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變革在即,誰能搭上這列快車?

中國教育變革在即,誰能搭上這列快車?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根據2019年的最新統計,中國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毛入學率超100%,高中的毛入學率達到88.8%。這樣的K12教育普及成績,全球罕見,更不要提多達14億的人口基數。

整體國民的教育水平提升的好處顯而易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的數字,中國成年人文盲人口在過去20年減少1.3億,下降幅度達到70%。

前所未有的廣泛普及,讓中國K12教育的公益性展露無遺。但依舊產生了部分異議:特定區域的教育資源還是比較緊張,整個教育體系的教學練測評環節還存在應試教育導向等等。部分教育最終成績的確引人思考,中國雖然受教育基數大,但是在諾貝爾獎等國際頂尖學術大獎中收穫仍很少。

幸運的是,跟諸多受到疫情影響,進而改變發展路線的行業一樣,中國的K12教育也在疫情之後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思考、規劃的機遇。

全中國K12教育的前進“動力”

在發展K12教育這件事上,中外的戰略差異巨大。尤其是在“質變”or“量變”的選擇上。

發達國家的教育體系建立較早,量變和質變基本同時進行,且基本沒有宏觀戰略上的組織。中國作為後來者,中國彼時面對的是整體羣眾的基礎教育水平低下,是一個”從0到1“的問題,“量變”恰恰是最直接的答案。而在中國整體K12教育完成“量變”,基礎性的覆蓋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從整體戰略上轉向“質變”,進一步提升K12教育水平勢在必行。

毫無疑問,“質變”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少老牌發達國家的K12教育體系中,“育”明顯重於“教”,最典型的莫過於十分重視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這種理想化的、充滿自由性的教育思路,實際上用加重羣體優劣分化,換來了少數學生個體的可能,這甚至可以説是另一種“不公平”。

教師的“時間稀缺”也是真實存在的,還很容易讓教師陷入“沒有時間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沒有時間學習新教學技術-沒有時間設計流程製作教學資源-不理解和牴觸教學質量進一步升級”的惡性循環。K12教育中存在的“坑”還不只上面這些問題,其他還有例如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匱乏、校驗體系和資源建設仍不成熟等等。

這些破教育發展中的種種枷鎖,如果想通過堆資源解決,只會更加勉強。唯有教育環節中的技術升級,才有希望最高效率地帶領教育實現跨越式升級。

未來的“教室”,應該長什麼樣?

2019年底,全球互聯網巨頭谷歌,就專門從第三方的視角,對全球課堂教育進行了一次趨勢分析。

通過對14位全球教育專家和國家教育思想領袖的採訪、過去兩年行業相關出版物的學術文獻綜述、教育部門的政策分析和教師調研,最終確定出了8個K12教育趨勢——

01數字責任:

幫助學生與科技建立健康的關係,讓他們成為安全、自信的數字世界探索者;

02生活技能和勞動力準備:

包括髮展實用的職業技能、溝通策略和領導才能。

03計算思維:

着重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編碼和STEM主題的課程可幫助學生做好應對未來挑戰的準備;

04學生主導學習:

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從學到的知識到教室的運作方式;

05協作教室:

採用鼓勵創意,協作和靈活性的教室佈局;

06連接監護人和學校:

促進父母與老師之間的對話;

07創新教育法:

教師花更多時間在課程設計上,而不是管理任務;

08新型技術:

將新興技術(例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納入課堂。

這些趨勢中或多或少都有技術的影子:無論是數字社會下的生活、還是數字化的人與人連接、還是智能化的課堂學生管理、抑或是自動化的日常性事務輔助,最後還包括對最前沿技術本身的學習。

從邏輯上説,這也是正常的。進入一浪又一浪的工業革命之後,科技早已前所未有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而教育作為人類社會傳承、延續的關鍵,自然也會被技術所改變,這種大趨勢下,堅持傳統很可能意味着按下“自我淘汰”的按鈕。

根據國際知名諮詢機構Gartner預測,2020年85%的客服中心將無需人類參與,另一家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更直接表示未來10年50%的工作會被AI和機器人替代。整個人類的工作未來都將再次經歷創新和變革。

但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才是社會的根本。面對信息化的推動,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用信息化手段培養學生技能,幫助他們在創新能力上跟上社會變化的速度。

如何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

在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

作為全球信息化浪潮的重要推動力,英特爾不僅資格老,同時也涉足多個行業,構建自己的解決方案,教育也在其中。基於自己對於信息化教育的全方位瞭解,提出了自己的未來信息化教育願景——360度教育創新。

具體一點説,英特爾360度教育創新解決方案,就是通過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信息技術,助力智慧校園、智慧教室及智慧課堂的建設,提升智慧教育環境、資源治理平台、素質教育實踐和混合學習模式四個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推動教育均衡,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管理效率,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通過提供良好的基礎教學環境為智慧教育服務,通過計算平台服務達到資源的平衡與治理,用教育創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智能終端、網絡課堂等多種學習工具和學習形式來普及雲商教育,打造混合學習模式,讓資源普及、網絡扶貧落到實處。最終支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360度學習體驗,以教師和管理者為中心的教學和管理創新,培養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基於以上整體構想,最終需要建設的,就是智慧校園。

以英特爾攜手合作夥伴藍鴿集團打造的“浦東數字學習中心”為例。由上海浦東教育局主導,選取15所中小學校參加首批試點,建設集計算機教室、電子閲覽室和數字語音教室等為一體的浦東數字學習中心,是整個中國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教育改革的最大膽之舉。

中國教育變革在即,誰能搭上這列快車?
一體化智慧校園建設內容部署示意圖

整個浦東數字學習中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智能化和一體化。在學校端,教學終端環境、教學輔助設備、學校教學應用、錄播系統、人臉識別系統、電子班牌系統、理化生虛擬實驗平台等一系列軟硬件產品被部署。

在教育局端上,主要建立了一套大數據、可視化的教學應用集成展示系統。通過調用學校端的數據,能夠實現在線巡課,智能管控教學設備等。

中國教育變革在即,誰能搭上這列快車?
在線巡課及遠程評教督導系統教學巡課界面

為確保智慧教室各種軟件的服務工作及信息傳輸交換、聲音功放等功能的實現,保證師生的正常教學活動,浦東數字學習中心的每一間智慧教室都配備了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藍鴿智慧主機”,作為教室的控制主機。

藍鴿智慧主機及其各類應用軟件,通過一體化設計,保證了系統的高可擴展性,令“教育+AI”成為可能。智慧教室得以涵蓋教學、錄播、直播點播系統,遠程教學、會議系統,智能班牌系統,課堂互動系統,智能考勤系統,學情分析系統,智能門禁系統。

在智慧校園之外,課程內容上的創新也很亮眼。英特爾專門打造了前沿且易用的智慧教具:自動駕駛模型車、智能機器人、VR模擬飛行機器人等。這些智慧教具均由英特爾AI芯片驅動,幫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直接貼近學習編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知識。

上面提到的各種解決方案、和其對應的教學能力,最終幫助英特爾將未來教育的三大要點實現——

  • 全場景教學,覆蓋從教室擴展到校園擴展到家庭的整個教育場景;

  • 時空關聯性,用信息的傳遞將時間和空間串聯起來,形成更完整的教學體系;

  • 個性化教學,改革教學行為促進個性化教學的深入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基於英特爾這家全球IT巨頭特色且獨有的教育創新技術架構。

當然,英特爾推動教育創新這件事中,也有着生態的影子,英特爾在這一塊也繼續發揮着自身IT巨頭的影響力,通過和更多的信息化教育企業、開發者、服務商聯合起來,構建起內容和創新的生態。以一個更加全面負責的姿態,推進新時代的教育創新。

這或許是一個最肩負社會責任的IT科技巨頭的身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教育變革在即,誰能搭上這列快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