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硯
生鮮賽道正在發生近幾年影響最為深遠的變化:一邊是每日優鮮宣佈停止當日達業務,另一半是叮咚買菜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近日,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對前置倉模式充滿堅定的信念。
而叮咚買菜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也實現“首次階段性盈利”。不過,本次盈利較大程度上和叮咚買菜5月大量撤城的決斷有關。
除了堅持前置倉,叮咚買菜正在將自有品牌放在更高的戰略位置,“探索多元化的商業化模”式。前置倉模式能否笑到最後,還需要經受更多時間的考驗。
扭虧為盈
近日,生鮮賽道頭部玩家叮咚買菜發佈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買菜第二季度總營收為66.34億元,同比增長42.8%。叮咚買菜的GMV從2021年同期的53.781億元增至71.152 億元,同比增長32.3%。
其中,叮咚買菜的營收主要分為兩部分:產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其中核心營收來源是產品收入,二季度為65.54億元,同比增長42.4%,對總營收的貢獻度高達98.8%;另一個營收來源是服務收入,二季度為804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88.1%。
二季度,叮咚買菜淨虧損為3450萬元,而2021年同期淨虧損為19.374億元,虧損同比大幅收窄。而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叮咚買菜2022年第二季度淨利潤為2060萬元。過往財報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64.29億元,已經累計虧損約115億元。這是叮咚買菜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
這一定程度上和叮咚買菜5月大量撤城的決斷有關。今年5月起,叮咚買菜開始“撤城”,陸續撤出滁州、中山、珠海、清遠、江門,廊坊、天津等多個城市,在彼時被稱為“斷臂求生”。
目前,叮咚買菜App上顯示仍在經營的城市為28個,而在2021年的財報中顯示叮咚在36個城市建有1400個前置倉。
另一方面,叮咚買菜在市場營銷方面的支出大幅收縮。財報顯示,這一季度叮咚買菜的銷售和營銷費用1.4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4.2%。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表示,叮咚買菜通過關閉低效的前置倉和退出不適合前置倉消費模式的城市,增加預製菜和自有品牌等高利潤品類,這些降本增效的做法對於減少虧損開始起作用了。
此外,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疫情時期,上海銀行對叮咚買菜的支持。在上個季度,叮咚買菜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截至2022年Q1,叮咚買菜賬上的短期負債高達50.7億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有能快速變現的短期投資僅有48.5億元。
彼時,上海銀行給予叮咚買菜金融支持進一步擴大至80億元。受益於疫情和銀行借款的支持,叮咚買菜實現階段性盈利。
前置倉模式仍遭質疑?
從整個行業環境來看,叮咚買菜所採用的前置倉模式仍受到市場的頗多質疑。
就在數週前,前置倉模式的另一玩家每日優鮮宣佈停止所有當日達業務,前置倉模式的先行者折戟於此。
2019年,盒馬也曾投入測試了80個前置倉,後來這項業務止步於2021年。盒馬CEO侯毅事後表示,理論上前置倉模式是一個做不成的模式,並存在三大問題,分別是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不保證。
歸根結底,前置倉是非常典型的重資產模式,由於前置倉需要建立網絡來進行覆蓋,一線城市要達到完全覆蓋,可能需要數十個前置倉,因此前期投入非常高。
除此之外,履約成本(倉庫費用、水電費、分揀費用、騎手配送費等)也是前置倉模式下面臨的巨大成本壓力。“前置倉模式能否盈利,關鍵指標在客單價和履約費用率。”莊帥表示。
有生鮮電商從業人員告訴鞭牛士,像叮咚買菜一樣的平台,高峯時間段主要是下班時段,其餘時間則比較空閒,空閒時段平台仍需負擔騎手薪資,這就導致騎手利用效率低,成本高。
根據東北證券研報的測算,在不考慮產品從產地到達前置倉的運輸成本的前提下,一間300平方米的標準前置倉,在客單價60元,單日訂單量600-1400情況下,單筆訂單的前置倉履約費用在10-13元/單左右,是傳統中心倉電商的3倍,平台型電商的2倍,社區團購的6倍。
叮咚買菜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已經逐漸降低了前置倉的履約費用率。第二季度履約費用為15.418億元,履約費率為23.2%,同比下降9.2%。
此外,前置倉面積小導致商品種類少,超市大賣場SKU過萬,前置倉一般只有1000-2000個SKU,導致客單價上不去,這也是前置倉模式普遍面臨的難題。
前置倉的面臨的難題尚未有解,資本市場似乎對這一商業模式也沒有信心,即便首度交出盈利的好成績,叮咚買菜財報發佈當天,股價報收4.41美元,跌幅1.78%。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對於每日優鮮事件帶來的大量質疑聲音,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做出了回應。“我們很少評價友商,做好自己比指點江山更重要,另外,有些人看到一些企業遇到困難就覺得全行業都不行,我們非常不贊成這種簡單的線性思維方式。”梁昌霖稱。
“我們對前置倉模式充滿堅定的信念。”梁昌霖還表示。
不過實際上,叮咚買菜也意識到前置倉模式的弊端,正在積極探索更多類型的業務提升利潤空間。
此前,每日優鮮宣佈與騰訊零售合作,開始依託主業向零售雲等業務擴展,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早在2020年,叮咚買菜就嘗試以做自有品牌、研發預製菜、開線下店等模式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2020年6月,叮咚買菜獨立快手菜部門,推出“拳擊蝦”、“叮咚大滿冠”、“叮咚王牌菜”等自有品牌。2021年7月,叮咚買菜在上海總部附近開了3家名為“叮咚早上好”的線下早餐店。
在今年3月,叮咚買菜控股子公司上海雨生百穀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B端預製菜獨立品牌“朝氣鮮食”,該品牌70%的產品都是預製菜;今年6月,叮咚買菜上線健康飲食頻道“輕養星球”;此後,叮咚買菜還推出了自有精釀啤酒品牌“1972農場”。
企查查數據顯示,叮咚目前有280個已註冊商標,涉及了啤酒飲料、農林生鮮和方便食品等多個分類。目前,叮咚買菜已擁有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滿冠、拳擊蝦、保蘿工坊、良芯匠人等共計超20個自有品牌。
增加自有品牌佔比已經成為生鮮電商提升毛利的重要手段,自營佔比高才能把控供應鏈,深耕供應鏈,做好精細化運營,能帶來更高毛利率。目前,盒馬等諸多生鮮品牌都在向這個方向發力。
從財報來看,自有品牌對叮咚買菜的貢獻度已經明顯提升。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叮咚買菜自有品牌佔比分別達到了5.8%、10.2%、17.5%。相應的,叮咚買菜的毛利率也從2021 年 Q3 的 18.2% 提升到今年 Q2 的 31.6%。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運行大數據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為3117.4億元,同比上升18.2%。預計2023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將達4198.3億元。
生鮮電商市場的規模和前景,吸引着無數互聯網公司前仆後繼。
2020年,滴滴成立橙心優選;7月,美團推出“美團優選”。8月,拼多多上線社區電商平台“多多買菜”。阿里巴巴和京東也紛紛以投資十薈團和興盛優選佈局生鮮電商賽道。
如今,前置倉領域的玩家在大浪淘沙之下已經大多折戩,除了叮咚買菜,還有美團買菜、樸樸超市等少數玩家在場。接下來,或許將是前置倉模式最終幾輪的考驗。
前置倉重資產模式、履約成本高、客單價難以提升等問題如何解?叮咚買菜本次盈利是步入正軌的開始還是一次僥倖?這些問題還需要更多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