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賣掉公司後,明星創業者們的下半場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刻商業,作者曉陽,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中國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進程中,曾發生過不少轟轟烈烈的商業大戰。

從滴滴優步爭奪出行市場、美團餓了麼外賣大戰,到共享單車領域曾打響的“紅黃藍”爭奪戰,都曾吸引無數資本、創業者湧入,誕生了一個個改變人們生活的產品,重塑着商業格局。 

相比於如今常常談起的“瓶頸已現”“紅利消退”,那是真正的創業熱潮湧動的時代,如同李開復曾説的,“到處都是連續創業者”,創業活躍度超過了十餘年前互聯網熱潮。 

但創業維艱,經歷了爆發式發展、造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話,戰鬥後的結局可能各不相同。同樣是義無反顧的投入熱潮、手拿數十億資金下注,數輪融資後跑到頭部的終究是少數,大多產品沒有抵擋住競爭而銷聲匿跡。 

從共享單車大戰中的戴威和胡瑋煒,到外賣大戰中的張旭豪,無論創業成功或失敗,都很難與自己一手創立的項目走到最後。

有人在無奈出局後,選擇了低調生活、迴歸家庭。有人在公司被收購、兼併後又開始踏上下一段旅程。 

近期較受關注的便有:羅永浩在連續創業失敗、債務還未償清時,計劃着入局AR行業;2018年將餓了麼賣給阿里的張旭豪,時隔三年後為高爾夫項目高調宣傳。 

但創業並未唯一路徑,許多創業者隨着收購順勢進入了大廠。Musical.ly創始人朱駿,便在進入字節跳動後先後接管或參與了海外業務、戰略投資、音樂業務等。大廠也偏愛高薪挖角,手機市場格局基本已定的背景下,小米不斷吸納數名手機行業的前CEO們加入。 

在那樣一股熱潮中,那些曾經站在舞台中央、能夠影響行業走向的明星創業者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1、再次創業,他們選擇了什麼? 

2022年,羅永浩的“真還傳”還未上演大結局。5月12日,“交個朋友科技有限公司”公眾號發佈了關於羅永浩的對談內容,羅永浩提到,目前他基本上沒有什麼所謂的存款,因為債務沒有完全還清,談不上存錢。 

儘管如此,但羅永浩已經計劃起了下一次創業——AR行業。羅永浩曾公開表示,已經沒有勇氣再做手機。早在去年底,羅永浩就開始密集拜訪AR產業鏈的創業者,預計在今年春天還完債務後正式入局AR賽道。 

該項目的最新進展是,羅永浩證實其將以運營權轉讓的方式,從“交個朋友”處拿到天價項目啓動資金,主攻AR智能眼鏡產品。不過,該項目還在等待官宣,暫定沒有進一步展開。 

2022年以“再創業”吸引眼球的,還有沉寂了近四年的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 

2018年4月,阿里以95億美金收購餓了麼的消息震驚業界。而此後創建了餓了麼的張旭豪的去向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直到2021年年底,張旭豪才被曝出重出江湖、再創業的消息。 

作為29歲便身家躍升近百億美金、至今仍位列中國福布斯富豪榜的創業者,張旭豪不在江湖的近四年裏,江湖上依然流傳着他的傳説。 

在帶領餓了麼經過10年艱難奮鬥後,張旭豪一直沒有放棄再次創業的想法。早在2018年3月、4月,其便先後成立上海璞冠商務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禹鐸商務諮詢有限公司,2019年又註冊成立上海格克商務諮詢有限公司。一直在諮詢領域活動,但聲響不大。 

直到2021年底,張旭豪的一則朋友圈為體育項目PLAYGOLF高調宣傳。PLAYGOLF的官方宣傳寫着“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高爾夫練習場”,主打業務是高爾夫練習場及教育培訓,也提供户外足球場、户外網球、室內籃球、搏擊運動等綜合類運動場地。 

張旭豪朋友圈提到,“我們的宗旨是2680元必須在palygolf讓大家學會高爾夫”,可以看出,PLAYGOLF的立足點是,讓高爾夫這一小眾且高奢的運動,走向平民化,其全課程2680元、單節課268元的定價也大大降低了高爾夫運動的門檻。 

近些年,小眾運動賽道在產業政策紅利的助推下,迎來了發展機遇,數年前張旭豪便曾預言“未來體育行業一定會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出現餓了麼這樣的獨角獸”,張旭豪的再創業就這樣又一次追趕着風口。 

PLAYGOLF的高爾夫練習場選在了原上海市黃興公園高爾夫練習場,這裏曾是亞洲最大場地,創下過300人同時揮杆的吉尼斯紀錄,但於2019年關停。而PLAYGOLF官方介紹,為了改造這一練習場,其花費1.5億元,耗時300多天。

PLAYGOLF的高爾夫練習場,圖/ PLAYGOLF CLUB公眾號

PLAYGOLF的業務目前僅在上海開展,在大眾點評上,PLAYGOLF CLUB擁有331條評論、評分為4.8。用户普遍對高爾夫場地設施、餐飲環境、優惠的團購套餐感到滿意,差評則主要圍繞教練服務質量差、管理混亂等。 

在整體運營上,PLAYGOLF CLUB還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時,高爾夫重線下運營,也容易受到疫情影響。目前上海疫情的延續,已經導致PLAYGOLF暫停運營近兩個月。PLAYGOLF能否成功驗證“性價比高爾夫”模式,還需更多時間。 

提及再創業,何小鵬這個名字也很難繞過。幾乎同一時期,他也像張旭豪一樣,賣掉了自己打拼10年的UC。不過作為移動互聯網大爆發時代的產物,UC早已陷入瓶頸,後來他對媒體提及,賣掉UC,自己失去了“夢想的分解目標”。儘管進入阿里體系變身高管、職業經理人,但37歲的他有了中年危機。 

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爆發元年,此時何小鵬早已以純粹的投資心態,投資小鵬汽車,直到2017年初,何小鵬才決定 all in 造車,重新踏入創業九死一生的苦海,拉動自己的“朋友圈”,阿里、GGV、經緯、IDG等,給小鵬汽車引來投資方。

2020年小鵬汽車上市時,何小鵬站在人羣最中央,圖/何小鵬微博

過去的2021年,小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的銷量王者,但也是虧損最多的玩家,這主要是毛利過低影響,而屢次發生的汽車起火事件,則需要小鵬汽車儘快解決安全問題。同時,供應鏈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短缺等外部因素也加劇了小鵬汽車面臨的壓力。 

造車無疑是當下最熱流湧動的風口,趕上風口的何小鵬,在新的時代再次打響自己的名字,但這條路上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隨時都可能再次面臨至暗時刻。 

創業十年,從無到有、從狂奔到上市、從高光時刻到慘痛失敗,類似的故事不少,重新出發無疑需要勇氣,但很多人依然選擇了這條路。 

2018年,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被阿里全資收購,如今其創始人趙劍鋒正在入局素質教育賽道;被完美日記收購的小奧汀,其創始人Simon二次創業,瞄上食品賽道;汽車之家易主後,創始人李想則開始入局造車……更多創業者正在重新出發。 

2、加入大公司是更好的選擇? 

當屬於自己的戰場逐漸消失時,明星創業者可能拿着錢開啓下一次創業,也可能隨着公司的出售、順勢加入大廠。 

近些年,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大廠,在從零開始培養高管的同時,也從外部引入了不少高管,有些是通過收購公司而加入,有些則是被高薪挖角而來。 

字節跳動是其中典型,外界曾稱其為“招聘整合部”。創建Musical.ly的朱駿無疑是其中最具關注的創業者之一,Musical.ly當時在海外市場發展遭遇瓶頸,又很難將業務轉移回國內,最終出售給了字節跳動。 

朱駿隨着Musical.ly的收購,進入字節跳動。此後,朱駿全面接管海外,並將TikTok一手打造成轟動海外的現象級產品。 

可見,加入大廠也並不意味着“躺平”,在朱駿任職TikTok“臨時 CEO”時,他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2020年5月,TikTok曾迎來首位正式CEO——前迪⼠尼⾼級副總裁凱文·梅耶爾,朱駿則轉任字節跳動產品與戰略副總裁,逐步負責公司戰略和產品設計,以及戰略投資。去年4月底,隨着周受資加入字節跳動擔任CFO以及TikTok CEO後,朱駿又卸任戰略投資負責人。 

之後,朱駿開始帶隊Resso,又一次面臨挑戰。從去年年中開始,字節將音樂升級為P1優先級業務,朱駿在當時接手了音樂業務,並主導推出了字節的海外音樂產品Resso。

朱駿,圖/福布斯

除了朱駿,Musical.ly的聯創陽陸育,以及Faceu臉萌的創始人郭列,都是因公司被收購進入字節跳動。 

就在今年3月,黑帕雲被字節跳動收購的同時,其創始人陳金洲也入職飛書,陳金洲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從黑帕雲到2012年孵化的金數據(表單設計、數據分析軟件),都被全資收購。 

這些明星創業者,大多是在創業遭遇艱難困境時,不得不在壓力中選擇出售企業。如朱駿,在字節跳動也得到了才華的施展,將Tik Tok帶入正軌後,又逐步負責其他業務。但也有如郭列一般,進入字節後,又從一線離開,如今卻少有聲響。 

除了隨着公司被收購而進入大廠,不少明星創業者也因被大廠高薪挖角而加入。 

小米一直在吸納手機行業的“老兵”們加入,也因此被稱作“湊齊了復活者聯盟”。其中,2020年還未過半,小米便曾將數名前CEO們收入麾下。 

2020年1月,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加入小米,並表示小辣椒手機將交給聯創負責;同年5月,前暴風TVCEO劉耀平加入小米,在此之前先後孵化了暴風tv、暴風智能科技兩個項目。

網友將圖中高管陣容稱作“復活者聯盟”,圖/雷軍微博

近期,前小米 VR 產品總監馬傑思已入職字節跳動,任Pico社交中心負責人一職。此前他曾在小米任職,主要負責VR/AR軟硬件業務,2019年有媒體報道小米解散整個Mi VR/Oculus Go開發團隊,同期馬傑思也從小米離職。離開小米後,其在虛擬社交應用領域進行過一次創業,產品停運後,加入字節跳動。 

這些創業者也有相似之處。加入小米的劉耀平更像是“失意之時”的選擇,而馬傑思加入字節也是發生在創業失敗、產品停運之後。 

顯然,在創業突然遭遇瓶頸停滯時,加入大廠成為很多明星創業者的選擇,這一過程中,他們依然可能創造出震驚世人的產品。不過,這也意味着,他們不能再為自己的“理想”而戰,而是學會為集團、企業的目標而戰。 

3、無奈出局後,他們低調隱退 

相比於再次創業或是加入大廠,許多明星創業者選擇暫時告別舞台。 

2018年4月4日上午,美團CEO王興發佈內部信,正式宣佈全資收購摩拜,胡瑋煒則“套現”15億離場。 

作為共享單車大戰中唯一的女性創始人,胡瑋煒也最熟悉出行領域,她做過多年汽車記者,還曾創立一家汽車科技新媒體公司,胡瑋煒曾認為共享單車的公益與商業可以兼得,但最終摩拜由於資金鍊緊張、難以支撐運營,不得不賣身,而胡瑋煒則轉身,開始了下一次創業。 

在摩拜易主數月後,胡瑋煒便與摩拜前CEO劉禹一齊創立了上海考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曾受到不少關注。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劉禹,胡瑋煒任監事,但數年過去,上海考瑞科技少有聲響、具體業務不詳,另外,2021年其法定代表人便從劉禹變更為林恬。 

近四年,胡瑋煒鮮有消息流出、低調得很徹底。不僅如此,當時摩拜最受關注的創始三人組,胡瑋煒、劉禹以及王曉峯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胡瑋煒曾説,“王曉峯是大腦,我是心臟。”王曉峯曾是谷歌中國最早一批團隊成員,在騰訊當過副總經理,在李斌為摩拜找來王曉峯擔任職業經理人前,他還是Uber上海的總經理。 

2018年的某個下午,王曉峯走出了摩拜的大門,正式與歷史告別。如今王曉峯微博名依然是摩拜王曉峯,似乎在卸任並離開摩拜的那天起,王曉峯的商業故事也一同停滯了。 

另一邊, 同是共享單車創始人、也曾站在風口浪尖的戴威,近些年也少有商業動作、市場爆料,但相比胡瑋煒,戴威的境遇則全然不同。 

在經歷了創業失敗、負債65億後,戴威更像是為逃避債務而退隱,儘管ofo還未完全消失,還在通過零售等業務苟延殘喘,但戴威已經迴歸家庭。

2020年7月31日,戴威在微信朋友圈透露自己升級為“奶爸”並要“努力做個好奶爸”,這是ofo申請破產後戴威的首次發聲,也成為了戴威至今的最新動態。 

投資人朱嘯虎曾對媒體提到,戴威和張旭豪有着差不多的夢想:“終有一天,我們今天的ofo會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如今回首不免讓人唏噓。

相似的是,無論是胡瑋煒、戴威,還是過去幾年失去消息的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或是更早銷聲匿跡的“團購一哥”拉手網創始人吳波,他們都曾帶領企業走向高光時刻、將一個新的產業推向新的階段。 

明星企業的創始團隊最終選擇退居幕後並不少見,但他們還正值盛年,尤其91年出生的戴威今年也才近三十歲,過去的失敗成為他們創業故事裏的終章,未免引人唏噓。

移動互聯網發展近十年裏,狂奔、併購、倒閉都是家常便飯。 

有剛過而立之年便身家過億的明星創業者,也有公司破產後銷聲匿跡的失敗者。有一地雞毛後隱退的戴威,也有永遠不服輸的羅永浩。 

馬斯克曾在總結特斯拉最艱難的時刻時説到,“所謂創業,就是嚼着玻璃、凝望深淵。”創業維艱的過程,每個創業者都要經歷,那些失敗者,也曾努力穿越黑暗,而成功,終究只屬於少數人。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