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的一天:農村鹽鹼地裏的足球娃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休閒

坑窪不平的鹽鹼地,磨出毛邊的土布鞋,踢得沒皮的膠皮球,兩根竹竿搭起的球門,沒有球網,只有對足球的熱愛…他們就這樣踢出驕人成績。

坑窪不平的鹽鹼地,磨出毛邊的土布鞋,踢得沒皮的膠皮球,兩根竹竿搭起的球門,沒有充足的器材,沒有專業的教練,甚至沒有一張球網,只有對足球的真摯熱愛……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佘家鎮邱家小學足球隊員們就這樣硬是憑着幾雙粗布鞋,在鹽鹼地上摸爬滾打,踢出了驕人的成績。(貝因美特約 圖/文 魯中晨報 張濱 趙龍龍) (來自:騰訊圖片)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佘家鎮邱家小學是一所僅有200多名學生,20名教師,位於鹽鹼地裏的“袖珍”農村學校。2011年,學校成立了無棣縣首支鄉村小學足球隊。孩子們在訓練前挑選足球,足球多數是捐贈的,有些已經破了還在堅持使用,每次訓練孩子們都要挑選一些能用的球。 (來自:騰訊圖片)

邱家小學沒有正規的足球場,平時就是在孩子們活動的鹽鹼地上訓練,場地坑坑窪窪,很容易跌倒。場地沒有球門,就用兩根竹竿臨時搭一個,沒有球網,進球后要跑很遠把球撿回來。 (來自:騰訊圖片)

張奎民是學校唯一的體育老師,2011年接手學校足球隊之前他是數學老師。張奎民半路出家,現學現賣,自編了足球教材。 (來自:騰訊圖片)

沒有專業裝備,甚至連雙球鞋也沒有,孩子們就赤腳穿着布鞋踢球。 (來自:騰訊圖片)


在缺資金、缺教練、缺教材、缺場地的條件下,由14個農村娃組成的邱家小學足球隊員們憑着對足球的熱愛,不怕吃苦,奮勇拼搏,在鹽鹼地裏揮灑汗水,放飛自己的足球夢。建隊幾年中,球隊屢獲佳績,先後斬獲了當地縣市小學生足球聯賽的冠軍,並在2013年山東省中小學生足球賽中奪得了第五名的佳績,成為遠近聞名的足球“勁旅”。 (來自:騰訊圖片)

足球給孩子們匱乏的課外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為了不讓踢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邱家小學專門制定了足球隊准入門檻,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將被停止訓練和比賽。小隊員們為了不失去機會,開始拼命學習,文化課和體育課,形成了良性互補。張學帥、李夢迪、張文波等幾名校隊的主力隊員在班級的成績都排在前幾名。説起夢想,這幾個同為12歲的小隊員都説,夢想是帶領中國隊衝出亞洲。 (來自:騰訊圖片)

孩子們在訓練的時候,晴天颳風一身土,雨天訓練一身泥,儘管這樣,也阻擋不了他們對足球的熱愛,一個個夢想,正在這片鹽鹼地上,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紮根發芽。 (來自:騰訊圖片)

孩子們在塵土飛揚的鹽鹼地上進行訓練。 (來自:騰訊圖片)

一個球撲下去就是一身土。 (來自:騰訊圖片)


渴了就趴在水管上喝幾口自來水。 (來自:騰訊圖片)

休息時,塵土也成了孩子們的玩具。 (來自:騰訊圖片)

訓練結束後,張奎民教練收拾器材。“孩子們都在土操場上踢球。沒有球門,就在地上插兩根竹竿;沒有球鞋,就穿千層底的布鞋踢;體育課時間短,孩子們就利用課餘時間訓練;沒有經驗,我這個‘土教練’就找足球書自學戰術”,張奎民説。 (來自:騰訊圖片)

沒有專業功底的張奎民邊學邊教,足球訓練內容都是自己從網絡上學習的。 (來自:騰訊圖片)

幾年下來邱家小學足球隊獲得了很多榮譽。 (來自:騰訊圖片)


張文波(左)、張學帥(中)、李夢迪今年同為12歲,學習好踢球棒是他們共同的特徵。每天放學後,寫完作業幾個孩子都會踢一會兒球。 (來自:騰訊圖片)

張文波(左)和李夢迪放學後在荒地裏練球,他們一個是球隊的中場,一個是前鋒,兩人不僅踢球好,而且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為了推動校園足球發展,當地專門出台規定,對於學習成績不達標的小球員實行暫停訓練,以此鼓勵孩子們學習踢球共同進步。 (來自:騰訊圖片)

李夢迪(左)、張文波(中)和張學帥在村中胡同裏踢球。 (來自:騰訊圖片)

由於校園足球發展起步較早,成績突出,無棣縣邱家小學被當地授予足球訓練基地。 (來自:騰訊圖片)

在《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台後,推進校園足球發展成為一項重要內容,當地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有針對性地給普及發展校園足球指明方向。在足球大環境整體變好的背景下,邱家小學足球隊也引起了各方關注。如今邱家小學足球隊已經建成了一個五人制籠式足球場,主要用於球隊訓練賽。 (來自:騰訊圖片)


低年級的孩子們趴在籠式足球場外觀看隊員們訓練,眼神中充滿對足球的渴望。 (來自:騰訊圖片)

今年,貝因美為了支持中國少年的足球夢,推出“伴你成長基金”,為邱家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足球裝備和奶粉等物品。孩子們興奮地換上新球服,給嶄新的足球充好氣。 (來自:騰訊圖片)

如今,另一塊七人制的塑膠場地也正在施工,建成後,邱家小學的孩子們就將告別鹽鹼地,同城裏孩子一樣在綠茵場上快樂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