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保持活躍,上市新股數量和IPO募資金額繼續保持增長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已有499家上市公司登陸A股市場,募資總額超5000億元,創十年新高。業內人士預計,在全市場註冊制大背景下,IPO數量增長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與此同時,新股發行市場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年內IPO數量將破500大關
又一大運營商即將回歸A股市場。12月16日,中國移動初步詢價將開啓,隨後的22日,將正式進行網上申購。此前披露的招股説明書(申報稿)顯示,中國移動擬公開發行人民幣股份數量不超過9.65億股並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比例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4.50%;擬募資560億元。據瞭解,這一規模將超過中國電信的544億元,成為近10年來A股最大規模IPO。
隨着註冊制順利推進、一些大型企業的相繼迴歸以及北交所的成立,今年以來,A股市場擴容速度明顯加快。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期統計,截至12月15日,今年登陸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即將突破500家大關,當前為499家,相比2020年全年的437家增長14.19%;募資總額5110.37億元,較去年全年的4805.51億元增長6.34%,創下十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十年以來,A股市場IPO年內募資總額超過4000億元的僅有4次,此前3次分別為2020年、2010年和2007年。
“在全面註冊制的大背景下,隨着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IPO數量的增加將會成為一個長期趨勢。”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認為,從市場層面考慮,無論是一級市場融資還是二級市場的交易,包括增發等各項指標都在持續改善,形成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局面,這也為IPO數量的持續增加提供了基礎。
安信證券也在策略報告中表示,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試點推進順利,為A股IPO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主要體現為:審核週期明顯縮短、上市數量和融資規模明顯增加、過審率先升後降。註冊制改革帶來的資本市場對服務實體經濟和經濟轉型的支持效果十分明顯。目前,註冊制IPO已佔全市場IPO比例的七成左右。
從募資結構來看,新能源、科技、醫療、信息、高端製造等板塊IPO募資較為集中。《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進行統計,醫藥生物、電子和機械設備行業為年內IPO總額居前的三大行業,募資規模分別為826.34億元、529.03億元和521.32億元。此外,還有通信、化工、公共事業、電氣設備等10個行業的年內IPO募資總額超過100億元。從單個公司來看,截至目前,年內共出現3家上市公司募資總額超過百億,分別為中國電信、百濟神州和三峽能源,募資總額分別為479.04億元、254.84億元和227.13億元。
新股分化態勢凸顯
與此前相比,隨着A股市場持續擴容,新股破發與新股棄購的頻率也有所提升。業內人士指出,詢價新規正在持續發揮作用,註冊制下的新股發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IPO市場環境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12月14日晚間,“史上最貴新股”禾邁股份公佈上市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棄購數量為65.14萬股,棄購金額為3.63億元,棄購率為6.5139%,棄購金額和棄購率均是今年A股新股最高。不少投資者在交流平台上表示,一簽高達28萬元的價格令人“望而卻步”,也有投資者擔心定價過高而出現發行即破發的狀況。
實際上,今年以來首發新股分化態勢進一步凸顯,新股破發時有出現。12月15日,百濟神州登陸科創板首日破發,當日收跌16.42%。此前10月22日,科創板新股中自科技上市首日即破發,成為近兩年來A股市場第一隻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隨後,凱爾達、可孚醫療等多隻新股盤中接連破發。而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的近500只新股中,已有18只個股上市首日收盤跌破發行價,36只當前仍處於破發狀態。今年上市的尤安設計、四方新材、神農集團、中自科技、迪哲醫藥-U等個股相對發行價跌幅超過20%。
信達證券表示,新規影響下創業板與科創板新股出現的破發現象是市場化發行機制的體現。對比新股上市首日成交均價漲跌幅與發行市盈率水平,估值水平較低的新股不容易出現破發現象。上海證券也指出,新股破發導致打新收益率下降,倒逼機構投資者主動提升定價能力。當前時點,部分機構已調整自身的報價策略,並越來越重視對新股基本面的研究,IPO定價真正向着市場化方向轉變,“無腦”打新將逐步退出市場。
付立春表示,未來資本市場改革方向明確,那就是以註冊製為引領,帶動市場化和法制化的提升,同時借鑑國際經驗,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在其看來,當前市場的專業程度和機構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趨勢樂觀。在這種背景下的A股擴容,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讓資本市場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不過,也需要在監管和市場化之間,在穩定和發展之間做好工作的權衡,從制度建設和提升規範性的角度去推動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實現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