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最霸氣的時代“強漢盛唐”,其根源出自於這句話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經典

刀叔觀點: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眾所周知,曾經縱橫大漠、稱霸草原的匈奴人,他們憑藉強大的騎兵部隊,來時呼嘯而至,去時如風而退,幾百年來一直是中原漢族人的噩夢。

強如秦始皇,雖然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但也要靠修萬里長城來抵禦匈奴人。漢高祖劉邦,曾經放倒了勇武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卻也差點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活擒,最終只能靠送錢、和親來平事。然而該來的終於來了,中國歷史上一位最低調的帝王,卻把匈奴人這貨給打殘了,並做出了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事——“定胡碑”。


西漢王朝在經過“文景之治”的厲兵秣馬之後,在千古一帝漢武帝的指揮下,經過衞青、霍去病等名將的多次打擊之後,漢、匈雙方已經完全扭轉了攻守態勢。

雖然因為漢武帝晚年的幾次用人失當,至使漢軍在出擊匈奴時吃了幾次敗仗,但漢、匈雙方的整體實力差距卻越拉越大。在漢武帝去世後,匈奴人也曾趁機對漢朝發起過多次反攻,但都被擁有強大邊防力量的漢軍暴打,漢昭帝元年(公元前80年),匈奴兩萬多騎兵犯境,卻被漢軍一陣斬殺九千多人,就連主帥甌脱王也被漢軍生擒活拿了。


公元前74年,當漢宣帝劉詢登基時,一直靠搶劫過日子的匈奴人,在本分了一段時間後,已經憋壞了的他們又有想法了。他們趁着漢宣帝剛剛登基,又是一位年輕低調的皇帝,便想出來大撈一把,但是他們仍然不敢同漢軍正式交鋒,而是將怒火發向了漢朝的附屬國——烏孫,然而匈奴人無疑是自尋死路,用惹禍上身來比喻他們最恰當不過,如果他們知道後果有多嚴重時,一定會痛哭流涕、悔不當初了。


漢宣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低調的不能再低調的帝王,低調到不熟悉西漢歷史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還有他老人家這一號。

然而這位年輕且低調的漢宣帝,其政治、軍事能力卻是西漢帝王之中的最傑出的,即使是將他放在整個兩漢四百年的的眾多帝王中,漢宣帝仍能排在前幾位。當匈奴人攻打烏孫的消息傳至長安後,朝廷上一片反戰之聲,大臣們都認為烏孫遠在西域,而漢軍勞師遠征將得不償失,但漢宣帝卻認為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的時間到了,於是他力排眾議,對匈奴人進行堅決打擊。

漢宣帝一面派使者常惠星夜急赴烏孫,動員烏孫的五萬軍隊迎敵,另一面命十五萬漢軍精鋭,五路齊發,準備給匈奴人來個大放血。當氣勢洶洶的匈奴人聽到漢軍出關的消息後,嚇得拔腿就跑,整個草原的匈奴部落全部向北遷徙,這五路漢軍對匈奴人形成了五個多月的碾壓,但也僅僅斬殺了一千多匈奴人,這些匈奴人跑的有多快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令匈奴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雖然躲過了漢宣帝的正面打擊,卻沒有躲過漢宣帝的奇兵突襲。被漢宣帝派往烏孫的使者常惠。常惠幾乎是與蘇武同樣的被後人敬仰,曾官至漢宣帝時期的右將軍,他作為蘇武的副手,一同出使匈奴,也一同被匈奴人囚禁了十九年,終於在此戰中一雪前恥。當匈奴人正在躲避漢軍的追殺時,常惠卻率領五萬烏孫軍隊,乘機端了匈奴人老窩,斬殺兩萬多匈奴人,俘獲三萬九千多人,牛、馬、羊等牲畜其實餘萬頭。


此時此刻,低調的漢宣帝並沒有就此放手,而是文武並用,一面時不常的給匈奴人放點血,另一面分化匈奴人,使他們自己之間大打出手。他派名將鄭吉率一千五百名屯墾的漢軍,聯合西域的各個屬國一同出兵攻打匈奴,在歷經八年的浴血拼殺之後,終於將天山南北劃入大漢帝國的版圖,並在此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原本在這一地區的匈奴日逐王,最終也被迫向大漢帝國投降。


另一面漢宣帝運用大智慧,採用離間之計分化匈奴人,讓匈奴人窩裏鬥。這些匈奴人在利益面前,也是為了搶奪單于的王位,在幾年之間,竟殺出了五位大單于,而在不久之後,就只剩下了兩位大單于,那三位當然是死於他們之間的互砍。到了這個時候,昔日曾經縱橫大漠、稱霸草原的匈奴人已經日落西山,對中原構不成任何威脅了。而華夏漢族歷史上最霸氣的“定胡碑”就是在此時所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三年每日原創,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自媒體矩陣。工作室將在下週進行內容改版,希望您能持續支持我們,也希望您能多提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