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努力把好的教育辦出來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本文轉自:人民網

  圖①:錫山高中學生在研創課上測試電路。
  資料圖片
  圖②: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
  資料圖片
  圖③:錫山高中校門。
  資料圖片

  走進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正值上午大課間。學生們從教室魚貫而出,有的在操場上跑步,有的拿起掃帚清掃校園,有的來到校園農場照看作物……到處歡聲笑語,到處都是活躍的身影。

  在無錫,錫山高中很有名氣。不僅因為這所學校教學質量高,更因為這裏的學生氣質卓然——與他們攀談幾句便會發現,這些孩子普遍自信開朗、談吐大方,幸福感高、焦慮感低。

  什麼是好的教育?在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看來,“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

  作為地處城鄉接合部的一所高中,如何既直面高考的競爭壓力,又讓學生享受學習、享受生活、享受成長?錫山高中的探索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發。

  張弛有度

  “就算是高三,也應該保持一個基本的節奏,該跑步的時候就去跑步,該做題的時候就去做題”

  在接受採訪時,高三學生尤書元會時不時看一眼手錶。

  本以為是採訪耽誤了他的學習,可意外的是,小夥子説:“是去彈琴,我每天都要練琴至少一小時。”

  “他成績很好,如果正常發揮,考上名牌大學是很有希望的。”一旁的班主任説道。

  “藝術是愛好,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説這句話的時候,尤書元的眼裏有光。

  培養優雅生活者、每週一節藝術課,是錫山高中的特色之一。怎樣在一週一節課的短暫時間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唐江澎思來想去,選擇了合唱。每個學生都可以接受專業的訓練,用自己的嗓音——人身體自帶的最美的樂器來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表達美。

  “畢業典禮上,幾百個孩子站在禮堂裏,分成4個聲部,合唱起屬於他們年級的那首歌,這場景會讓人熱淚盈眶,這是屬於他們的共同文化記憶。”合唱指導老師艾佳瑩説。

  除了藝術課,每天一節體育課,也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一直會持續到高考停課前。

  從下午第七節課開始,學校的操場、體育館就熱鬧起來。學生們按照年級順序依次上課。籃球、足球、游泳、擊劍、跆拳道、瑜伽等16個運動項目課程可供選擇。

  每當看到學生們奔跑跳躍的身影,唐江澎都很有感觸:“因身體原因受到限制,我對運動充滿渴望。作為校長,我更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運動的快樂。”

  人作為一個生命體,講究的是張弛有度。唐江澎説:“就算是高三,也應該保持一個基本的節奏,該跑步的時候就去跑步,該做題的時候就去做題。”

  怎樣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唐江澎一直在想、在做。比如:

  打造與眾不同的教室佈局。每間教室都配有一個與之連通的小教室,每個小教室都是一個“圖書館分館”。小教室裏有500餘冊人文、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供學生借閲。這些書籍與圖書館書籍流通,每學期更新一次。

  開展“模擬城市”活動。課間的“匡園街區”十分熱鬧:匡園學生銀行、匡園郵局、誠信超市等,學生各司其職,街區運轉井井有條……

  教育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在錫山高中,從“分的教育”到“人的教育”,如今已慢慢由理念變為現實。

  為愛而學

  “一週40節課,格子裏填充什麼內容,每部分佔多大比例,體現了學校對教育的理解”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在唐江澎看來,分數是教育不可迴避的內容,不關注分數,不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對任何學校來説都是不負責任的。

  那麼,怎樣平衡“教育的根本目標”和“升學的硬指標”?

  “核心路徑就是課程設計和管理。”唐江澎説,“一週40節課,格子裏填充什麼內容,每部分佔多大比例,體現了學校對教育的理解。比方説高三數學,我劃出5個格子的空間,那麼老師就要在這5個格子裏,通過有效教學來實現教學目標。”

  在眾多課程裏,學生們最喜歡的是面向大學專業大類的研創課程。目前,學校開設了56門研創課,涉及新工科、數理、文科、醫科、農科等專業領域,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自主選擇。

  在數理大類的量子計算課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與粒子物理專業博士陳明擔任授課教師。“對中學生來説,這門課的挑戰是比較大的。雖然選課的只有十幾個人,但他們是真的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有時候課間休息,他們會主動要求我再多講一些相關的內容。”陳明説。

  “通過這樣的課程,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從為分數而學轉向為愛好而學。”唐江澎説:“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做到把高中的學業,大學的專業,踏入社會安身立命的職業,人生建功立業的事業,襟懷天下、造福人類的志業貫通起來,他就有了持久的學習動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奮鬥動力。”

  前不久,江蘇省中學生閲讀與寫作大賽傳來好消息,錫山高中高三學生倪嘉璐獲得高中組特等獎。倪嘉璐的成功得益於學校豐富多彩的人文課程。經典閲讀、話劇公演、新詩朗誦、辯論賽,種種體悟式教學讓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以前讀書大多囫圇吞棗,現在我更注重深入閲讀,更想要走進作者的生活,理解文字背後的意藴。”倪嘉璐説,“閲讀寫作將會是伴隨我一生的愛好。”

  學生吳逸萱一直選修微電影製作課,還拍攝過一部學校的紀實短片。高考填志願時,她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聲音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實現了愛好與專業的完美結合。

  學生鍾皓隆在一次聆聽物理學教授的講座後,對物理產生了好奇,後來又多次研修物理課程,下定投身科研的決心。如今,他已成為中國科技大學力學專業的一名學生。

  因為熱愛,所以好學,心中有夢想、腳下有方向,在錫山高中,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

  相信改變

  “如果我們學校能夠做成功,那麼其他學校就也能參考”

  唐江澎對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源自他特殊的生命體驗。

  1979年,唐江澎在陝西省洛南縣參加高考,成績名列前茅。但身患小兒麻痹讓他與大學失之交臂。為了排解內心的憂愁,唐江澎主動給其他落榜的同學輔導功課。第二年這幾個同學都考得不錯,這件事引起了當地教育局的關注。

  在教育局的安排下,17歲的唐江澎走進陝西洛南中學,成為一名輔導老師,後來又成為一名民辦語文教師。1993年,唐江澎南下,通過應聘來到錫山高中。

  “進來以後校長就給我安排一個任務,整理校史。”唐江澎回憶道,“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學校的一張老照片。”

  那是一張小男孩的單人照,上面寫着“一學年以上不缺課者”。唐江澎想,這是80多年前的照片,當時照相應該是很隆重的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學校管理者給一年以上不缺課的孩子拍照?

  從這張老照片裏,唐江澎看到一種非常樸素的、對人全面發展的關注。

  “我常常在想,校長把鏡頭對準誰,教育就在哪裏聚焦。”2006年,唐江澎成為錫山高中校長後,設立了“校長特別提名獎”。獲獎的有每天堅持跑步的學生,有天天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的學生,有志願服務表現突出的學生……

  “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刻骨銘心的愛,正因為這種愛,我們才能夠努力地把好的教育辦出來。”唐江澎説。

  教育的許多問題往往交織複雜,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基於這樣的認識,唐江澎常常默唸四句話:朝着正確的方向,設定有限的目標,探索專業的路徑,相信時間的力量。

  “哪怕有些改變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一定要相信,只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就能在歷史中呈現出其應有的價值與力量。”唐江澎説,“比如體育課,從一週兩節到每天一節,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現在已沒有人會去爭論體育課需不需要每天一節、會不會影響高考成績這樣的問題。”

  區級管轄的中學校長、國家課程方案專家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在別人眼中,這些頭銜意味着榮耀,可對唐江澎自己來説,這些更意味着責任:“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國家倡導的教育理念一點點做出來。如果我們學校能夠做成功,那麼其他學校就也能參考,人民羣眾對教育的美好願望就能實現。”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