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平時居家做飯的主要食材,因為就魚類來説,營養豐富。魚肉裏富含很多的蛋白質跟微量元素,吃魚還能補充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很多媽媽都喜歡給孩子補充的DHA。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吃魚,自然就成為常態,自己在家做魚,在學會各種製作之前,得先學會如何挑選魚。海鮮市場的朋友透露説,買魚的時候,遇到這樣的魚,再便宜也不要買,白花錢不説,吃多了還會傷身體的。
1、身體有破損的魚
我們在買魚的時候,要仔細的看一下,不要商販給你拿那條,自己就買哪一條。我們得要先看看它的整體情況,其中比較直觀的是,魚的身體表面。如果説魚的身體表面有破損,甚至是已經有大片的血跡出現,這樣的魚是不要買的,因為在這種部位,會滋生大量的細菌。
2、完全沒有彈性的魚
日常做魚肉,我們都知道魚肉其實是很有彈性的,我們用手去按壓魚的表面,即使按壓出痕跡,但是它能夠很快的反彈回來。但是並非所有的魚都這樣,有些魚按壓之後,它並不能夠理想的反彈,你會感覺它是硬邦邦的。這樣的魚不要買,因為魚肉已經沒有了彈性,完全不新鮮了。
3、魚的眼睛不清澈明亮。
新鮮打撈上來的魚,不僅表面看起來比較光滑,眼睛看起來也會很明亮,很清澈。並且非常的飽滿,讓人看起來就感覺非常的新鮮。如果説,你想買的魚,眼睛已經出現了凹陷,而且有些渾濁的跡象,這樣的魚建議是不要買的。因為我們完全不知道,這樣的魚商家放了多久了,如果變質的話,吃了對人體是有害的。
4、已經死掉的魚
在海鮮市場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已經死掉的魚,商家便宜出售。或許商家會有各種理由去解釋,為什麼這些魚會死掉。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完全地相信,畢竟死掉之後的魚,可能存在諸多的情況,或許是運輸中就已經死掉,也或許是因為疾病死掉,不管如何,都是最好是不要再吃的。不要因為貪圖便宜,將這種魚買回家,口感不好,營養也不好。
5、已經變味的魚
夏天的魚是無法長時間存放的,如果時間久了,或者是死魚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異味。而其實這種味道的話,我們仔細聞,是能夠聞得到的。但是要注意區分開,魚本身的腥味與這種異味的不同。不要錯誤地認為這種異味,是魚本身的腥味,那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買到變質之後的魚。
想要給家人補充營養,想要將食材的營養價值發揮到極致,那首先的要求,自然就是我們能夠選擇最好的食材,來進行製作美食。食材是美食的基礎,如果食材選擇不當的話,那做出來的美食,口感會很差,營養效果也會不理想。所以平時喜歡做魚給家人吃的朋友們,好好學習下,學會挑選新鮮營養的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