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市場正經歷着一場激烈的角逐,銀行消費貸和消費金融公司正處於一場引人矚目的利率戰之中。
隨着消費復甦,各家銀行抓緊促進消費的“黃金期”,以送紅包、優惠券、打折券等為賣點,推出了一輪又一輪的利率優惠活動,使得利率屢創新低。
同時,隨着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不少商業銀行將消費貸作為重要發力點。其通過降低貸款利率以搶佔市場份額,目前不少銀行的消費貸利率近期已降至4%以下,多家銀行的消費貸產品最低利率在3%左右。
面對銀行消費貸利率上的競爭優勢,作為消費金融另一重要參與者的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銀行消費貸份額大漲
在“着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的要求下,近年來,中國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強化,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同現代科技和生產方式相結合,中國消費市場還將不斷成長壯大。
目前,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兩者根據各自定位,包括資源稟賦、資金成本、數字業務水平等不同,在服務的消費金融羣體側重上有所分層。
與消費金融公司相比,銀行作為傳統可以吸收儲蓄的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低,用户基礎好並且廣泛,針對優質用户其貸款利率可以很低,尤其是近年來,銀行為發掘流量獲客渠道,加大與流量平台合作,由於資金成本較低,獲得平台的青睞,這進一步擠壓了消費金融公司展業空間。
在7月14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稱,上半年住户貸款新增2.80萬億元,同比多增5723億元,其中主要是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的大幅增長。
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經營貸款新增2.3萬億元,同比多增7593億元;個人短期消費貸款新增3009億元,同比多增4019億元。
今年上半年以來,個人住房貸款大面積縮水,42家上市銀行中個人住房貸款總額較年初下滑了0.36%,而經營貸和消費貸成為銀行上半年個人貸款增長的主力。
具體來看,在42家上市銀行中,37家銀行披露上半年消費貸餘額,其中,37家銀行消費貸餘額共計37.61萬億元,較年初大幅增長27.17%,淨增超8萬億元,其中21家銀行較年初實現雙位數增長。
在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上半年個人經營貸增幅居前,達6088.65億元,較年初增幅高達46.59%,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3688.02億元,較年初增長24.83%。此外,工商銀行上半年經營性貸款餘額為11890.42億元,較年初增長27.85%,消費貸餘額2623.97億元,較年初增長11.95%。
除大行外,股份制銀行及地方性銀行的經營貸及消費貸也實現了大幅增長。
其中,招商銀行消費貸餘額為2723.51億元,較年初增長34.68%;成都銀行的經營貸餘額較年初增長33.03%,消費貸餘額更是較年初增長388.06%。
利率“價格戰”打響
銀行大幅上漲的消費貸、經營貸餘額,首先應歸功於一再創新低的“利率”。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先後掀起消費貸價格戰,一些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消費貸利率已降至3.3%-4%,更有銀行低至3%。
與此同時,各種消費貸利息折扣活動亦頻頻推出。國有大行方面,建設銀行則針對優質客户推出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5%的貸款產品,參與申請的客户還有機會獲得話費、紅包等禮品;交通銀行“惠民貸”針對優質單位客户新發放貸款時,系統自動發放一張3.6%的利率券,或一張9折利率優惠券等。
除大型銀行外,各區域性中小銀行在消費貸利率的價格上也是“誠意滿滿”。
例如寧波銀行推出的“貸易通”消費貸產品,號稱有房就可貸,不同於上述銀行的純信用貸款,該款產品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利率低至2.98%,如果兩人一起辦理,每人還可額外獲得一張888元減息券。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7月,全國性銀行消費貸平均利率為3.57%,同比下降79個基點。其中,國有大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為3.58%,股份制銀行為3.56%,這也是首次,股份行的消費貸平均利率低於國有大行。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消費貸利率持續走低受多重因素影響。
其一,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驅動利率下行,6月、8月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分別合計下行20個和25個基點,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其二,各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從資金成本端降低成本,為消費貸降利率創造空間,9月1日,多家銀行調整人民幣部分期限的定期存款掛牌利率,最高下調幅度達到25個基點,這是繼今年6月8日之後,商業銀行再度集體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在另一方面,銀行推動消費貸業務增長亦有自身經營的考量,隨着銀行新增住房貸款乏力,推動消費貸佔比提高有利於銀行改善貸款結構。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低利率。
銀行通過大數據機制評估借款人的各項指標,如工作單位、薪資水平、償還能力和徵信等,從而決定利率。
以閃電貸為例,在2023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31日活動期間,閃電貸達標客户可領取3.6%指定利率券,閃電貸優惠券僅限單次提款使用,且需滿足提款金額至少5萬元時才能使用。
閃電貸活動對象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其一,上海分行一類卡持卡客户;其二,成功建額閃電貸,且2022年12月31日閃電貸貸款餘額為0。其三,資質達標則需上海分行工資卡客户或者最高持卡等級金卡及以上客户。
消費金融公司何去何從?
銀行消費貸利率大幅降低,對於用户來説,自然是喜聞樂見,但對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説,卻是壓力山大。隨着銀行消費貸利率來到“3時代”,對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説,維持現有經營卻更難了。
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同,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獲客等方面玩法更多,與之對應的是綜合成本也同樣在一路走高,消費金融公司客羣定位決定了信用風險高,貸款無抵押擔保風險緩釋手段少,風險成本明顯高於商業銀行。
從當前公佈的2023年半年報數據能夠看到,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3家公司的淨利潤合計便近45億元,而有11家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卻未超1億元。
另外,從淨利潤增速來看,招聯消費金融上半年的淨利同比出現下滑,更有多家公司出現雙位數下降。
而除了自身成本問題之外,近期一系列促消費政策下銀行發力消費貸同樣持續爭奪消金公司市場。隨着政策驅動下銀行對新市民等客羣的開拓,消費金融客羣已有一定重合。對比目前銀行低至3%的消費貸利率,消費金融公司產品將面臨吸引力缺失等問題。
據瞭解,當前多數消費金融公司通過代理模式展業,代理模式多與大額現金貸關聯,且代理商不分擔逾期責任,渠道風險高於其他模式。近年來,在現金貸整治、平台企業專項治理過程中,一些違規小平台被出清,疊加疫情多輪次影響,不少多頭借貸、借新還舊的消費金融公司用户違約,消費金融公司的共債風險加速暴露。
與此同時,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雖然兩年前發佈的《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支持消費金融公司發行二級資本債券拓寬資本補充渠道,但迄今僅招聯、中郵兩家消費金融公司發債申請獲得屬地銀保監局批覆。就日常融資而言,消費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缺乏穩定的核心負債。
總的而言,銀行消費貸相比消費金融公司具有資金充足的明顯優勢,這意味着它們可以提供更大額度的貸款、更低的利率和更長的還款期限。這些優點使銀行消費貸成為那些需要大額資金支持和更靈活還款條件的借款人的首選。但是,借款人仍然需要滿足銀行的信用要求和貸款審批流程,所以消費金融公司仍是消費金融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