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Biotech「棄兒」:手握17億現金,身價僅剩2.5億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財經

你花兩塊五買公司,我再白送你十四塊五現鈔。

低迷熊市中,這樣“買股票,送鈔票”的詭異好事,似乎正在中國的Biotech身上發生。

5月4日,受核心產品S1PR調節劑二期臨牀失敗消息影響,中概股康乃德生物當日暴跌57.72%。

5月5日,康乃德生物股價繼續下挫,截至收盤在下跌14.63%至0.7美元/股,總市值跌至3855.34萬美元(約合2.53億元人民幣)。

詭異的是,。

根據2021年年報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底,康乃德生物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餘額為2.68億美元(約合17.07億元人民幣)。

康乃德生物的狀況,並非個案。低迷的市場行情中,貝康生物-B、嘉和生物-B、和譽-B、兆科眼科-B等多個Biotech公司,市值已經跌破賬上現金,當然康乃德生物的情況尤其突出。

我們不經要問:康乃德生物何以走到如今這樣的局面?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究竟是撿便宜的好機會,還是包裝得誘人的陷阱?

接連失敗,10億美元市值蒸發

從當紅辣子雞到資本市場“棄兒”,康乃德生物的狀況不是1天造就的。

2021年3月,康乃德生物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發行價為17美元/股,之後股價一路看漲,並在2021年8月股價達到峯值,總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

然而事到如今,風光已然退去,近1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悉數清零。

當然,這可以怪罪“歷史進程”,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生物醫藥板塊走入低迷行情中,至今未能綏困,但作為投資者和創業者,更應該着眼於個人奮鬥中的“閃失”。

2021年11月,康乃德生物的核心產品IL-4Rα單抗CBP201披露臨牀二期數據,未達到市場預期成為度普利尤單抗的me-better,股價曾在1天中暴跌61%。

而近期,康乃德生物又在另一核心產品S1PR調節劑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牀試驗中再度遭遇“滑鐵盧”。

事不過三,連續的臨牀失敗,無疑在證偽康乃德生物的創新研發能力。

而對於Biotech而言,最擅長的不是做BD,也不是賣藥做生意,一切的起點就是研發創新能力,一旦在研發創新上進展不及預期,就會面臨投資者近乎恐慌式的逃離。

撿便宜 or 掉陷阱?

但如此糟糕的二級市場表現,真的就宣判了康乃德生物這樣的Biotech公司死刑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創新和失敗,本來就是相伴相生的存在。無論是暢銷書《十億美元分子》中的主角福泰製藥,還是知名Biopharma吉利德或再生元,在上市之初幾年內搞的項目都接連遭遇了失敗的狀況,闖出來的項目也有在市場中賣不動的,但最終也捱到了黎明時刻。

而對於康乃德生物這一類的Biotech而言,賬上相對充裕的現金流,能夠保證其能在當下這個資本寒冬,無法再融資的情況下,撐幾年繼續探索,而不至於資金斷流。

但是充裕的現金儲備,並不構成Biotech成長為Biopharma的充分條件,只是給了Biotech多幾枚子彈,嘗試去射中研發創新的靶心。

甚至研發創新本身也不夠充分,Biotech還需要在市場上用商業化證明創新的價值,成功變現,才真正實現了自立更生,形成良性循環,成長為Biopharma。

而在過程中,如果Biotech因為失敗了,灰心了,不再專注自己的核心能力研發創新,轉而去買項目投機,或者乾脆拋棄醫藥賽道去投資股票、房地產(這在其他行業出現過),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未知風險,那些賬上的錢也很難説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

與此同時,對於想撿便宜的投資者,投資這類公司需要特別甄別。有人提到了巴菲特的“撿煙蒂”理論,認為這些市值跌破現金的Biotech公司,是熊市中可撿的便宜。

但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本人從來不玩Biotech的投資生意,而“跌破淨值撿漏”的投資邏輯更多是適用於銀行股等成熟行業股票,並非Biotech這樣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生意,其判斷邏輯也不是簡單的股價跌破淨值,而是跌破主觀判斷的內在價值。

對於Biotech,何為內在價值?是其創新研發的能力,如果你覺得這些目前遭遇壞狀況的Biotech公司只是運氣不好連續失手,未來會逆風翻盤,可以大膽支持這些Biotech公司用項目結果證明自己,但你必須對其中極高的失敗率,有充分的心理和財務準備。

否則,抱着撿便宜心態投進去,只會掉進陷阱裏去。

本文源自醫藥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