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用部位
豆科植物綠豆的乾燥成熟種子。
2別名
青小豆。
3植物形態
一年生直立或頂端微纏繞草本。高約60釐米,被短褐色硬毛。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9~12釐米;小葉3,葉片闊卵形至菱狀卵形,側生小葉偏斜,長6~10釐米,寬2.5~7.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楔形或截形,兩面疏被長硬毛;托葉闊卵形,小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短於葉柄或近等長;苞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有長硬毛;花綠黃色;萼斜鍾狀,萼齒4,最下面1齒最長,近無毛;旗瓣腎形,翼瓣有漸窄的爪,龍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龍骨瓣有角;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密被長硬毛。莢果圓柱形,長6~8釐米,寬約6.5毫米,成熟時黑色,被疏褐色長硬毛。種子綠色或暗綠色,長圓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4產地分佈
全國各省區多有栽培。
5採收加工
立秋後種子成熟時採收,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簸淨雜質。
6藥材性狀
種子短矩圓形,長4~6毫米。表面綠黃色、暗綠色、綠棕色,光滑而有光澤。種臍位於種子的一側,白色,條形,約為種子長的1/2。種皮薄而堅韌,剝離後露出淡黃綠色或黃白色2片肥厚的子葉。氣微,嚼之具豆腥氣。
7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心經、肝經、胃經。
8功效與作用
清熱,消暑,利水、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9臨牀應用
內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120克;研末;或生研絞汁。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主治暑熱煩渴,感冒發熱,黴亂吐瀉,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疹丹毒,藥物及食物中毒。
10藥理研究
降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保護肝臟與腎臟。
11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成分。
12使用禁忌
藥用不可去皮。脾胃虛寒滑泄者慎服。
13配伍藥方
①治感冒發燒:綠豆30克,帶須葱白3個。水煎,白糖調服,每日2次。(《甘肅中草藥手冊》)
②治暑熱霍亂:綠豆五合。煮湯,頓冷,調六一散9克服。(《本草匯言》)
③治飲食不住口,仍易飢餓近似中消:綠豆、橘皮、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每用末一升,滾水調服。(《壽世青編》豆麥湯)
④治頭風頭痛,明目:綠豆作枕,枕之即無頭風赤眼患。(《普濟方》)
⑤治火眼:綠豆6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