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家長的提問無論是外感,還是食慾不佳等等,最後都會發現與孩子的積食相關。因為家長髮來的舌圖,孩子多數都是舌苔厚的,有的明顯是舌體中間有厚苔。我講過,這在兒童身上,是積食的問題。此時把積食化去,孩子的身體往往自己就會調整,即使自己沒有調整過來,用藥調理也會非常容易。
可是,為何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呢?
01
我想,第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學習不夠。
很多書籍,網絡資料裏面都寫了兒童積食的問題,比如我寫過的《讓孩子不咳嗽、不發燒、不積食》等兩本兒童的書,裏面都詳細地寫了孩子積食的識別和調理方法。但是我估計大家學習不夠,還沒有認識到積食的危害,所以這個病因,放在眼前,也不會識別,任孩子生病,也無能為力,這是很遺憾的啊。
積食的表現 ●●
舌苔變厚,尤其是舌中苔厚,口中味道變重,容易噯氣,噯氣有酸腐味道,嬰兒容易吐奶瓣,肚子脹,胃口不佳,拉肚子,大便氣味有酸腐味道,右側臉頰容易有紅暈紅斑,右側身體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右耳朵痛,右邊牙齦痛等等。
而我給出的食療方法比較簡單:
積食食療方 ●●
就是用焦三仙各6克、炒雞內金6克,熬水喝,1天喝3次,一般連喝2~3天。這是5歲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減量。比如3歲以下用一半的量等等。
但是,這個量是家長自己掌握的,可以根據孩子的輕重調理。
02
現在我回答第二個問題,很多家長也看過我的書了,也知道孩子積食了,就是不敢用,問:“羅博士,我可以用焦三仙嗎?我分析孩子是積食了,可是我不敢用啊!”
這是家長的主要問題,我覺得一半的家長,都是這樣説的。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要講講這四味藥和食物的關係,其實,這都是食物啊。
焦三仙分別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
炒雞內金,就是炒的雞內金。
焦山楂
我問個問題,您平時給孩子吃的零食裏面,有沒有山楂呢?大家説有啊,經常吃!
那麼我會問,為何山楂炒一下,您就不敢吃了呢?大家會回答,感覺這是藥物啊!哎,我告訴您,它就是炒過的山楂而已。
其實,在中醫裏,我們古人思考了大量的如何用食物調理身體的方法,我們的食物,也有寒熱温涼,也有各種作用,古人就是用這些食物,來調理我們的身體,這是食療,只要方向正確,這是最安全的調理方法。
焦麥芽
至於炒麥芽,我們平時都吃麪吧?孩子吃各種糕點吧,這都是麥子磨的面啊,那個麥子,如果讓它稍微發芽一點,然後炒一炒,就是炒麥芽啊,您説説,這是不是糧食呢?
焦神曲
然後就是神曲,大家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奇怪,這可是藥物啊?其實,一般的神曲,就是用面和麩皮,加點杏仁粉、赤小豆粉,加上一點點青蒿等藥物的汁液,然後發酵而成,但是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面和麩皮,其他的只有一點點。裏面富含酵母菌、酶類、維生素B複合體等等,這和發酵的酒麴什麼的很類似,我們可以理解為發酵的麪糰,然後炒一炒,就是這個東西了。
炒雞內金
至於炒雞內金,雞內金就是雞胗裏面的一層膜,是雞肉的一部分,雞內金是比較神奇的東西,它具有消積化食的作用,您孩子應該喜歡吃大雞腿吧?那麼,為何對雞內金就覺得不敢吃了呢?
所以,大家看看,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吃的食物,而且,我們還不是讓您直接都吃了,而是熬水,喝這個水而已,您説這都平和到什麼地步了?
所以當我看到有的家長,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積食,可是看到焦三仙卻説,天啊!我的孩子可以吃這些東西嗎的時候,我會告訴她們,您的孩子只要能吃餅乾,就可以吃它們的。
很多孩子的脾胃受傷,是反覆積食,家長卻毫不知情,最後積累而成的。所以我建議有小朋友的家庭裏,都要準備這四個食物(我直接稱呼它們為食物吧),一旦發現孩子舌苔變厚,出現積食的徵兆了,就喝兩天,一般就沒有問題了。
此時,我還建議家長都上網,搜索捏脊的視頻,如果學會給孩子捏脊,則孩子的脾胃會很強壯的。
//還要提示大家
///
NOCITCE
焦三仙和炒內金,雖然都是食物級別的,但是有些食物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吃的,它們都具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所以如果自己給孩子服用,一般3天即可,不必多用,因為如果您總是用外援來幫助孩子消化,則孩子自己的消化功能就很容易放鬆警惕,所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調節飲食來改善脾胃狀態。
所以,讓孩子學習吃五穀雜糧,蔬菜等,才是真正的調理之道,我所見到的積食,多是喂大雞腿紅燒排骨喂多了導致的,而罪魁禍首,往往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太愛孩子了,所以容易使出渾身解數,給孩子烹調美味吃,結果讓孩子積食了。
有的孩子,確實因為反覆積食,導致脾胃受傷了,需要在化積食之後或者同時,再補脾胃,這需要在焦三仙的基礎上,再加上其他補脾之品,這樣的方子,我以後再和大家聊,大家可以繼續關注。
《穀物之積,酒食之積,肉食之積,您知道怎麼“消”嗎?》
《為何孩子反覆積食?又該怎麼調理呢?》
《介紹一些關於“積食”的中醫知識!》
《食療妙方|焦三仙也可以很美味——焦三仙山藥豬肚湯!》
《食療妙方|補脾、消積食的美味——消食餅!》
【來源:大倫育兒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