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梁贊諾夫:大師的悲與喜

  2015年11月30日,梁贊諾夫與世長辭。人們慣於給梁贊諾夫冠以“喜劇大師”的名號,卻往往忽視了他電影當中的另一個側面:“悲”。在這裏,如果説“喜”考驗的是作者的洞察力,“悲”考驗的是作者對於人事和人性的體悟,那麼“悲喜”交加的“人情味”才是梁贊諾夫真正的過人之處。

  車與庫——梁贊諾夫的諷刺短篇有趣的是,梁贊諾夫的《看好你的車》(1966)與《車庫》(1980)這兩部作品雖然相隔近十五年,關注的事物卻是同一個,那就是汽車。這裏不得不提到蘇聯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從1964年底直到17年後的1982年,蘇聯一直處在勃列日涅夫治下。在這期間,蘇聯的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業實力大大增強。勃列日涅夫相信“發展重工業,過去和現在都是蘇聯經濟政策的不變原則”,於是,85%以上的工業投資在那時被用於發展重工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汽車工業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起來。由此可見,《看好你的車》和《車庫》這兩部橫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的電影絕對不是偶然出現的,某種程度上説,它們幾乎便是梁贊諾夫對整整一個時代的記錄和思考。

  《看好你的車》是梁贊諾夫的早期作品。六十年代,轎車在蘇聯還算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看好車”這樣一個題目似乎本身就已經在提醒人們某種殘酷的社會現實和隱然存在的階級對立,讓人想起德·西卡的名作《偷自行車的人》,只不過相比起來梁贊諾夫這個題目起得有些俏皮。在這部影片當中,導演用犯罪類型片的方法講述了一個保險銷售員偷汽車的故事。直到影片結尾,觀眾才知道這位保險銷售員偷的都是有錢人的車。主人公把偷來的車都換成了錢,又把換來的錢捐給了孤兒院,自己沒留下一分。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被偷的車主其實是個奸詐的掮客,往往能從希望買到外國貨的有錢人裏賺上不少;另一方面,買下贓車的人竟然是個神父,錢則是人們奉給教堂和主的。通過這種巧妙地編排,梁贊諾夫把蘇聯當時的物質匱乏揭露了出來,又把蘇聯人的精神墮落揮灑得淋漓盡致。當然,主人公也確實是在用不正當的方式維護正義,因此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對梁贊諾夫來説,法律從不制裁真正有錯的人,這也無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天問”。

  哈姆雷特受審(看好你的車,1966)儘管《看好你的車》與《車庫》都來自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但這一階段的初期和後期還是明顯不同——從社會背景上看,由於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有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車庫》便是由此展開。片中的動物博物館組建起合作社,決定聯合所有車主的力量修建一個車庫。但正在車庫已經開始動工之時,當地卻要修建一條交通幹線,道路正好通過車庫一側,因此必須減去5個車位。合作社推舉的委員會給出了一個五人名單,但在説明會上遭到了五個人的強烈抗議,最終大家不得不用整整一夜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車庫》的基調與《看好你的車》本質不同:後者則是體制下的悲劇故事,尤其是主人公演完哈姆雷特便鋃鐺入獄,無辜之情溢於言表;前者則是“二十鬧漢”,從人物性格到劇情展開,沒有一分鐘不是喜劇感十足。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時間裏,梁贊諾夫先後拋出了重工業化的時代背景、揭示了蘇聯以犧牲羣眾利益為代價修建公路的作風,然後又通過整個故事主體諷刺了委員會的獨斷專行和片面追求集體利益的錯誤行事方式。

  不過,《車庫》遠不止於此。在影片結尾部分,被決定讓出車位的古西科夫的妻子由於在家長期忍受丈夫出軌、在外屢屢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精神崩潰,把同事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又把委員會主席當成了丈夫,哭泣着讓他不要在外尋歡。所有同事看到這一幕不禁愴然,於是把古西科夫的妻子圍在中間,有衣服的為她披上了衣服,有長號的為她奏起了樂曲,所有的爭論頃刻之間有了明晰的答案。不得不説,梁贊諾夫式悲喜劇似乎總能在看似無望的爭吵和體制之中找到一絲人性的温情,這種温情深埋在所有人的心裏,流淌在整個俄羅斯民族的血液之中,永遠無法喪失和消弭。


 

  古西科夫的妻子在眾人的簇擁下熱淚盈眶(車庫,1980)三部曲——梁贊諾夫的情詩全集任何試圖把《命運的捉弄》(1975)《辦公室的故事》(1977)和《兩個人的車站》(1983)説成是“三部曲”的努力最終大概都會被證明是徒勞的——“悲喜三部曲”?梁贊諾夫哪部電影不是既悲且喜?“愛情三部曲”?難道這三部電影講的是愛情?……

  三部曲都是典型的大部頭,由於為電視製作的緣故,這三部電影的時長都在三個小時左右,分上下兩集。這三部曲當中,最為國內觀眾所熟知的應該是《辦公室的故事》:一個性格怯懦的小科員與古板的女局長之間的愛情故事,近日也有改編話劇將在北京上演。而事實上,三部曲中在蘇聯範圍內影響是最大的要數《命運的捉弄》,甚至直到今日,這部電影還是獨聯體各國普通家庭辭舊迎新的首選電影。

  這裏還是必要補充一些相關背景。七十年代中期,飽經戰爭摧殘的蘇聯還是沒有從二戰時期的巨大損耗中恢復過來,而工業化與城市化接踵而至,這使得住房極度短缺已經成為了一項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應對一直與日俱增的危機,蘇聯掀起了公寓建設狂潮。由於要在短時間之內建起大量高層建築,正如《命運的捉弄》開頭的動畫所描述的那樣,設計方面的問題便成為了次要的細節問題,所有樓房都蓋成了一個模樣;人們也懶得為公寓間新增的街道起個名字,於是所有的道路也都叫一個名字;用梁贊諾夫的話來説,就是“人們再也不需要鄉愁了”。故事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

  正準備與未婚妻共迎新年的熱內亞意外地喝醉了,又意外地被送上了去往列寧格勒的飛機,意外地在用自己的鑰匙打開了相同街道名字、相同樓號和門牌號的房門,而這所房子的女主人嘉娜,也正要和自己的未婚夫共度良宵。於是,種種誤會接踵而至,最後熱內亞竟然意外地和嘉娜喜結連理。客觀上講,影片節奏顯然因為電視的緣故拖慢了節奏,但着卻恰好進入了另一種“愛情的節奏”,某種程度上中和了偶然性帶來的突兀感,為機緣巧合營造了一種恰當甚至浪漫的氛圍。尤其是熱內亞和嘉娜在片中唱的幾首蘇聯情詩改編的歌曲,和着窗外的紛紛白雪,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感性和温柔。

  熱內亞和嘉娜(命運的捉弄,1975)故事起源於諷刺,發展於幽默,卻意外地終結於浪漫,這是三部曲的共同特點。作為“電影界的契訶夫”,梁贊諾夫的成就或許不在於尖鋭,而在於複雜,在於他笑着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基本狀況,展現出俄羅斯人是如何在荒謬的體制背景下生存,並在重重阻力之下達至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這也無疑展現出,“愛情三部曲”只是他所有敍事當中的一個部分,他的所有電影,其實無一例外地都是對人本身的美好讚歌。

  在電影《兩個人的車站》中,主人公由於長途奔走累到在哨兵背後的雪地之中,由於在規定時間無法回到監獄,他可能會被判處逃獄的新罪名。正在這時,在一片白莽裏,主人公與妻子背靠着背拉起了手風琴。遠處的監獄長側耳傾聽,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他沒逃跑。聽啊,他回來了。”安徒生——梁贊諾夫的童話故事2006年,梁贊諾夫完成了他的作品《安徒生:沒有愛情的一生》。從標題上看這部電影是對“愛情三部曲”的總結和延續。事實上,安徒生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梁贊諾夫的電影當中出現了——也許您沒發現,《辦公室的故事》,不就是現代版《醜小鴨》嗎?只不過,那時的梁贊諾夫把故事放入了一個時代的套子裏,用現實主義的方式表現了一個童話故事,這一回,梁贊諾夫跳出了圈子,直接躍入了傳記與童話故事的奇妙混合,用一種更為精巧而複雜的敍述方式展現出安徒生的一生,這其中既包括他的創作生涯,也包括他的愛情經歷,還有他生活當中種種側面。


 

  金色大衞星與紅色納粹旗(安徒生:沒有愛情的一生,2006)值得注意的是,梁贊諾夫在這部電影之中提及了安徒生的猶太情結,而影片中對腓特烈九世親自貼上黃色大衞星向納粹示威以保護猶太人一段(經考證,這真的僅僅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更是直接忽略了安徒生生活的年代,把他對猶太人的憐憫和信念帶到了近百年之後。這樣做的目的顯而易見——梁贊諾夫正是藉此表明,除了“愛情”,人生中更大的那部分或許還在人對心靈的關照上,在人對他人的博愛裏,在人為整個世界帶來的歡笑中;而他自己,就是一個矢志不渝的踐行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42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梁贊諾夫:大師的悲與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