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比肩海天味業,如今淪為ST,昔日“醬油第一股”是怎麼涼的?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説到“醬油第一股”,你大概率會首先想到海天味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業績規模上看,海天憑藉5000億市值+200億的年收入穩坐龍頭寶座,是A股“醬香科技”陣營的核心成員。

但要是從上市時間上看,2012年登陸A股的加加食品才是真正的“醬油第一股”。如今的加加身陷質押風波、業績原地踏步,還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同樣是做醬油,加加為什麼混得這麼慘?這家ST企業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

一、風光無限的醬油第一股

加加醬油的創始人是楊振,據説加加醬油的出現完全是個意外。上世紀90年代,市面上的大多數醬油的瓶口非常不好開,需要用利器捅破內蓋。楊振發現了醬油瓶蓋這個商機,自己發明了一種可以直接拉開內蓋、非常方便好開的瓶蓋,並申請了發明專利想賣給企業。

結果問了一圈,沒人願買楊老闆的小發明。於是他乾脆從頭做起,自己研究醬油的做法,為了能用上自己的瓶蓋乾脆從頭建立了一個醬油廠……1997年加加醬油在湖南成立,憑藉高端的定位與轟炸式的營銷很快走向了全國。

2003年,加加斥巨資4800萬元把廣告打上了央視,成功將品牌知名度打到了全國。接下來的幾年,加加繼續在央視投放廣告,在市場上穩居行業前三。到2012年公司已經實現營業收入16.57億元,並在當年上市,比海天都早了兩年。

二、上市即巔峯

沒想到,2012年加加一上市就已經達到了巔峯狀態,此後公司的業績一直原地踏步,毫無長進。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海天,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2年以來海天的淨利潤增長率始終穩定在20%左右,而加加的增速不僅上躥下跳,還經常會出現負數。

在資本市場上,公司的市值也沒有像成長白馬股那樣穩步上升。更慘的是,加加去年還因為違規擔保時間戴上了ST的帽子。

2020年6月11日,加加食品自爆公司存在違規擔保的情況。控股股東和卓越投資在沒有走賬的前提下對外擔保了4.66億元,佔公司淨資產的19.9%。次日公司停牌,之後就被戴上了其他風險警示的帽子,到現在也沒摘下來……

三、致命的多元化

加加被ST充分説明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是存在問題的,但這次擔保事件並非加加逐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而是企業內部問題累積多年後的一次體現。

要問加加為什麼會從當年無比風光的醬油第一股變成今天這樣,根本原因還是企業自己沒有走對“多元化”這條路。過早進行多元化的惡果始終在限制加加的正常發展,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1.過早的品類多元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説過,現在大多數成功的大消費企業都有一個強有力的產品矩陣,這些矩陣大多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以海天為例,公司的尖端產品就是海天醬油,每年的醬油銷售收入佔比達到60%。同時公司還有蠔油、醬類、醋等“多強”產品。

如果加加在做好醬油產品的同時,向其他品類擴張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這一步邁得太早了。從加加的收入構成上看,公司對於醬油業務並不專一,僅有一半的收入來自醬油。

要知道,海天的醬油業務收入佔比從70%降到60%用了10年,而加加的產品矩陣從2008年開始就長這樣了。在主力醬油沒有在市場上站穩之前就區發展其他業務,導致加加現在面臨“一超”不夠超、“多強”也都不夠強的尷尬局面。各個產品都沒能在細分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也導致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在逐漸下降。

2.失敗的多元化併購

眼看自己搞多元化不成功,加加還想着靠收購來實現多元。結果,經歷了三次失敗的併購之後,耗費了公司大量的精力與成本。

①2015年加加向雲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發展與主業毫不相關的鮮肉配送、日用品零售業務。結果這些業務並未盈利,兩年後加加不得不將公司白送給了別人。

②2017年加加收購辣妹子食品公司,想發展辣椒醬等調料業務。但經過半年的談判無法與對方達成一致,以失敗告終。

③2018年,賬上貨幣資金不到2億元的加加又要斥巨資48億元收購金槍魚釣公司,發展金槍魚業務,但因控制權等問題又沒有談攏……

幾番折騰下來,加加不僅沒收購到好公司,連自己的主業也越做越涼了。

四、最後

加加告訴我們,如果在主業未穩的狀態下就急於求成,反而會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守住主業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多元化發展是企業實現二次成長的重要途徑,就像海天,只要選對了路穩紮穩打,“打醬油”的生意也能比肩茅台~

文末劃重點。

有趣又有料的乾貨財經,

“小北讀財報”與您共同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