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炎熱的夏季也向我們緩緩走來。
初夏之際,氣温回升非常快,容易帶給人們一系列不適:心煩、失眠、食慾不振、上火……此時人體體內散失的水分多,如果不及時補充,當人長時間缺水時,體內血液會變得黏稠,更容易誘發或加重一些慢性疾病。
這個時候,用飲食來“滋陰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既能補充過度消耗的營養,又可幫助暑熱帶來的不適。飯桌上,這道滋陰平肝、健脾潤腸、養護心臟的時令湯別錯過~
推薦食譜:菠菜豬肝湯
【食材】菠菜、豬肝、枸杞
【做法】
①豬肝洗淨切片,加水浸泡10分鐘撈出,加鹽、澱粉抓勻;
②菠菜洗淨,焯水20秒,撈出切段備用;
③另起鍋加水燒開,放入薑片和豬肝煮熟,撇去浮沫,下入菠菜、枸杞,加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營養價值】
《黃帝內經》中有提到“夏季屬火,通於心氣”一説,夏季是心火最為旺盛的時期,因而要重視對心臟的養護。
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滋陰平肝、利五臟、止渴潤腸、助消化等作用;且其所含有的葉黃素、葉酸、鉀和纖維能夠幫助心臟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豬肝入胃經、脾經,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適當的食用豬肝可以補氣、健脾胃;且豬肝富含的蛋白質和動物性鐵質,可幫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兩者搭配燉煮湯飲,養陽益氣、養心護肝,且補而不燥,男女老少皆宜。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湯佔據了重要地位,並且隨着人們對於養生的重視,在喝湯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到湯的味道,而且還更加關注怎麼能更有營養地喝湯。
隨着而來的還有一些困惑:喝湯到底要不要吃肉?乳白色的奶湯真的特別“補”嗎?什麼時間喝湯更為健康呢?
喝湯的“三大困惑”
1要“吃肉”還是隻“喝湯”?
湯餚總是以“滋補養生”的形象存在於大家的心目中,很多人認為湯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要比食材中更豐富,還有人説喝湯遠比吃肉要重要,真的如此嗎?
首先,無論雞湯、骨湯還是魚湯,湯中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本身。據2018版《中國食物成分表》營養數據表明:100克雞肉所含蛋白質為20.9克,但100克雞湯僅含蛋白質1.3克。
其次,雖然長時間的煲煮過程已經使得肉中的一些可溶性的小分子營養物質溶解在湯中,但是主要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元素依舊不能溶解,肉的營養顯然是高於湯的。
從營養學角度説,肉相比湯更富有營養,肉中蛋白質含量高,質量更好;但湯的價值也不應被忽視,湯中的氨基酸分子小、易吸收,能夠補充一定的營養,同時造成的消化系統負擔小,並且湯鮮美的味道也能一定程度上促進食慾。
因而,科學的食用方式應是肉湯同食、適度攝入,人體才能更全面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2湯熬得越久越濃,營養越高?
烹煮時間與湯中的營養物質含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並不是越久越好,肉類煲湯時如果烹煮時間過長,反而易導致脂肪含量上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被破壞。
煲湯應該針對不同食材和營養需求調整時間,一般大概1~1.5小時即可獲得較好的營養價值,根據不同食物煲湯時間可以略有調整。
肉類煲湯:
一般肉類,如鴨肉、雞肉等煲燉1~1.5小時,骨頭湯為2個小時,湯中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基本可達到峯值,時間過久反而下降,影響口感也缺少了營養價值。
魚類煲湯:
魚類熬湯30分鐘時,氨基酸等含量較高,魚肉肉質細嫩。熬到發白即可關火,此時魚湯的口感醇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更高,時間過長,魚肉的纖維會變老、變粗。
3餐前喝還是餐後喝?
俗話説“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飯前先喝幾口湯,可以將口腔、食道潤滑一下,防止乾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時能夠刺激胃酸分泌,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
並且,飯前喝湯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慾,對體重控制有益。有減肥需求的人羣,可以在飯前半小時左右,喝半碗素湯。
而通常吃完飯後,我們已經處於比較飽腹的狀態了,這個時候喝湯,是一個營養過剩的舉動,不僅容易導致肥胖,還可能導致消化好的食物被衝稀,不利於吸收食物的營養。平時消化功能欠佳,容易感到胃脹、胃液分泌不足的人,就不適宜飯前喝湯。
但對於一般人來説,一小碗湯不必太過糾結,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需求調整,關鍵是喝什麼湯、喝多少湯。
喝湯有“四不”,做到更滋養
1儘量不要湯泡着飯吃
因為人們將湯泡過的飯攝入嘴中時,會感覺飯很鬆軟,然後以為不用咀嚼就可以自己碎裂,從而懶於咀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湯泡飯雖然鬆軟,但是卻不會輕易地裂解,如果沒裂解,口中的消化酶就不會初步消化湯泡飯,最終就會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時間長了,則會對胃產生一定影響,嚴重甚至還會導致一些胃病的發生。所以,儘量別吃湯泡飯,吃的話也要細嚼慢嚥。
2儘量不要喝太多的湯
雖然喝湯對身體健康有些益處,但並不是説喝得越多就對人的身體越好。
一般中午吃飯前可以喝半碗,而早餐則可以多喝一點,主要是因為在經過一夜的睡眠後,人體的水分流失比較多,這時候人體需要很多的水分。
此外,不要總喝一種湯,可以各種各樣的湯飲交替着喝,既能幫助增加食慾,也能平衡各方面所需的營養。
3不要喝太多油湯、濃湯
很多人特別迷信乳白色的奶湯,覺得特別“補”。
事實上,一些久熬的濃湯之所以呈現乳白色,只是脂肪的乳化現象,和營養價值多高毫不相干,且由於含有大量的未乳化脂肪,還可能會給消化不良的人增加負擔。
並且,雞湯、豬骨湯這類湯往往含有比較多的脂肪,喝之前最好輕輕撇去上面的油脂,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如果喝了,其它飯菜最好要清淡些。
4湯飲不要“趁熱喝”
我們有一個習慣,總愛説“趁熱吃”,殊不知長期這樣做會破壞胃粘膜,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權威雜誌《柳葉刀腫瘤學》上發表的一篇評估報告指出:飲用超過65°C的熱飲,可能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因此,太燙的湯不要急着喝,建議等湯稍涼再慢慢飲用。
此外,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喝湯,這些人應謹慎喝湯:
四類人羣喝湯要注意:
【高血壓人羣】避免鹽多、油多的湯,可適量喝一些蔬菜湯,如番茄湯、絲瓜湯等。
【高血脂人羣】避免油多、糖多的湯,可選擇雜糧粥湯,如小米粥湯。
【糖尿病人羣】除了考慮湯裏面的油、鹽、糖之外,血糖反應也是要考慮的因素,清茶、白開水是不錯的飲品選擇。
【高尿酸血癥、痛風人羣】避免喝濃的肉湯、魚湯、海鮮湯及甜湯等。糧食湯為優選,如煮大米飯時撈出來的米湯。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湯雖好喝,不要貪嘴哦,湯水以不超過半碗為好,以胃部舒適為宜~
來源:養生大國醫