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大銀行,在短短數個交易日的時間內,股票價格大幅拉昇,股票市值也出現水漲船高的表現。但好景不長,本來市場期望着銀行股可以走出一輪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但最終卻打破了投資者的良好預期,銀行板塊最終回到了上漲的起點,把短暫的上漲成果基本上吞噬了。時隔四個多月的時間,銀行股再度上演了今年7月初的一幕,熟悉的套路再次上演。對部分大銀行來説,假如投資者在相對高位的區域買入,那麼在過去半年時間內,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投資回報率,並承擔較高的時間成本。即使銀行股本身具備高股息率的優勢,但因銀行股的價格表現不給力,很多時候股息分紅還不能夠彌補股票價格的差價損失。
不過在多家上市銀行股之中,同樣存在着明顯的分化表現。對招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為代表的上市銀行股,在過去一年乃至過去數年的時間內,基本上呈現出單邊上漲的行情,這些年來基本上呈現出股票價格與業績表現齊飛的表現,市場對銀行股龍頭上市公司的估值定價更顯樂觀,更願意給予業績增速穩定、創新能力較強的上市銀行更高的估值溢價。至於大銀行股,則在過去半年時間內,股票價格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內,更是出現了股息分紅彌補不了股票差價損失的問題。除此以外,對部分上市多年的傳統銀行股,更是出現了持續多年的高位滯漲走勢,銀行股的價值投資效果存在着較大的差別。
並不是所有銀行股都適合價值投資,在三十多家銀行股中,資本還是更青睞業績增速穩定、風險防禦能力較強以及創新服務能力更強的銀行股。此外,對銀行股來説,本身存在着不同的資金運作,有的主力資金深度介入,部分龍頭銀行股本身具備了長期走牛的基因,但有的銀行股的政策壓力太重,特別是在當前銀行業加速讓利實體經濟的大環境下,國有大行身上肩負的壓力更大,這類銀行股本身具有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壓力。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首選的還是市場化程度較充分,受政策約束較輕的上市公司。與此同時,對銀行股的投資,並非估值越低越好,很多時候銀行股的估值定價取決於實力資本的長期投資意願以及銀行股自身的發展前景。對業績增速穩定,且可能存在隱藏利潤的龍頭銀行股,資本更可能願意給予更高的估值溢價,但對政策風險較大,可想象空間有限的銀行股,資本則只能夠給予比較保守的估值定價了。
由此可見,更適合價值投資的銀行股,並非長期處於很低估值定價的上市銀行股,資本更偏愛於業績增速較強、業務創新能力較高,且不容易受到政策風險等不確定因素的龍頭銀行股。針對不同的銀行股,本身有着不一樣的估值定價以及投資邏輯,對銀行股的投資,確實需要走出“估值越低,越具有投資價值”的思維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