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伴君如伴虎:一次宴會要了兩個兒子的命,功臣憤而揮劍自刎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明太祖朱元璋,泰定五年(1328)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參加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元朝末年,朱元璋帶領眾將士,西戰陳友諒、東伐張士誠後,又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他在應天府即位,建立明朝,開創了“洪武之治”。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戰績卓越、勤政愛民、治國有方,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好殺功臣。在他南征北戰的那幾年,陪在他左右的忠臣名將可不少,如用兵如神、驍勇善戰的開國第一武將徐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遇春,以及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劉伯温等。

朱元璋親手打下的江山,自然不想自己百年之後,拱手他人,因此他十分忌憚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臣們,擔心他們功高蓋主,給自己的後世子孫們留下隱患,所以在明朝34位開國功臣中,就有14位被朱元璋誅殺,甚至滅族、流放。其中死的最為壯烈的莫過於與常遇春齊名,並稱朱元璋麾下“二虎將”的傅友德。

傅友德,安徽相城人,家裏世代為農。元朝末年,政治腐敗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因此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事件,傅友德自此開啓“軍旅生涯”。元至正十年(1350),他投奔紅巾軍,成為一名士卒,元至正十八年(1358),他跟隨李喜喜進入蜀地,因不被重用,他轉投陳友諒,三年後,輾轉多年的傅友德終於歸入朱元璋麾下,當時他興奮的説道:“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朱元璋對他頗有好感,遂提拔他為將領,跟隨常遇春共同作戰。

此後,傅友德跟隨常遇春營救安豐、掠奪廬江,之後更是協助朱元璋大敗陳友諒,接着又獨自率數百人戰士勇奪高冠山,而後在淮東拿下張士誠江北轄區,還在洪武元年(1368)率先攻破了元朝都城...幾年間,傅友德為明朝江山的建立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傅友德為潁川侯,子孫世襲!

然而,在加官進爵後,戰功顯赫的傅友德卻沒能阻擋傅家的災難。在藍玉以謀反罪名被朱元璋誅殺後,傅友德因平日裏和藍玉私交甚好,便引來了朱元璋的無端猜忌,至此,君臣關係破裂。

張岱的《石匱書》中曾有記載:“會冬宴,從者徹饌,徹且不盡—蔬。太祖責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來!’友德出,衞士有傳太祖語曰:‘攜其首至。’頃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驚曰:‘何遽爾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過欲吾頭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屬於遼東、雲南地。”

在會冬宴之時,朱元璋宴請百官同樂,在進入大廳門口時,他見到在門口執勤的傅友德的兒子沒有按規定佩戴好劍囊,當下雖然沒有説什麼,但卻早已心生不悦。在宴會上,傅友德對菜品不太滿意,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朱元璋發現了之後大為光火,當眾指責傅友德父子不守宮規、不懂禮數,傅友德立即站起來請罪,但是沒想到朱元璋更生氣了,他怒吼道:“你有什麼話要説,誰要你站起來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文武百官全都屏住呼吸不敢喘氣,過了一會兒朱元璋又説道:“去把你兩個兒子叫來”,傅友德出門之後聽見殿門口的傳旨侍衞説道:“帶兩個兒子的人頭來見!”傅友德此刻猶如五雷轟頂,沒想到自己追隨了大半輩子的主子居然已經容不下他們父子了!

士可殺不可辱,於是傅友德提着兩兒子的項上人頭回到宴會上,朱元璋看後故作驚訝的説:“你怎麼如此殘忍!”傅友德把兩兒子的人頭扔到地上説道:“你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今天我就一併成全你”説完便揮劍自刎。朱元璋見傅友德在百官面前如此不尊重自己,盛怒之下他便將傅友德的族人發配至遼東、雲南等地。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作為皇帝掌握着他人的生殺大權,“白手起家”的他,當然會格外珍惜自己徒手打下的江山,也希望自己的後世子孫得以承襲,所以才會異常的警惕那些功臣名將。但他這麼做卻讓許多根本無意謀反的大臣含冤而死,也讓其他仍然活着的大臣活對其寒心,實屬不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