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活動板房裏的商隊 只為農民工服務

“板城商隊”是個民間羣體,每個偏遠地區大型工程背後,都跟着這樣一個羣體。他們住在板房中,靠服務於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人為生。

“板城商隊”是一個民間羣體,每一個偏遠地區的大型工程項目背後,都跟着這樣一個羣體,他們靠服務於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人為生。項目走到哪,他們跟到哪,足跡遍佈新疆、雲南、西藏等地。(圖/文 薄高鵬)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地區,為了避免對城市的污染,很多大型工業工程建設在荒漠戈壁上,這些工地遠離城鎮,人煙稀少,生活不便。然而,工程浩大建設週期長,建設者們又有諸多需求,所以就形成了一支專門服務建設者的商隊。他們在工地周圍選擇合適的地點,搭建起一座座板房,開設有超市、服裝店、理髮店、網吧以及各種風味的飯店,也就變成了獨具特色的“板城商隊”。

“板城”的商隊像工程建設者們一樣,也是來自全國各地,大部分是由農民組成。一座大型工程的建設週期一般為三年左右,“板城商隊”的人們大都也跟着經營這麼長時間,只有在春節時期,工地不開工,他們才會回到老家與父母、孩子團圓。有的商人為了節省開支,甚至兩三年不回家一次。圖為“板城”裏的一家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提供了免費的WIFI,幾位下工的工人在超市外面用手機蹭網聊天。

44歲的賈紅波與妻子金學美來自北京,他們在“板城”開了一家特色滷味店。

賈紅波和金學美有一個女兒已經結婚,所以兩口子也沒什麼壓力,跟隨商隊已經有8年了。


一位下工的工人正在光顧滷味店。

28歲的閆亞偉與妻子曼麗來自河南商丘,夫妻倆投資10多萬元開了一家餐館,為電廠建設者提供餐飲服務。夫妻倆結婚6年,一直從事這個行業,孩子已經5歲了,留在老家由父母照顧。

27歲的王小川來自河南信陽,是一家通信商店的老闆。他跟隨開日雜商店的叔叔來到這裏,投資了2萬元,賣些手機配件等,也為工人提供手機視頻下載服務。

通信商店的桌子上擺放着手機視頻下載目錄,工人只需花一點費用就可以下載自己喜歡的電影或歌曲等。

來自河南信陽的女商人和丈夫在這裏開了一家超市,他們的女兒在老家上初中,3歲多的兒子跟着父母在新疆做生意。為了減輕在家留守老人的壓力,很多夫妻會盡量帶上不到上學年齡的孩子,孩子們幾乎從出生開始就跟隨父母在荒漠戈壁上奔波,一直到上學才會被父母送回老家上學。


55歲的籍秀玲來自安徽阜陽,她與女兒帶着外孫在“板城”開了一家散酒店,丈夫在烏魯木齊擺地攤,女婿是一名海軍軍人。她説現在天氣熱了,白酒生意不太好。

來自新疆奇台本地的一位姑娘在“板城”開了一家理髮店,店裏還同時售賣服裝鞋帽等。

能在大漠戈壁上的“板城”中找到一家網吧很讓人意外,網吧頗受年輕建設者的喜歡。

因為工人來自全國各地,口味各不相同,“板城”裏也開有不同風味的小飯店。現在幹這行的越來越多,商隊有時候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因為有的工程建設給工人的工資低,甚至還會遇到拖欠工資的情況,工人的消費能力就不高,商隊的生意就不好,一年下來算算七七八八的開支,更有甚者還會賠錢。

有的商店為了吸引顧客,不但提供免費上網,還會在店外擺放一台電視機。一位商人説,前幾年生意特別好,幹“板城商隊”的人都掙到了錢。因為那個時候幹這行的人少,如今“板城”裏超市、飯店都有好幾家,什麼樣的商店都有,大家利用各種營銷手段為自己的商鋪拉生意。而工程建設者就那麼幾百號人,工程建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工人越來越少。


“板城”不僅有諸多商鋪,也是民工聚居的地方。一個工人宿舍門前寫着裏面居住人員的名字。

兩位工人下班後,從超市裏買來蔬菜等食品,準備在宿舍自己做飯吃。這樣既省錢,也可以吃到自己拿手的家鄉菜。

25歲的高小龍來自內蒙古赤峯,是一名鋼筋工,每月工資6000元,他已經在這裏幹了一年多了。下工後,小龍喝起從“板城”超市購買的啤酒。

幾位工人正在宿舍休息,天氣漸熱,有的工人直接躺在了地上。

一位商人説,8年前他在新疆的另一處工地開超市,那時候一個工地就有上千農民工,超市裏的商品隔不了幾天就要重新上貨。而現在他已經一個月沒有進貨了。這幾年大力建設的很多大型工程已經完工,新開的大型工程越來越少,隨着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也許過不了多少年,“板城商隊”也就消失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6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活動板房裏的商隊 只為農民工服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