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汽車整車板塊表現亮眼。其中,中集車輛、中國重汽漲停,江淮汽車漲逾6%,福田汽車、比亞迪等跟漲。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整車板塊今天是第一天出現整體走強,並且行情是由大盤股中集車輛帶動,中集車輛還形成港股聯動,這是否意味着板塊行情得以啓動?
潛力大且穩步提升
隨着我國人均GDP的提升,我國消費者對汽車需求也在逐步發生變化。據悉,2005 年,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僅 33 輛,到 2020 年 千人保有量已經達到 199 輛。雖然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19 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186 輛,美、日、德等發達國家該指標均在 500 以上,韓國也在 400 以上,同屬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千人保有量是 350 輛,也遠高於我國水平,我國仍處在日韓 70-80 年代的水準,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圖表 1 各國千人汽車保有量(2019年)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參考其他國家歷史,汽車銷量穩定增長期至銷量頂峯約有15-20年時間。按此推算,我國汽車銷量預計在2037年達到頂峯。還有數據預測稱,2037年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將增至306-360輛/千人,汽車年銷量可達3565-4194萬輛。
此外,根據全球乘用車報廢概率分佈測算,第13-15年是汽車報廢的高峯期,而2010年前後是我國乘用車快速普及期,因此未來五年將出現大量報廢車輛。中信證券預測,到2025/2026年,將有1168萬輛/1350萬輛報廢車輛,從而帶來巨大的換購需求。
圖表 2 國內乘用車報廢測算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缺芯”已得到改善
今年以來,“缺芯”成為行業共識,也是最為困擾汽車行業的問題,大眾、豐田、本田等主流車企均因缺芯而被迫停工減產。
而在八九月份,又由於新冠病例上升導致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芯片工廠停工,加劇了全球芯片短缺的局面。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由於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80.3萬輛。
在此情況下,汽車行業受到芯片供給持續短缺等不利因素影響,行業利潤下滑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行業盈利能力下降。上汽集團、東風汽車、江淮汽車、江鈴汽車等多家整車企業第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不過,進入四季度後,汽車缺芯問題已逐漸得到緩解。針對汽車芯片供應短缺、芯片價格高漲的困境,政府、芯片廠商、系統供應商等共同致力於提升汽車芯片產量、恢復市場秩序。
早在10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就表示,此次汽車芯片短缺預計四季度將比三季度有所緩解。歐美大廠也紛紛表示,供應正在改善,缺芯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緩解。
隨着缺芯問題的改善,全球多家車企恢復正常生產,汽車廠商產量有所恢復,汽車消費將有所增長。而隨着供給滿足度提高,進入四季度,經銷商開始衝量,加大促銷力度,預計11月汽車銷量略好於10月。
除了缺芯問題外,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也嚴重製約了車企的發展。今年年初以來,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運行,電解銅、橡膠、鋁、銠金等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隨着相關部門抑制大宗商品價格,在相關政策的壓制下,上游原材料價格恐難以為繼。
行業現“大變革”
此前汽車零部件板塊因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受到影響,近期隨着芯片短缺的緩解、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推進以及下游整車行業補庫存週期的開啓。
加之國家政策支持,新能源行業的景氣度持續火熱。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今年11月份汽車交付數據,分別同比增長190.2%、270%、105.6%。
此外,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風向標,特斯拉計劃在上海再度擴產,預計項目將在明年4月完工,這也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仍有大幅增長的空間。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在新能源車領域,國內造車新勢力、比亞迪、吉利等車企的產品已領先於合資車企,同時,在智能駕駛方面,國內自主車企商業化應用進程更快。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也高達36%,然而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2%,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更是低至3.4%。
民生證券指出,2021年電動車滲透率快速超過10%。十年輪迴,智能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並正在開啓中國汽車產業新一輪朱格拉週期。
隨着汽車智能電動化浪潮的推進,汽車電動化逐漸成熟,智能化進入加速期,行業競爭格局也將面臨較大的變化,接下來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佈局領先的自主車企有望搶佔一線合資德系和日系的市場份額,國內自主品牌有望在新能源時代崛起。
總得來説,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佈局領先的自主車企有望在新能源時代崛起。考慮到未來的成長性和電動智能化科技屬性,頭部整車的估值體系將重估,行業基本面向上的階段,整車仍將是板塊的投資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