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處暑後養生,吃它最潤燥!滋陰補血還養胃,全家老少都受益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健康

大前天,剛過完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味着炎熱暑天即將結束,天氣逐漸轉涼,秋天總算拉開帷幕。

不過,處暑過後,氣候也變得越發乾燥。此時養生,防秋燥可是重頭戲!否則燥邪入體,最易誘發各種疾病。

處暑過後,當心6病冒頭

1、咳嗽

中醫認為,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入侵易傷肺。

其中,燥邪一般可分為兩種:初秋為温燥,深秋為涼燥。

但無論哪一種,都容易經由口鼻,進入呼吸道,進而損害肺部,引起乾咳無痰、口舌乾燥、咽痛、目澀等症,甚至引起肺病。

2、鼻炎

處暑後天氣忽冷忽熱,較為乾燥,加之空氣中浮塵偏多,鼻腔黏膜可能受到刺激,導致鼻炎復發,也即常説的“秋風起,鼻炎來”。

3、皮膚幹癢

秋季雨水減少,水分蒸發加快,空氣濕度相對降低。這時皮膚也容易變得乾燥,出現嘴唇乾裂、皮膚掉屑的情況。

從中醫上講,肺主皮毛,肺部一旦被燥邪損傷,表現在皮膚上,乾燥自然難以避免。

4、便秘

秋燥若是入體,還會過量消耗大腸中的津液,促使腸道乾燥、大便乾結,更容易出現便秘。

5、血壓起伏

處暑後氣温轉涼,有可能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

所以,本身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人,秋天切記要及時添衣保暖。

6、抑鬱

自古逢秋悲寂寥,説的是秋天常讓人感到淒涼悲傷。

而如果過於悲傷,則易傷氣,時間一長,更會讓人意志消沉,產生抑鬱,降低免疫力。

因此,秋天也需要注重情志養生。

處暑養生,多吃3物

處暑後,“潤”成了新的養生重點;而潤燥養肺,關鍵就在於吃。

1、吃一果:秋梨

梨,性寒涼、味甘酸,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滋陰止咳之效。

《本草綱目》中亦記載,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尤其適合秋天食用。

但要注意,體質虛寒、寒咳者及老人小兒最好少吃生梨。如果要吃,更建議煮熟了吃。

2、吃一肉:鴨肉

常言道,處暑吃鴨,無病各家。

處暑時節的鴨子,肥瘦正適宜,味道同樣最為肥美。

並且,相比其他牛羊肉等温燥之物,鴨肉性味甘涼,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起到補血行水、養胃生津之效。

3、吃一菜:百合

百合為藥食兩用的佳品,有滋陰潤燥、清心安神、止咳等效果。

一般來説,鮮百合適合入菜,也可煲湯或煮粥;而幹百合更適合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