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清華經管學院鴻海講席教授、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 魏傑

稿源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20年5月14日晚,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發展與併購重組研究中心舉辦的“洞見講堂第七講”中,清華經管學院鴻海講席教授、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魏傑就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圍繞主題,魏傑主要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這一次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第二,我們怎麼辦?

一、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衰退

這種衰退是短時期的,還是中長期的?這是大家最近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經濟衰退”是個專有名詞,GDP是負增長的時候就會界定為經濟衰退。按照這個指標,我們第一季度是-6.8%,也就是去年第一季度,我們GDP的總量差不多是24萬億左右,今年不到21萬億,20萬億多一點,差不多就是比去年很明顯進入負增長。但這個負增長不是因為經濟本身所引起的,是因為新冠疫情逼停了經濟。

按照去年我們的生產能力,經濟停擺一天損失GDP的總量是2750多億,如果停擺一個月就是8萬多億。我們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尤其是2月份,大量的經濟被逼停,這樣導致我們第一季度出現了負增長,應該説第一季度是衰退了。但這種衰退是因為新基建疫情逼停了中國經濟。

所以,只要我們復產復工復業,那麼情況就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第一季度,雖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國經濟,但是沒有改變我們經濟的基本面,就是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第一,我們所謂產業鏈、供應鏈,雖然受到影響,但沒有受到重大的影響。

第二,我們的市場需求仍然存在。

第三,工業化、城市化的趨勢沒有停止,尤其今年進入都市圈的階段。

第四,我們現在的改革還沒有結束,改變仍然有巨大的空間,改革紅利還在。

第五,人力資源和人口紅利還存在。所以,中國的基本經濟面沒有受到重大的衝擊,所以,我估計第二季度,隨着我們復工復產復業的不斷推進,大致上,我估計可能會走向正增長。當然,如果不是正增長,我估計也差不多。

但第三、第四季度一定將走向正增長,我估計我們政策如果得當的話,第三、第四季度的增長可能在3%-4%左右,所以,今年我估計全年應該在2%-3%。

所以,這樣我們分析下來,這次新冠疫情確實使我們在第一季度出現了經濟衰退,但在第二季度,隨着復工復產復業的恢復,應該逐漸走向正增長,那麼第三、第四季度應該會走向正增長。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判斷,這次的新冠疫情不會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衰退,短時間,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一定衰退,很快將在第三、第四季度走向正的增長。那麼2021年,我認為基本上恢復常態。

這次新冠疫情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

這是最近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新冠疫情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實際要具體分析。在中國引發金融危機可能有五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銀行。銀行體系是否安全,如果銀行體系出現大規模的呆壞賬,那麼就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機,但現在中國銀行體系基本是安全的。

到3月底,我們M2差不多209萬億,貸款餘額是165萬億左右,呆壞賬率是2.04%,那就是比去年的最後同期相比增長0.06個百分點,我估計可能第二季度,呆壞賬還會有所上升,就是假定到1%,呆壞賬也就是3萬億左右。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銀行居民存款是44萬億,從這個角度來講,銀行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中小金融機構、銀行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整個銀行的安全。所以,銀行的狀況來看,應該是不會引發所謂金融危機問題。

第二,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如果出現大規模的兑付危機,就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現在到4月底,我們差不多債券市場的政府債務餘額不到40萬億,公司的餘額不到30萬億。政府這個債券應該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政府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即使地方政府也沒什麼問題,充其量可能就是兑付稍微延期一點而已,因為政府的信用就是國家信用,也沒有什麼風險。

那麼公司債券是商業信用,商業信用的基礎是所謂抵押,或擔保。現在如果我們的公司債券的擔保抵押大部分做得很好的話,應該是也不會引發太多的兑付危機。

雖然最近有一些企業可能債券對付出一點問題,比如出現延期,但估計不會太大。因為總的來講,我們這幾年對債券市場的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自身抵押和擔保的質量還比較高。所以,從債券市場來看,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股市。股市會不會出現大幅度所謂的暴跌,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我估計不會。

因為中國股市在我們融資中佔的比例實際還很低,中國實際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再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以後,中國股市沒有出現太大的讓人感到震驚的下跌,應該問題不是太大的。再加上最近我們對股市的所謂“欺詐行為”、“財務造假”是零容忍態度,可能會進一步推動股市的改革,就更不應該有這個問題。

當然,昨天有位同志問我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為什麼疫情爆發之後,全力以赴救股市?而且他的央行不斷地釋放流動性來救股市。實際美國救股市主要是四個原因:

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全在股市裏,因為美國的養老保險金,各類商業保險都在股市裏,股市出現問題,他的社保體系會受到重大沖擊。

美國要吸納世界的公司到美國上市,因為只有在美國上市,他的經營資本才會有收入,中國的真貢獻實際是金融資本,如果股市暴跌,沒有人去上市,金融資本就沒法盈利。

美國股市吸引全世界投資者進入,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存在的,如果股市出問題,肯定就會出問題。

美國是一個直接融資為主的國家,基本整個融資活動靠股市。

所以,美國會全力以赴救股市,有同志問我,為什麼中國沒有救股市,原因是差異很大及這樣來看,中國股市原則上講不會危及到我們研究的金融危機。

第四,房地產。房地產為什麼會影響我們的金融危機,因為中國出現地產金融化,金融地產化的形式,地產和金融的融合度非常高。

比如我們個人貸款80%是房貸,不少金融機構把貨幣的20%-30%貸給了大地產商,有的大地產商負債1萬億以上,所以人們擔心房地產會不會出現問題而導致中國出現金融危機。

我估計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就是,如果我們就從“住房不炒”角度來看,消費角度來看,中國房地產發展還有空間的,暫時不會出現我們很擔心的現象。

再加之,2020年我們進入小康社會,人們對居住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所以我們才是老舊小區改造之類的問題。所以,估計房地產價格暴跌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的。所以,我覺得人們擔心有道理,但估計不會。

第五,外匯。外匯如果出問題,也會引爆金融危機。

外匯主要兩個問題,一是外匯儲備量,就是外匯儲備量能不能應對國際支付。如果外匯儲備量不會應對國際支付就會引發金融危機。二是本幣是不是大規模貶值。現在來看,中國暫時不可能,一是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外匯儲備量還在3萬億以上,你們大家知道,我們外匯由三部分構成:

一是自己賺的錢,二是借來的錢,三是外資到中國帶來的外匯。這三方面,我們的進出口量雖然受到了影響,但每個月的順差還在幾千億人民幣,説明我們的外匯在順差,外匯在進入中國。借來的錢,中國還有借債空間,再加上國際上很多國家還是負利率,而中國還不是負利率國家,借錢沒有問題的。

疫情之後,外資的接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最近開工了幾個大的項目,外資仍然把中國看作重要的投資領域,這樣外匯儲備量應該不會受到太直接的收縮,我們的國際支付可能性不大。

人民不可能大幅度貶值,美國央行現在不斷地放水,就是美元“毛”了,這樣不會導致中國大幅度貶值。所以,我估計,外匯分析來看不會引發中國的所謂金融危機。

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這樣從影響金融危機的五個方面來看,我認為,這次恐怕新冠疫情不會引發中國的金融危機,這點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但確實會帶來經營方面的壓力:

第一,宏觀股債率可能會上升。

2017年,我們的提法叫“去槓桿”;2018年叫“結構性去槓桿”;2019年叫“穩定宏觀股債率”,最近提出來,容忍階段性的宏觀負債率上升,也就説明因為新冠疫情可能宏觀負債率會有所上升,因為我們承認階段性上升,那就是有可能出現上升了。所以,我估計有可能2021年,宏觀負債率的壓力可能會顯現出來。

第二,通脹壓力會比較大。

因為要救企業,保證流動性充足,數據已經出來的,我們3月份的M2增長速度是10.1%,4月份是11.1%,去年我們GDP增長速度6%以上,那麼我們的M2增長速度在8%左右的時候。現在已經M2增長上了兩位數,應對的GDP是負數,也説明確實流動性正確得比較快。

所以,我估計通脹率是會有所增加的。我認為,疫情結束以後,我們要解決這方面的後遺症,那就是2021年、2022年,可能我們對宏觀負債率的問題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要適當警惕,因為會出一點問題的。我們應該要應對才行。

所以,第二個問題,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我感覺不會,但確實感覺到壓力,主要是宏觀負債率和流動性的上升,可能會影響到2021年、2022年,這一點居民影響警惕才行。這是新冠疫情大家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

會不會中斷中國的全球化進程

那也就是説,中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會不會受到影響。最近看到,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斷地抹黑中國,甩鍋中國,講什麼中國的病毒,講中國在疫情防範中作假,説延誤了他們導致他們巨大的損失,要求中國賠償。所以,目前西方不少的政客和媒體在不斷地抹黑中國。

我估計,這會對我們在短時期內的全球化有影響,因為它會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中國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這樣會使中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受影響。所以,我估計短期內會對中國全球化有影響,但是中長期不會。

為什麼呢?因為國際貿易全球化的背後的主要的原則是利益原則,那就是互利共贏。只要中國為世界能提供利益,那麼中國不可能和世界脱鈎,因為最後支持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的是利益原則。而中國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能實現自身和世界的互利共贏,因為我們有三個優勢:

第一,製造的優勢。

中國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我們號稱世界製造大國。現在中國不少的產業是世界規模第一,而且中國是世界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只要中國能生產出別人需要的產品,而且很便宜、質量好,那麼中國就不會和別人脱鈎,因為你總是需要中國的產品。

所以,中國製造優勢只要做好的話,會不斷地顯現出來,導致不會產生和中國脱鈎的問題。當然,這次疫情中,我們也感覺到,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我們有五個短板很明顯。

航空不行,像大飛機發動機就不行。

材料不行。好多材料不行,像手機中屏幕這個材料我們就搞不出來。

所謂的數控機牀不行。現在許多產品人生產不出來,靠數控機牀生產。所謂數控機牀是“製造的製造”,我們是短板。

醫藥不行,很多藥我們搞不出來。

新型硬件不行。像呼吸機,我們是生產大國,大家注意,原部件這些重要的東西我們搞不出來。

所以,我們要注意到這次疫情之後,我們要把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要轉向“製造業強國”,要補這五個短板。如果這五個短板能夠補上來的話,你想想中國能生產別人生產不出來的,而且價格又便宜,質量又好的產品的話,你怎麼和中國脱鈎啊?不可能出現脱鈎的。

中國一定還會推動全球化的進程。這是第一個我們的優勢,製造優勢,只要做好的話,中國不會和世界脱鈎。

第二,市場優勢。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14億人口,3億多中產階級,那麼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中國如果繼續開放市場,很多國家的利益都在中國市場上,怎麼和中國脱鈎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才能實現的話,你想想怎麼可能和中國脱鈎啊。

所以,我們應該繼續開放市場,三大市場都應該繼續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大國。在世界市場大國的條件下,你想想,那麼和中國脱鈎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繼續開放市場,一是產品市場,二是服務業市場,三是投資市場。

三大市場,目前中國仍然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要開放,像服務業市場,像最近對金融的開放,像投資市場,我們最近不斷地減少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負面清單。所以,我估計投資市場、服務市場不斷開放,中國擁有極強的市場優勢。你想利益在中國,怎麼和中國脱鈎啊?不可能脱鈎。

我們是服務貿易需求最大的國家。中國的服務貿易需求非常大,最起碼有三項很大:

1、留學生,這次疫情我才知道,我們在全世界的留學生達到160萬人,你想想一個人學費、生活費多少,加起來給世界提供了多大的利益。

2、出國遊,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國家,最近有個資料,亞洲三個國家很着急:泰國、日本、韓國,因為他們海外遊的客户50%以上是中國大陸的,我看一個報道不知道是不是真實,日本奈良的小鹿,遊客喂東西,吃好的吃飽了,都不願吃了,現在遊客不來了,滿大街跑,見什麼吃什麼。不知道真假,最起碼發現中國這個服務貿易量是很大的,而且處於上升階段。

3、中國仍然是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需要量最大的國家,每年給世界所支付的所謂專利費用和技術費用是個龐大的數字。所以,中國這三大服務貿易量,留學生出國遊對專利和知識的需求將是個巨大的利益。你想想這麼大的利益,怎麼和中國割斷啊?怎麼脱鈎啊?

中國最後能不能進行全球化的關鍵,是部分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只要中國不斷地給世界提供利益,和世界實現共贏的話,我想不可能出現脱鈎,想脱也不可能。

最起碼剛才講的三條:市場優勢、人口的優勢、服務貿易優勢,標誌中國仍然在全球化市場中間給人們提供巨大的利益,可以實現利益共贏的。所以,我估計這次新冠疫情雖然短時期內,對中國的全球化有影響,但中長期不會,只要我們政策得當,這次恰恰會推動我們的全球化,這次新冠疫情對我們的經濟到底有多少影響,大家最近關注這三條:

一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衰退,是短期衰退還是中長期衰退,現在看來,充其量是短期衰退,充其量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都有可能轉正,不可能出現所謂中長期的衰退。

二是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現在看來,這五個方面不會出現金融危機,但確實給企業經營會帶來壓力,一是宏觀負債率可能會上升,二是流動性可能會增加,所謂在2021年、2022年,我們應對後新冠疫情的後遺症做一點處理,這點大家應該有所警惕。

三是會不會中止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國際貿易和國際交往會不會中斷,原因是現在西方一些政客在不斷地抹黑我們,甩鍋給我們,人們很擔心,我估計短期內會對我們的全球化有影響,但是中長期不會,因為這種國際化背後的主要原則是利益原則,就是我們講的互利共贏原則。

只要中國不斷給世界提供利益,在和世界利益發展中實現共贏的話,應該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的。剛才講到,我們在三個方面有很強的優勢會和世界提供利益:製造、市場和服務貿易。所以,我估計中長期應該不會中止中國的全球化進程,而且會通過這一次的調整,會更加推動中國的全球化進程。

所以,人們對新冠疫情非常關注的這三個問題和大家做一點分享,應該説,第一不會出現中國中長期的經濟衰退,第二不會出現金融危機,第三不會出現所謂全球化的進程被中斷。

這是第一個問題,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困難,我們應該承認的,而且目前的困難還比較大。

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二、新冠疫情之後我們該怎麼辦

我認為應該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今年1月份甚至到第三季度結束,叫“修復經濟”,因為停工停產停業,導致了我們很大的壓力,要有個修復的過程才行。所以,我不太主張一開始提刺激經濟,應該是修復經濟,就像人得了大病一樣,剛剛轉過來不能大補,那就出問題了。

所以,我估計第一個階段,我們重點應該是“修復經濟”,應該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以修復經濟為主。修復經濟最主要目標是“六保”: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保供應鏈,保糧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層運轉。這是核心。

“修復經濟”最主要做法是三條:

1.減免税費。對企業和個人減免税費,因為疫情期間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第一季度我們對企業減免税費7000多億。我認為,第二季度應該繼續,仍然按照第一季度減免,給第二季度繼續減免,甚至有一些服務業中間的遲遲現在不能開工的,減免税費都可以推到第三季度,減免税費是第一個辦法。

2.對企業和個人進行補貼。因為許多企業停工了,但員工的工資在照付,這種要素的費用都在照付,那麼企業壓力很大的,應該要補貼才行。對於因為失業的人就更要給補貼了。最近我調研了一下,第一季度新增就業人口減少了90多萬人,但實際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沒有增加多少。

我問了一下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補貼的失業人員是城市登記失業率,不包括農民工,實際恰恰應該補貼給農民工,結果這個沒有包括在裏面;第二,可能手續比較複雜,有人覺得為幾百塊錢,辦那麼複雜的手續,所以,領救濟金的人反而沒有增加多少,但對我們來講應該加大補助。

對現在已經就業的這些人員,按照去年的情況,應該補助兩三個月才行。但具體數字多少可以商量,有的企業補2000元,有些補5000元,都可以,但補貼必須補貼。

3.保持流動性的充足和降低利率。因為疫情影響之後,企業的流動性都受到影響,所以應該保持流動性的充足,而且應該降低利率,這樣才能使企業渡過這個難關。

所以,我想修復經濟的主要辦法就這三條。

第二個階段應該叫“刺激經濟”。“刺激經濟”應該在第四季度全面展開,要必須想辦法刺激經濟。怎麼刺激呢?拉動增長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我估計出口可能作用不太大:

第一,出口。現在全世界疫情還沒有結束,要靠出口很快拉動,我們實際不可能,保持出口順差幾千億人民幣就不錯了,所以,出口的貢獻不會太大。因此,也不應該是重點。

第二,消費。消費實際也不行,因為疫情爆發就爆發性的消費,現在看沒有爆發,而是存款額很多。因為消費是受個體影響,它是個生命體,不可能因為上一個少吃了第二就多吃了,不可能多吃。所以,消費實際很難,也不是重點。

第三,所以重點只能是投資,刺激經濟的核心是投資,加大投資才行。

怎麼投資呢?我估計分兩部分:

第一,公共產品,也就是政府投資。

政府不能搞經營性投資,重點是公共沉澱投資才行。公共產品投資,大致上我看有四個內容:

1.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叫鐵公基。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我們現在對於一些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密,像深圳到廣州還沒實現地鐵化。這種全面的基礎設施還有巨大的投資空間。

2.新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這次提了一個“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個內容:

信息類基礎設施建設,5G之類的屬於信息類的基礎設施建設;

混合類基礎設施建設,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基礎設施,像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等,屬於混合類的、融合類的所謂基礎設施建設。

科創類基礎設施建設,像大科學裝置,實驗室經濟,科創中心等等,屬於科創類的基礎設施建設。

所以,新基建是包括了三大類,一是信息類,二是混合類,三是科創類。但有的同志提出來,是不是新基建不應該是政府投資,企業投資,不應該公共產品投資。我認為,目前恐怕還屬於公共產品投資,有一部分屬於企業投資,但主要的恐怕新基建還是公共產品投資。我估計這幾條力度可能會很大的。

3.都市圈建設。我們最近提了一個重要提法,叫推進都市圈的建設,那就是比如對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城市經濟圈要加大建設。都市圈的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將對整個投資有巨大作用。我看了一個同志做了一個推算,都市圈建設對GDP的增長會拉動0.5%-1%。而且光單純靠傳統基建、新基建不行,還得加個“都市圈”。我覺得這是有道理的。

4.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公共衞生投資是重要公共產品投資,這次來看,我們公共衞生體系確實要加大投資的,無論從預警到應對都要加大投資,像這次我們建設了一些醫院。我估計疫情結束後就要把它維護下來。公共衞生這個供給能力不能剛好和需求相應,要預防,閒置才行,不然一暴發疫情就沒法應對。所以,公共衞生投資仍然是公共產品投資的一個重點。我看了一下,我們全國的這種所謂的公共衞生防疫體系都不行,都應該加大投資才行。

所以,我覺得投資的第一個叫公共產品投資,就是政府投資,重點是這四條,一是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新基建,三是都市圈,四是公共衞生體系投資。這對經濟的拉動是有意義的。

第二,經營性投資,所謂企業投資了。

經營性投資,從目前我們分析來看,投資重點仍然是三大產業:

1.戰略性新興產業。可能還是投資的重點,就是我們經常講的8個要點: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術、新一代新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這8個要點空間實際仍然非常大。

2.現代製造業。現代製造業現在一個短板,討論中間大家提了6個要點:

航天器和航空器

高鐵

核電

特高壓輸變電裝備

數控機牀

現代船舶和海洋裝備

這6個仍然是現在中國製造業重點的空間,要加速推進才行。

3.服務業。服務業還必須加速,四大服務業都應該加速。

消費服務業,像養老、家政這類服務業都得加速,醫療衞生、大健康。

商務服務業,無論是金融、商事服務還是園區管理服務現在看來空間仍然很大。

金融產品服務。

文化服務業,影視、音樂、戲劇、收藏、非遺、博物館,一系列所謂的休閒旅遊等等。

服務業仍然是投資的重點,當然,這次服務業也是受重創最大的一個行業。這次服務業受影響,有一個服務項目是逆市而升的,像網上購物,用現代技術改造服務業的項目都很厲害,這也説明我們服務業得想辦法提升才行。過去一直講,但動力不足,這次分析這個問題很重要,服務業仍然是重要方向之一。

總體來講,企業經營性投資來看,這三大產業仍然是中國投資的重點。

這樣一來,投資可能是刺激經濟的最主要的重點,分為兩大塊:一是所謂公共產品投資,四條,企業經營性投資三大產業,我估計如果四季度刺激性政策出台,資金到位的話,應該在2021年上半年,投資拉動就會顯現出來,我估計2021年有個變化,2019年,我們的貢獻裏是消費站在第一位的,實際2021年,我估計投資可能會重回第一位。所以,第二季度應該是刺激政策,重點是投資。消費未來會再次上升到第一拉動力,但2021年和未來一段時間應該是投資。

這是我們怎麼辦的第二階段,刺激性政策的重點,不是刺激出口,也不是刺激消費,是刺激投資。

第三個階段還得是深化改革,最終我們的發展還有賴於改革才行。所以,我們應該第三階段,尤其到2021年底,後半年的時候,改革應該成為主題,要繼續深化改革。怎麼深化改革呢?我認為,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三個:

第一,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重要方向,用現在的提法,資源配置上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作用,實際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真正明確生產經營的主體是企業,政府是社會公共管理主體,這是現在看到的,再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條,政府作用很大,但也就是在社會公共管理服務方面作用很大。中國這一次疫情做得很好的,政府這方面的作用發揮得很好。

但大家注意,真正的經濟經營的主體是企業,所謂企業和政府關係的改革仍然是改革的重點。企業作為生產經營主體,三大權力必須交給企業:1.獨立法人權;2.企業提取選擇權;3、投資經營權,是企業必須要擁有的。

政府的重點不在於直接干預經濟,主要制定和運作宏觀經濟政策,這又包括了所謂五大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國際收支政策、社會政策。政府的重點在於宏觀政策的運作,而企業作為生產經營的主體,他應有的權力應該給企業才行。所以,市場經濟的方向不能動。

這次在疫情的過程中間,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但我很擔心會形成慣性。疫情過去之後,會不會政府作用還在強化?應該要分清楚,這是政府作用的重點還是作為社會公共管理存在的?

現在我們要進入刺激經濟階段,注意,千萬不要過度地釋放政府的作用,我們應該考慮到更加加強才行。所以,市場經濟改革仍然是方向,千萬不要搖擺。因為這次我有點擔心,原因就是,這次在對抗疫情中間,政府尤其基層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樣會不會搞成一個印象,是未來經濟也得靠政府,應該要研究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搞清楚,我們仍然是市場經濟的方向。

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是市場,只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已。所以,企業仍然是生產經營的中心,政府是社會公共管理中心。企業作為生產經營中心,它所擁有的獨立法人權,企業體制選擇權和投資經營權都必須擁有才行。

政府的重點在社會公共管理上,他對經濟的主要做法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國際收支政策,所謂的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的運作而行,這是一個大問題,這是深化改革的一條——市場經濟。

第二,混合經濟。

混合經濟的方向必須堅持,就是各種不同經濟成分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特徵,他們都能在自己所最發揮作用的領域發揮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要平等地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作用,混合經濟是個方向。這個非常重要。

這次疫情中間,恰恰混合經濟在裏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非常有意義。所以,混合經濟是個重要的方向。混合經濟裏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對待民營經濟,這是一個核心,因為混合經濟中間,民營經濟獲得平等地位是個大問題。最近我和民營聊過天,他們告訴我不要優惠,我們實際不是優惠的問題,我們獲得平等地位就行。

優惠的意思是給了你比別人更好的條件,實際許多不是優惠,平等給我們就行。所以,對民營經濟的重點是平等地位,那就是經濟上的平等,將經營領域,融資的方式進行平等,法律才能平等,我們平等保護各類產權才行。

政治上的平等、社會上的平等,文化上的平等,整個社會應該有一種理念,不能強調什麼經濟成分高於某種經濟成分的問題,應該平等地對待各種經濟成分,這是混合經濟的重點。實際上大家注意到,最近民營經濟中間,受損害的企業比較多,尤其中小企業壓力非常之大。所以,如果我們不再平等對待,可能麻煩就更大一點。混合經濟這個方向絕對不能動搖,要平等地對待民營經濟才行。

所以,不要講“優惠”,實際我去了一下,一些地方提出來“二十條優惠”,我看了一下,不是平等,實際平等給他應有的權利就行了。民營企業告訴我們,不要優惠要平等,所以,混合經濟的核心是實現對民營經濟的平等對待,那就是經濟上、法律上、政治上、文化上平等對待。這是混合經濟方向,必須堅持。

第三,法治經濟。

法治經濟非常重要,法治經濟是整個經濟的所謂動力來源,所以,一定要堅持法治經濟,要徹底走向法治經濟。所有經濟關係的處理和保護以法律為準繩,只有法治經濟才有信心,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應該是法治經濟。中國的經濟一旦通過修復、刺激進入常態之後,我們還得回到常態上來推動改革,那麼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場經濟、混合經濟、法治經濟,這三條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我比較擔心的是,因為這次疫情過程中間,政府行政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應該的,但是一旦這個疫情過了之後,我們進入常態化的時候,我很擔心會不會出現行政性,政府性很強的傾向。所以,有必要現在就提,市場經濟、混合經濟、法治經濟,這樣才能使我們下一步改革中才能推動。

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怎麼應對上,我想我們應該分三個階段:

修復經濟應該是今年第三季度,我們提出“六保”,辦法就是三條:減免税費、補貼、保證流動性充足和降低所謂資金的成本。大致上到第三季度,可能會幫助企業和個人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

第二個階段就是刺激經濟,因為經濟總共停擺了三個季度,不刺激一下也不行,所以,第四季度我們應該加大刺激的力度。而刺激的重點不是消費,不是出口,而是投資,現在來看真正對我們很快見效的還是投資,投資分為公共產品投資和所謂的企業投資兩類。政府投資現在這四條大家都公認了,傳統基建、新基建、都市圈建設和公共衞生體系建設。

第三階段,投資應該在第四季度全面推進之後,我估計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基本可以恢復常態了,這時候就將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深化改革了。因為我們改革實際還沒有完成。

所以,要繼續深化改革,改革的方向實際是這三個:第一,市場經濟關鍵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第二,混合經濟,關鍵是公平地對待民營經濟;第三所謂的法治經濟,只有在法治經濟基礎上,人們才有信心,不然沒有法治經濟的保證,人們都移民了,怎麼去搞經濟?要法治經濟,雷打不動。而且現在憲法、民法、刑法都在完善,應該進一步進入法治經濟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這三個階段:修復經濟、刺激經濟、深化改革能夠到位,我認為,中國經濟會走過這次難關的。而且一旦走出了,我估計會改變世界格局。這次疫情可能是改變世界格局的一個重要的偶然事件,但是會推動世界格局的變化。

中國如果能率先走出疫情的影響,經濟很快邁出正步的話,那麼顯然比有些國家最起碼早半年到八個月,這樣一來,可能使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比重將更進一步提高;而且加強中國在這次疫情的刺激經濟中間,我覺得我們做得很好的,因為沒有一下子刺激經濟是修復經濟,那就是沒有太多的過度動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我們雖然承認這次,我們會是宏觀負債率階段性上升,流動性也有所增加,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我們M2都是兩位數,總體來講,我們整個財政貨幣政策還是比較謹慎的。

這樣一來,對未來的世界將有很大的影響,不少發達國家,這次大家看到,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後遺症,而中國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比較謹慎。所以,我估計,我們這次抗疫的後遺症不大,也就是貨幣財政上,未來會產生問題,但我認為後遺症不大。可能這一次會改變世界格局的,將有意義的。但前提是,我們對策的三個階段要把握好。

如果是修復經濟階段,我們過度地強調刺激可能後果恰恰相反。前段時間,有人認為,我們應該反彈性的消費爆發,結果沒想到存錢的人越來越多。這次你們知道,疫情也是人為地提出了新的認識,比如説對抗疫情重要的一個基礎是財富和物質基礎很重要。

有人在家裏待着不上班可能兩年都可以,有的人兩個月就不行,因為有人沒有財富的積累;有的企業可能停產停工停業一年都沒問題,有的可能兩個月就不行了,因為財富背後的原因。所以,人們認識到,未來要有預留才行,不能把所有財富用於消費和投資,要有餘存,無論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要保持才行。

這樣一來,人們的認識變動之後,你一開始就刺激經濟,根本刺激不起來的,因為人們有新的認識了。所以,可能第一階段我們重點還是修復經濟。我覺得財政的補貼、減免税費和流動性充足、降低流動性的使用成本,這方面的政策還可以力度再大一點,可能有好處,不要過度地強調政策,因為沒有作用的,刺激不起來的。

一旦到了刺激階段,就是所謂的第四季度開始,要刺激經濟的時候,一定要選準方向,不能亂設計,我認為,重點還是投資,我們應該把整個力量放在投資上。最近可能在刺激重點上仍然有分歧,有的可能強調消費多一點,甚至有人強調出口多一點。我估計,真正對我們經濟很快起到刺激作用的還是投資,所以,應該加大投資。

一旦投資見效之後,中國進入常規了,就要深化改革,不能拖延,應該在明年2021年的第二三季度要儘快地推動改革。接下來如果這種修復經濟、刺激經濟和深化改革,把握好的話,中國會在這次疫情中間,把“危”變成“機”,可能會導致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革,將是有意義的。

我現在還是蠻有信心的。總體來講,從第一季度到現在,我們整個政策上總體比較謹慎,有人叫保守,實際是對的,修復的時候不能像搞投資那樣搞,這沒有意義,應該研究才行。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按照"修復經濟——刺激經濟——深化改革"這個趨勢來推動的話,中國經濟應該前途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我對我們這一次未來的方向仍然是比較樂觀的。這是我和大家聊的,我對新冠疫情總體的判斷。

謝謝諸位新老朋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08 字。

轉載請註明: 魏傑:中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今年有望實現3%的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