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擴張提速,近40億資金進場,機構提前佈局了這些公司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高文珣

碳纖維擴張提速,近40億資金進場,機構提前佈局了這些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上週的F1巴林大獎賽上,一輛阿斯頓·馬丁AMR Pro風馳電掣地駛過,它不僅速度超、造型科幻,更重要的是,這輛賽車的車身採用了碳纖維製作。

碳纖維正在被使用到更多的領域,從航空航天、到風電葉片、再到汽車、體育等行業。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碳纖維的價值也逐漸被機構投資者發掘。

3月23日,中復神鷹(688295.SH)發佈公告稱,經過機構的詢價,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9.33元/股。其中有效報價的投資者數量為187家,包括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知名機構。

中復神鷹的公告顯示,本次IPO有效擬申購數量總和為1041.47億股,為回撥前網下初始發行規模的1859.78倍。如此高的申購倍數的背後,是機構投資者對中復神鷹業務的青睞,而其主營業務就是碳纖維。

從需求角度來看,碳纖維行業景氣度態勢仍將持續,中長期增長邏輯清晰,“雙碳”政策將持續帶動碳纖維需求爆發,行業產能擴張的速度也開始加快。

“中復神鷹是我們主要的供應商。”3月24日,金博股份(688598.SH)相關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國內碳纖維企業的快速發展,產能增加之後,“價格應該會有所下降,這對於我們來説,成本會有所降低,肯定是好事情。”

行業擴張“小步快跑”

資料顯示,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粘膠基、瀝青基、聚丙烯腈基纖維等)在高温環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鏈機構的無機纖維,是一種含碳量高於90%的無機纖維。其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外形呈纖維狀、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等行業,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材料。

碳纖維產業鏈包含上游的原油化工產業,中游的原絲加工、碳纖維相關產物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產加工、核心機械製造以及下游的應用市場組成。

“從全產業鏈看,製造碳纖維產品的原絲端、複合材料均是碳纖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整個製造的全環節技術壁壘均高。”某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隨着中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碳纖維市場需求隨之增長,“所以,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擬上市公司,都加快了對於產能的擴張。”

當前,國內碳纖維市場競爭格局仍然以國外進口碳纖維為主,2020年國內碳纖維市場中進口碳纖維銷量佔比為62.30%。受國內碳纖維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和國外碳纖維供給難度增加的影響,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擴產意願強烈,因此,上述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預計,2022年國內碳纖維企業的整體產能將進一步增加。

據時代財經統計,今年前3個月,包括中復神鷹、吉林化纖(000420.SZ)、中簡科技(300777.SZ)在內的上市公司合計擬投入39.45億元用於碳纖維項目。

中復神鷹本次IPO募集的18.45億資金中,8億元投資於“西寧年產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2.33億元用於“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纖維及原絲試驗線項目”以及3.62億元用於“碳纖維航空應用研發及製造項目”。

3月21日,吉林化纖披露了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修訂稿),擬募資12億元,其中9億元用於投資“1.2萬噸碳纖維復材項目”。

3月16日,中簡科技完成了2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其中16.5億元用於投資“高性能碳纖維及織物產品項目。”

為了瞭解這些公司的碳纖維進展,3月24日,時代財經多次撥打吉林化纖、中簡科技、光威復材(300699.SZ)等公司的辦公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短期看光伏,中期看風電,長期看氫能

我國國產碳纖維產業多年來一直有“企業多、需求大、高產能、低產量”的特點,主要原因在於與國外產品的競爭劣勢導致國產碳纖維需求低,再加上企業技術的落後導致無法充分釋放產能。在產品研發應用方面,長期“摸着日本東麗過河”,以仿製為主,比較缺乏創新性,不過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觀。

2018-2019年,日本東麗、SGL和吉林碳谷的相關產品均持續提升,但日本東麗與SGL增速大幅放緩。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日本東麗、SGL的銷售額均同比下降,國內碳纖維企業受益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國產纖維的快速發展保持了高速增長。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認為,隨着中國碳纖維生產能力與成本的趕超,疊加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主要是複合材料創新工藝與成本下降),碳纖維行業下游需求有望加速擴張。

“從全球市場來看,碳纖維需求的前三大應用領域主要是風電葉片、航空航天和休閒體育。”上述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碳纖維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戰略物資,其產業發展直接關係到我國國防和製造業的穩定,“因此,加大我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碳纖維產能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

在“雙碳”政策背景下,碳纖維的中短期發展需求增長是確定性的。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指出,受益於光伏市場高速增長,熱場部件需求量迅速增長,導致202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同比增長150%。因此,短期內看好光伏行業對碳纖維的需求,“光伏行業高景氣,帶動碳/碳復材高增速,5年CAGR30%可期。”

風電市場的碳纖維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都是最大的市場,據《2020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市場報告》,目前全球市場風電用碳纖維需求約為3萬噸,我國佔了2萬噸。

因此,申萬宏源證券研報認為,隨着未來國產大絲束的突破,國產替代率有望大幅上升,2025年全球風電葉片碳纖維的需求量將增至10萬噸,我國風電用碳纖維需求量將達5.5萬噸。

實際上,吉林化纖本次定增的“1.2萬噸碳纖維復材項目”主要用於風電葉片的生產,運用路徑為碳纖維-拉擠成型-碳板,之後就直接進入葉片的大總成的環節。

“除去短期與中期的投資以外,碳纖維的長期肯定是看氫能產業。”上述某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財經,碳纖維是儲氫罐最為主要的材料,“燃料電池車載儲氫瓶是車載儲氫最主要的設備,除了一個類別以外,其餘都需採用碳纖維纏繞。”

結合《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5/2030氫燃料電池汽車10/10萬輛的規劃,申萬宏源證券測算得出,2025/2030年我國儲氫罐用碳纖維需求量可達1.62/9.43萬噸。

上述金博股份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公司子公司正在從事碳纖維樹脂基儲氫瓶的研發生產,“包括碳纖維纏繞儲氫瓶、碳紙等相關產品的市場佈局,目前正處於取證認證階段。”

機構提早佈局“碳纖維概念股”

隨着中國碳纖維生產製造企業工藝設備的逐步成熟,我國碳纖維行業的產銷率穩步上升,向國際水平靠攏,擺脱了低產能利用率的歷史問題。

2017年,我國理論產能達到2.60萬噸,實際產量僅為約7000噸,產能利用率僅26.92%。

但是到了2020年,我國碳纖維生產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理論產能3.62萬噸,銷量為1.8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51.04%。我國一些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碳纖維企業產銷率能夠達到77%及以上,已經達到或超過了65%-90%的國際通常水平。

根據賽奧碳纖維數據,隨着疫情過後航空航天業的逐步復甦以及風電等工業領域應用的進一步滲透,碳纖維需求量有望進一步增加。預計2025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將達到20萬噸,複合年化增長率為13.35%,未來或將持續處於高速增長期。

據《2020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市場報告》,2025/2030年全球碳纖維需求可達20/40萬噸。

行業增長的確定性也吸引了諸多機構投資者的目光。在已經上市的碳纖維企業中,中簡科技、光威復材、金博股份、天宜上佳(688033.SH)、恆神股份(832397.NQ)、吉林碳谷(836077.BJ)以及開始佈局碳纖維的吉林化纖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碳纖維概念股。

以中簡科技為例,去年四季度末,華夏基金公司旗下3只基金均加倉了該股,其中華夏興和增持77.84萬股至416.88萬股、華夏產業升級增持9.16萬股至145.22萬股、華夏安康信用優選債券基金增持0.8萬股至49.50萬股。

另外,增持力度較大的還有大成創業兩年定期基金,去年四季度增持了166.47萬股;融通新能源汽車主題基金增持了138.51萬股、南方創業板2年定期基金增持了40.55萬股。

無獨有偶,增持光威復材的基金更多,去年四季度達到27只,其中增持力度最大的是景順長城科技創新基金,“一口氣”增持了270.41萬股。增持超過百萬股的還有永贏智能領先基金,增持數量達到111.35萬股。

另外,永贏科技驅動增持了76.75萬股、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增持了75.80萬股、大成價值增長增持了66.11萬股、永贏成長領航增持了60.18萬股、工銀瑞信高端製造增持了45.8萬股、大成產業升級增持了35.34萬股。

從準備上市的中復神鷹公告來看,包括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知名機構都參與了有效報價。

儘管機構在去年四季度提前佈局了碳纖維概念股,但是從二級市場來看,碳纖維概念股今年以來都表現不佳。

截至3月24日收盤,今年以來吉林化纖下跌約7%、恆神股份下跌約10.66%、中簡科技下跌約14.35%、光威復材下跌約27.13%、金博股份下跌約31.31%、天宜上佳下跌約43.45%,唯獨吉林碳谷上漲逾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7 字。

轉載請註明: 碳纖維擴張提速,近40億資金進場,機構提前佈局了這些公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