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説,脾虛問題實在是非常普遍,脾虛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問題,有沒有更多有關脾虛的知識呢?
毫不誇張地説,十個人去看中醫,九個都會拿到“脾虛”的診斷。
而脾又為人的“後天之本”,説明人在出生後,生命活動的延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有賴於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
一旦出現“脾虛”,人體的多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其中包括消化系統,造血系統,甚至生殖系統,以及身體的運動機能。
脾虛不簡單
講到“補脾”,很多人認為就像是給車加油一樣,但事實上,脾虛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和表現。
眾所周知,中醫把脾稱為“後天之本”,在人體臟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憑藉“脾氣宜升、喜燥惡濕”,“脾主運化”,“脾主升舉”,“脾主統血”這四個主要的特性及功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
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壞,人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就稱之為“脾虛”。
導致“脾虛”的原因有很多,表現也多種多樣。比如:
脾的運化失職:腹脹,胃口差,大便不成形或長期便秘;脾的升清失職:疲乏無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脾氣下陷: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脱肛、內臟下垂……;脾不統血: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盡。
補脾,得辨證!
中醫講究一個辯證,尤其是在慢性病方面,即便同一診斷,也會給出不同的辯證結論,治療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方法,個體化對這些慢性病有很大的優勢。
如果想要“補脾”,就搞清楚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1、脾氣虛
原因:飲食不節,憂思勞累,久病重病,素體脾虛(天生體質脾虛)都可能導致脾氣虛。
表現:食後腹脹,食慾減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萎黃,排便無力。
舌脈:舌淡或伴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
脾氣虛的危害:
脾氣虛時,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的轉化和吸收,易生濕邪。
脾氣虛嚴重會出現中氣下陷,有頭暈,內臟下垂等表現;脾氣虛會影響其統血功能,使人容易出現皮下瘀斑、出血、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牙齦出血等。
2、脾陽虛
脾氣虛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脾胃虛寒。在中醫裏,“陽”代表温暖,陽虛了,人就會感到寒冷。
原因:過於貪涼,平時吃太多生冷或居所温度過低都會損傷脾臟陽氣。
表現:大便清稀甚至每日多次腹瀉,腹痛腹脹、喜歡温暖、喜歡捂着肚子,遇寒腹痛加劇。平時畏寒肢冷,口淡乏味,面色虛浮而蒼白,女性白帶清稀量多。
舌脈:舌淡胖伴齒痕,舌頭伸出時還會有水滴出來的感覺,苔白滑,脈沉緩。
3、脾陰虛
在中醫裏,“陰”是和“陽”相對的,“陽虛”通則寒,“陰虛”則熱。著名中醫學家蒲輔周曾經總結道:“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
原因:飲食偏頗,嗜食辛辣厚味;慢性消耗,特別是長期的脾胃病等,都可損耗脾陰,造成脾陰不足病證。
表現:飢不欲食,低熱,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唇乾不欲飲,手足煩熱,面色白但兩顴潮紅,大便偏幹、排出無力,腹脹夜間加劇。
舌脈:舌質嫩偏潤、苔少,脈細弱偏數。
脾有“五怕”
1、怕你不運動
缺少運動幾乎是現代人的普遍問題,但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時很少活動,脾胃又怎麼可能強壯?
2、怕你壓抑
思慮傷脾,如果情緒壓抑,經常波動過大,心事重重,思慮太多,這樣很可能就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3、怕你飲食不節
長期食用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飲食不節。油膩食物會增加脾胃的負擔,辛辣的食物會耗氣傷津,寒涼冰鎮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甜食太過則生痰濕。
4、怕你飢飽失常
飢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中醫稱之為“飲食無度”。長期如此的話,就會損傷胃氣,造成脾胃虛弱。
5、怕你生活不規律
像現在天氣冷了,不注意保暖,寒氣侵體容易傷脾;還有長期熬夜、失眠的人,脾胃無法得到充足的休養,也會出現脾虛的狀況。
補脾就是補全身之氣
脾虛是中國人最普遍的一個常態,十個人裏面有八個人脾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一個人如果長期生病,就不能一味地消炎,因為消炎藥都是寒性的,長期消炎會打擊人的陽氣和脾氣,造成越吃藥越沒效果的惡性循環。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補脾,等脾氣補足了再消炎。
中醫認為“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一旦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
在補氣這個環節上,補脾就等於補了五臟之氣,就是你不管是心氣虛、肺氣虛,還是腎氣虛,只要你補了脾,這些氣虛都會迎刃而解。
當然,胃不好真的是整個人都不好,所以大家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餘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胃:
健康合理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或過於節食、多鍛鍊、不要總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