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失去記憶
編輯導語:隨着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加快,信息更迭的速度也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昨日的熱點和新聞可能今日就已經被大眾所遺忘,昨日的互聯網紅人可能今天就被下一個紅人所取代。互聯網在擁有強大的內容涵蓋力和包容力的同時,卻正在失去記憶。
時代飛輪呼呼向前,越轉越快,我們如今,除了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之外,信息也從匱乏走向了豐盈乃至溢出,信息不斷被製造,並展現到你眼前。
很難想象在十多年前,有數據統計稱現代人每天接收資訊量是古代人(1000年以前)信息量的一百萬倍,雖然統計口徑存疑,但信息過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具體可以我之前寫的相關文章:《從“去我的收藏夾吃灰”聊起,如何從產品角度解決信息過載問題?》
用户需求在快速轉動的“飛輪效應”下,變遷得越來越快,用户注意力的快速轉移,讓產品與內容變得速朽,永遠有更光鮮的肉體和靈魂等待着曝光,除了極個別非常優質、跨越了時間屬性的內容,歷史變得一文不值。
2.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人走在沙灘上留下的痕跡
1910年,法證之父艾德蒙·羅卡曾説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句針對犯罪行為學的經典語錄,常常被我們引用,用以形容在互聯網上,人人都會留下記錄,這些記錄正是我們行為所保存的痕跡。也正是這些痕跡,保存記錄了我們的互聯網記憶。
而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隨着互聯網從PC專項移動化、信息分發的方式從搜索過渡到信息流推薦,我們的記憶正在不斷變得碎片化、封閉化,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下論斷:互聯網正在逐漸失憶。
更具體一些地説:
1)孤島效應導致記憶的碎片化
互聯網逐漸從統一走向割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角是app,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島。
在不同的島嶼上,存儲了我們不同部分的記憶,每個人都是被單維度解構,而這種碎片化的記憶再也無法建構出一個完整的“人”。
2)信息分發方式變革使得“記憶”展現困難
儘管記憶已經被拆解成無數份,但這些碎片化記憶想要被人們看到,依然是困難重重。
因為推薦算法會過濾掉這些缺乏時效性的內容,在當下的內容平台,如果內容不在24h甚至更短的時間被及時曝光並引發互動,那麼基本就不會再被分發了。
這也就意味着,即便互聯網已經是當下最迅捷的信息存儲媒介和信息傳遞媒介,但記憶信息保存和傳遞依然顯得奢侈,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與其他新熱內容格格不入,被徹底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二、內容速朽與人物短期走紅並消亡1. 內容速朽,內容質量卻全面滑坡內容飛速過期,不説其他,就拿筆者自己舉例,再看半年前自己寫的文章,其時代侷限性都表現的非常明顯,內容在時效上的過期越來越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內容討論主題的過期。
而以公眾號文章舉例,今天的絕大多數公眾號文章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1-2天,在推出後若沒有取得病毒式的輿論連鎖反應,那麼2天以後不會再有太多人去閲讀。
平台的算法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這種現象的產生,但新的內容更奪人眼球、CTR更高、時長更長,用户已經對內容用實際行動投票了,沒有平台會逆用户需求做推薦。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筆者此刻縮寫的這種文章並不會在任何平台得到高曝光分發。
在這種“快,更快”的內容創作風氣下,內容創作者自然更加註重內容的短期分發效率,標題黨、色情低俗擦邊球等內容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奇。
咪蒙為首的洞悉人性大師,盡情地玩弄着人性中最陰暗醜陋的一面,轉化為高CTR、高互動的內容,供給側和需求側質量關全面失守。
我們驚訝地發現,和十年前相比,人們能看到的內容並沒有更優質,反而可能更低質,這既是內容創作者短時的鍋,更是浮躁時代所帶來的弊端之一。
2. 人人可以走紅15分鐘,人人也僅僅可以走紅15分鐘“選秀綜藝氾濫,流量明星受眾都不夠用了”,這是最近很多用户的調侃,面對層出不窮的偶像和明星,觀眾也逐漸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之前的明星可能從推出到進入觀眾眼簾,需要的數年的打磨,真正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
但如今,明星的產生只需要一檔綜藝節目,甚至只要一個簡單的15s抖音片段,我們見過了太多被催熟的偶像明星,看着她從怯生生踏進娛樂圈大門,紅極一時,再過一段時間迅速過氣。
安迪·霍沃爾的名言
上世紀,波普藝術家安迪·霍沃爾曾説過: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出名。
這個洞察如今來看已經保守,短視頻的15秒就可以讓人一夜成名。
但或許安迪·霍沃爾沒有説出的內容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可能每個人只能成名15分鐘。
“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是人之本性,當下的算法和平台都是順應人性在迭代,這樣的結果是這種對過去記憶摒棄被放大,用户逐漸主動或被動的拋棄了自己的記憶。
三、再無長尾,頭部化帶來記憶趨同一個很令人痛心的事實是,當下的興趣和喜好因為信息分發方式的變革而逐漸統一,小眾長尾內容能夠展現在其他圈層用户面前的方式越來越少,比例越來越低。
這導致的是大部分用户形成的互聯網記憶就是公共記憶,你可以問普通民眾,最近三個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可能100個人的結論有90個人都是趨同的。
“長尾理論”的失靈,在所有的內容形態中逐步顯現。
比如説抖音平台上的短視頻內容,顯然是“二八原則”的勝利,大量普通人創作的長尾短視頻內容直接沉默掉,並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不再有可能被更多用户發現。
而一向秉持着“公平、普惠”價值觀的快手,也在今年商業化的進程中逐步釋放自己的公域流量,測試單列視頻展現,這無疑也標誌着長尾理論的全線潰敗。
四、結論縱然秉持着悲觀想法得到了令人喪氣的結論,筆者依然對未來是懷有期望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人天性的自由發展絕不會走向自甘墮落。
達到某個臨界值的時候,總會有先知者,先驅者振臂高呼,將那沉默的大多數喚醒,那時候,可能又是一番新的景象。
只不過,那一刻還未到來。
#專欄作家#隨心將夜,微信公眾號 : 互聯網菜鳥產品進階之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社交賽道和社區發展,擅長分析行業趨勢。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