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唐朝400多詩人趨之若鶩,卻錯過這裏的千年杜鵑

天台山,唐朝400多詩人趨之若鶩,卻錯過這裏的千年杜鵑

心心念唸的天台雲錦杜鵑,等了4、5年,不是下雨就是行程衝突,前幾天刷微博看花期被誤導,又差點錯過,到前天終於成行。自駕3小時到天台,繞着華頂山的盤山公路大約半小時,到達一千多米的山頂,儘管避開了週末,遊人還是有點多,停車場滿,因為打算在山上住,直接將車開入景區。

天台山,唐朝400多詩人趨之若鶩,卻錯過這裏的千年杜鵑

山上唯一的住宿是度假山莊,有些年久失修,山坡西面的茅蓬區也歸度假山莊管,一户一棟,複式客廳,內部裝修還是不錯,空調、電視、衞生間應有盡有,並沒有網傳的那麼差,晚上游人散去,可以聽到華頂寺的鐘聲。

據説古時華頂山上有多處茅蓬,為修禪者棲居或香客歇息處所,其中還有“李太白茅蓬“的遺址。這處西茅蓬應該是在當年西茅蓬庵的遺址上重建的,有五棟,四周以竹籬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令人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天台山,唐朝400多詩人趨之若鶩,卻錯過這裏的千年杜鵑

華頂寺位於華頂山公園的中心位置,四周古木環繞,寺前有一塊小廣場可以搞活動,再往前是墨池。經書記載華頂森林公園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初名“華頂圓覺道場”,民國以後改華頂講寺。或許是最近在維修,並沒有開山門。

從茅蓬區或是度假山莊出來,東線是歸雲亭,要經過一片國際杜鵑精品園,顯然這裏栽種的杜鵑花是採自世界各地的人工種植品種,井然有序,奼紫嫣紅,是羣遊大媽們飄絲巾的理想場所,不想登山的,也可以在這裏細數家珍。

往歸雲亭的方向是一個山坡,兩側杜鵑花夾道一條石板路拾級而上,徐霞客首遊天台山的行程第一站便是登頂華頂山,《遊天台山日記》被置於《徐霞客遊記》的篇首,如今森林公園內尚完整地保留着徐霞客登山古道,但是不是這一條不重要,重要的是,徐霞客沒遇到杜鵑花。

沿途杜鵑古樹生長在茶園周圍,或是錯落在茶園阡陌之間,布衣的茶農採茶於淺紫色的杜鵑花下,夕陽餘暉,意境悠遠。 華頂雲霧茶名聲在外,早年茶種經日本臨濟宗始祖榮西,帶到日本,由佛緣而結茶緣。

這裏附近有一座小亭,不知是不是“詩仙”李太白曾經放歌的拜經台,華頂山的雲霧,説來就來,眼前的花茶交融,算不算禪意。

華頂雲錦杜鵑是常綠、高大的灌木,高約四五米,樹冠渾圓,旁枝逸出,花蕾形如鴿蛋,包容7-13個小花蕾,頂生傘狀花序,自頭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開,足足“十月懷胎”。每年立夏前後競相開放,十數朵小花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樹千花,似牡丹、似芍藥、似芙蓉,絢麗奪目,馨香襲人。 正是“人間四月芳菲盡,華頂杜鵑始盛開。”

最特色的是雲錦杜鵑古樹羣,山上分佈達3000餘畝,樹齡多在百年、千年以上,花開燦若雲霞,世之罕見,堪稱“華夏一絕”。

這些山坡的古樹下,遊人稀少,便是攝影人最愛光顧的地方了。

登上歸雲亭眺望,視野開闊,可以看到西園杜鵑林和遠山的疊翠,儘管雲霧遮擋了落日,依然可以感受華頂的巍峨與96%森林覆蓋率的蒼茫。

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山下一個愛心形的茶園。

茶農在渾圓的茶樹上飛快地手勢,就像在古琴上彈奏着一曲《陽春白雪》,餘音繚繞山谷。

第二天在西園杜鵑林閒逛,這裏山道平緩,花繁葉茂,每入樹高花茂深處,雲霧散開,花香襲來,彷彿花神穿越古今,也算是沿唐詩之路走一遭。我不知道唐朝的時候,是那些詩人們先來,還是雲錦杜鵑先有,沒發現有關華頂山杜鵑的唐詩,反正他們是擦肩而過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1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台山,唐朝400多詩人趨之若鶩,卻錯過這裏的千年杜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