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京開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在“開局之年”的特殊時點,在深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也承載了更多新使命。他們有哪些特別關注?準備了哪些建議上會?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加大打擊網絡誹謗力度 加快提升企業競爭力
針對網絡誹謗頻出、網絡造謠成本低、維權難這一社會問題,李東生呼籲,通過法律規範,加大對網絡誹謗行為的打擊力度,倡導大家自覺遵守網絡規範,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他建議,要完善相關司法解釋;通過案例發佈統一司法規範;通過立法明確其他社會主體的責任。比如加大網絡平台實名制管理;對“流量”至上的廣告投放模式進行規範和引導;提升“營銷號”的誹謗成本等,鼓勵公民正當維權。
李東生説,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國內上市公司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對這個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另外也缺乏足夠的社會監督。
他提出,應將低碳減排加入上市制造企業信息披露範圍。
❏首先,應建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法規體系,對標全球ESG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體系,同時將這項內容納入上市審查標準中,以此引導非上市公司遵循相關法律法規。
❏其次,應搭建碳信息披露公共平台。
❏第三,對達標企業給予政策扶持。
❏第四,引導企業樹立碳信息披露意識,完善內部信息收集機制。另外,還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加強公眾的監督意識。
對自己所從事的半導體顯示行業,李東生表示,新型顯示產業是新一代半導體領域的核心基礎產業。但中國要實現“面板大國”向“面板強國”的轉型,仍面臨諸多問題。他建議,要加強產業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持;支持產業鏈延伸拓展,構建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資,構建下一代顯示技術創新體系;支持行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目前,中國企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逆全球化可能導致在中國的全球產業鏈出現外移;另外中國製造業亟待“走出去”,將競爭力優勢擴展到全球市場。
針對這些問題,
李東生提出“支持中國企業強化雙循環、
加速全球化”的建議
↓↓↓
❏首先,重塑和完善內循環產業鏈。具體來説,要構建核心技術攻關的舉國體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高科技產業;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加強財税支持,實施針對性政策留住核心產業。
❏其次,幫助國內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具體來説,就是要建立國際貿易環境風險防控體系,要拓寬企業海外發展的融資渠道,要支持企業海外設廠,進行本地化經營。
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互聯網企業應秉持科技向善理念
記者獲悉,在即將召開的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擬提交多份建議,涉及鄉村振興、新就業、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保等領域。
在鄉村振興方面,馬化騰提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幹,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以及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所遇到的問題等。
在新就業方面,馬化騰認為要保障和服務新就業形態,要拓寬靈活就業羣體參與社會保障的渠道;為就業困難羣體提供免費在線課程和就業指導服務,建設勞動者終身學習的“數字學堂”。
在生態環保方面,馬化騰認為,推動科技企業實現碳中和,是鼓勵科技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以碳中和為契機,倒逼我國低碳技術轉型。建議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聯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等低碳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和產業互聯網結合,促進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包括優化數據中心佈局,完善綠電採購途徑,鼓勵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分佈式能源項目等。
在數字經濟領域,馬化騰提出平台經濟發展要有機制保障。針對當前平台經濟中出現的各種摩擦和亂象,他建議在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金融科技等特定領域,開展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創新試點。要進一步推動政府、市場、社會、企業形成合力,積極探索創新監管與治理方式。
馬化騰還同時呼籲,嚴格落實紅線制度,提升海洋保護地面積,建立海洋國家公園、海洋保護區、海洋公園的保護體系;建立跨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灣區重點河口的海灣生態系統修復、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提升大灣區海洋類自然保護地能力建設;擴大社會組織參與海洋類自然保護地治理;重視科技力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智慧海洋灣區的樣板。
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
編輯:梁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