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長任煒東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朝陽附屬學校校長蔣立紅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張海霞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校長陳春紅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芳草地國際學校世紀小學校長吳建國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府學衚衕小學朝陽學校校長張麗紅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校長藺龍燕

以科學家精神引領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以學生的真實學習為中心促進全面發展,“最美教育”成為學校未來發展創新動力……“十四五”期間,朝陽區教育系統將培育創建百所教育文化示範校,通過“以點帶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全區教育文化內涵創新與全面提升。

朝陽區學校文化建設自2007年啓動,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在十幾年的學校文化建設基礎上,提出了“理想教育文化”。經過近5年的時間,朝陽區各課題學校真正發生了改變,課堂已經初步實現了由追求知識教學向育人價值的轉變,由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轉變,由統一標準的教育向尊重人性的教育的轉變。孩子們不僅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敢於質疑、敢於表達、樂於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們不僅關注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更加註重師生間的對話、生生間的對話,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實現了自我的成長。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朝陽區教委獲悉,第八十中學、北師大朝陽附屬學校、首師大附屬實驗學校、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芳草地學校世紀小學、府學衚衕小學朝陽學校等成為首批入選的教育文化示範校,未來將通過自身發展帶動提升區域教育影響力。

學校教育文化建設引發的教育變革,示範校最有發言權。連日來,北青報記者採訪了7所示範校校長,分別圍繞課堂文化、教師團隊文化、家校文化等教育文化建設展示成長與收穫,分享心得與體會。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以科學家精神引領

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2012年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成立“王選創新實驗班”,旨在激勵和教育學生,以王選院士為榜樣,學習其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讓更多的學生對於數學和信息學科產生興趣,今年學校建立了‘王選創新實驗基地’,以科學家精神引領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整合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聘請一流的學者專家,架構科學、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機制。”第八十中學校長任煒東説,該基地與各級科協、市教委、市級各科技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結合,比如與北京市“翱翔計劃”、“雛鷹計劃”、“英才計劃”、“後備人才培養”等有機結合,加大培養力度,突出人才培養特色,提高拔尖創新人才的質量和水平,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

此外,第八十中學也在不斷深化具有學校特色三級立體分層的德育校本課程體系。比如,學校先後出台《優秀畢業生評定製度》《博覽羣書獎評選辦法》《感動八十評選辦法》等規章制度,組織班級學生全面、客觀評價身邊每一名同學,鼓勵學生向身邊的優秀典型和榜樣學習;全方位為學生創造與時代最前沿的精英人物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探求科學知識、人文涵養和文化之源,提升廣大學生的內在素質,學校每年組織多次名人名家進校園課程。

北京師範大學朝陽附屬學校:

以真實學習為中心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朝陽附屬學校自建校以來,一直致力於現代學習特點與學習方式的探索,研究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以期促進學生有效發展,更好地實現教育目的。“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應該是主體性的學習,是能實現學生內在素質與能力持久變化的學習,是能夠幫助學生做好迎接未來準備的學習。”北師大朝陽附屬學校校長蔣立紅説,項目學習是在多年探索實踐中運用的一種能較好協調學習特性與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與核心素養和諧發展的教學組織方式。

“剛剛畢業的2022初中部畢業生,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受到多因素限制。我們盡最大可能創設學習情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蔣立紅表示,僅項目學習累計開展53項,涵蓋全部學科,且三分之二以上項目覆蓋全體學生。在對該屆師生進行的問卷和訪談結果顯示,項目學習因其自身特點和有效組織實施,比如任務驅動、與生活實際聯繫緊密、產品或成果導向、多學科融合、任務分解、學習支架清晰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等,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也打破了學科、學校的邊界,也使得學習的意義外顯和具體化,從而使學習者目標更加明確,學習動機更容易被激發,課程的內容也在師生雙主體交互作用以及生生互動過程中有了更多生成發展的空間。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最美教育”成為學校

未來發展創新動力

文化引領,目標導航,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發展的源泉。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將“最美教育”與“尊重教育”“生命教育”做了完美對接,即讓每個學生的最美生命得以更幸福地成長!讓所有學生的最美生命得以更精彩地綻放!並將學校的校訓“尊重 明德 求真 ”拓展延伸為“尊重 明德 求真 尚美”,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未來素養、全球視野、家國情懷、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最美教育”核心理念將成為學校未來發展的創新動力。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張海霞表示,學校“黨團隊旗飄起來”紅色文化建設,也為學生成長打下最亮底色。每年的重大節日、開學典禮、升旗儀式上,學校都開展莊嚴肅穆的儀式教育;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開展黨建帶團建、隊建系列主題活動,比如學校政治輔導員代表、團員代表、隊員代表利用廣播、班會、升旗儀式給學生宣講紅色故事。百名共青團員、少先隊員採訪百名共產黨員,聽老黨員講自己與黨的故事,激發師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心。

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

“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以顧明遠提出的“有仁愛之心和有致遠的精神智慧的教師”和“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文化引領,以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為重心,帶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校長陳春紅表示,學校培養教師本位意識,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使學習真正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學校制定並且組織骨幹教師學習《學校骨幹教師管理辦法》,引領骨幹教師依據骨幹職責和學校骨幹教師管理和考核細則,認真落實骨幹教師師帶徒、教學專題講座、示範引領課等各項職責和工作。”陳春紅説,學校藉助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專家資源,做好對學校五名中青年學科骨幹教師的培養工作,重點圍繞課題研究工作中的課題設計、課題推進、課題結題等方面問題,定期開展培訓活動。

不僅如此,學校還充分利用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專家資源,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及教師需求,精心組織高質量培訓,使教師靜心學習,鑽研教育教學,促進教師學習能力與專業能力提升。

同時,學校充分挖掘特級教師資源,先後設立7個特級教師工作室,以潛心研究為引領,聚焦課堂教學,拓寬視野,立足單元教學,打造精品課,引導成員不斷聚焦教學,形成自己的風格,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芳草地國際學校世紀小學:

家校攜手慧心育人

今年4月,芳草地國際學校世紀小學的學生家長們相聚“雲端”,進行了一場一個多小時的線上家長會。校長吳建國從“活力推動發展、抗疫帶動成長、雙減促進變革、團結匯聚力量”四方面介紹了學校的發展與變化,傳遞育人理念,亮出多元特色課程,分享紮實提質做法,讓“世紀娃”們新學期每一天都充滿色彩,讓“世紀園”的每一處都富有生機。會後,家長們紛紛留言表示將會一如既往地配合學校和老師們。這樣的家長會,架起了家校溝通之橋,讓家校在溝通中贏得信任,在理解中達成默契。

“學校應該充分發揮主體育人功能,我們積極探索雙減背景下更加開放、有效、互動的多元立體溝通環境。”吳建國表示,通過這樣的溝通環境,學校構建了協作育人的教育新格局,打造全面育人“同心圓”。此外,學校還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體系,基於雙減背景下家長、學生對學校課程、質量的合理訴求,聚焦線上、線下多種模式的開放與合作,家校社資源共享,構建學生成長供需平衡的“穩壓器”。不斷拓展家長學校的豐富外延,力求在雙減背景下思想一致、目標相同、措施有效,同向奔赴、和而不同,共繪學生成長、教育發展“一張圖”。

府學衚衕小學朝陽學校:

在教育文化引領下

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府學衚衕小學朝陽學校於2011年9月成立,結合朝陽實際,提出了“立修”文化。“立”是樹立,“修”是學習與實踐。“立修”之意就是生活在府學朝陽學校的全體師生要在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樹立”自己的正確目標指向,並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實踐,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想。

“學校通過文化引領教師自主發展,激發教師內驅力。比如引導教師把讀書學習當作教師發展的需要,通過各種評比讓教師清晰自己的位置,實施課題研究戰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等等。”府學衚衕小學朝陽學校校長張麗紅表示,學校實踐並探索出了一條“理論學習和準備-自我認識和反思-制定專業發展規劃-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此外,學校實施模塊式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讓老師們自定目標,自主選擇。學校力求讓教師在工作中成長,崗位上成才,實現職業發展中的幸福,為此,構建教師成長“三級階梯”,即“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幹教師”,讓教師一步一個台階,不斷向着更高的願景目標邁近。讓校園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棲息地。學校通過實施“師表工程”、“青藍工程”、“骨幹工程”、“富腦工程”,實現教師的多樣持續發展。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

構建實施“五育”

融合“幸福娃”課程體系

近些年來,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逐步構建了立體化、特色化、系統化的“五育”融合“幸福娃”課程體系。據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校長藺龍燕介紹,該課程結構以圓錐體為模型,將“五育”有機融合,自下而上分為基礎、拓展、潛能三個層次,五個課程領域分別為人文與社會、數學與科技、身心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勞動與實踐。“五育”在橫向、縱向、時空融合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更像一個陀螺在旋轉,實現了學生素養的螺旋式上升。

“幸福娃”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整體、協同推進,打破時空壁壘,貫穿學生的課內、課後、假期全時段,覆蓋課堂、校園、社區、社會、家庭、網絡等全領域。基礎類課程的實施立足課堂,發揮主渠道育人作用,拓展類課程實施強調實踐體驗和資源拓展,潛能類課程更注重課內外一體化的實施,“X項目”課程則以項目為依託,強調“五育”融合,打通“三層次五領域”。

據介紹,圍繞五育培養進行的課程構建與實施,整體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初步形成,學校也於2022年10月獲評北京市課程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本版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楊益

供圖/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38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文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